尽管退出矿业几年,楼上的图说明我的表述今天依然成立。澳大利亚的那一大块,其实全部都应该算到中国的产量上来,澳大利亚不是盐湖提锂,他们是出口锂辉石精矿,基本上全部出口到中国。我印象里面澳大利亚的那个锂辉石矿的母公司几年前破产了,然后被中国企业收购了那个矿,澳大利亚锂辉石精矿的全球总经销是四川的一家公司,名字好像叫天齐公司。
麻省固體能源公司顛覆傳統鋰電池:能量密度超2倍由麻省理工學院創業團隊在2012年春天創辦的麻省固體能源公司(Solid Energy),于2014年10月下旬對外宣布其電池研發取得世界級突破,其2Ah的電池樣品達到1337Wh/L的能量密度,超過蘋果、三星,小米和特斯拉電池2倍,將顛覆20多年以來統治消費類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傳統鋰離子電池。這一項成果突破了目前世界最高記錄,並由美國獨立電池測試實驗室A123公司驗證。鋰鈷氧正極,成功的在2Ah的電芯上實現了1337Wh/L的能量密度
地球国民 wrote:麻省固體能源公司顛覆...(恕刪) 不過我認為電動車的推廣問題並不在於電池種類,而是在於電池定價的方式。電池無論成本多低或多高,幾乎都以電容量計價,而非生產成本加上固定比例利潤做為訂價。假如有人開發某種超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成本又遠低於現今任何電池,若其餘種類都是一度電容量賣100美金,這家公司電池成本雖然低於其它種電池,但是很可能售價反而提高到每度電容量300美金。個人認為這種只想獲取最高毛利的做法會是電動車平價化到一般人都能接受真正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