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常溫儲存技術獲突破 或引發能源革命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原文中有一句話
五年內不需更換
換句話說
五年後可能需要更換
即使可逆2000次,時間好像也是有限制的
恩....日本那個儲存高壓液態氫的容器沒有提到需要更換
這樣算一算,不知道哪個比較經濟??


Y大,

一,五年不需要更換的是催化劑。

二,溶液可以反覆使用兩千次,是指,溶液加減過程中會有雜質混入,萬分之一的雜質。所以,反覆兩千次后,百分之二十的溶液已經退化了。不過,兩千次后,整車也早已報廢了。所以,兩千次這個數據,是指溶液的使用壽命超過整車壽命。

三,報道專門強調,釋放的氫氣中的雜質,不包含一氧化碳和氨氣。因為二者會毒化隔離膜,迅速降低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

四,日本那個容器中的氫氣是七百個大氣壓。是一顆大炸彈,所以,日本的技術,或者說,以前的高壓低溫儲氫方式,既沒有解決安全問題,而且操作,運輸,儲存,成本等問題都極不滿意。

五,目前的不可燃不揮發溶液(不知化學毒性如何),非常安全。只需把溶液抽出來,貌似汽車油路一樣送到另一個隔離的催化劑小容器,氫氣就會溢出。然後溶液又流回溶液容器。所以,發生撞車事故,這個溶液也不會象汽油那樣燃燒爆炸。從這個角度說,甚至比汽油車更安全。
.
yungsheng_us2001 wrote:
看過豐田那台"未來"...(恕刪)

想太多不能成事,吃氫的摩托車都有了,車子更沒問題。

地球国民 wrote:
四,日本那個容器中的氫氣是七百個大氣壓。是一顆大炸彈,所以,日本的技術,或者說,以前的高壓低溫儲氫方式,既沒有解決安全問題,而且操作,運輸,儲存,成本等問題都極不滿意。
五,目前的不可燃不揮發溶液(不知化學毒性如何),非常安全。只需把溶液抽出來,貌似汽車油路一樣送到另一個隔離的催化劑小容器,氫氣就會溢出。然後溶液又流回溶液容器。所以,發生撞車事故,這個溶液也不會象汽油那樣燃燒爆炸。從這個角度說,甚至比汽油車更安全。


日本的燃料電池車畢竟是已經有產品出售,雖然一年就七百台(豐田未來)
但目前的一千多台使用上沒有聽說有什麼問題(自己開車去撞車或者撞樹的人為事故不算)
雖說高壓儲氫桶聽起來怪嚇人,不過日本人好像也有自己一套防止燃燒爆炸的方法

畢竟,有真的產品在路上跑,是可以有所檢驗的

至於對岸用化學溶液的做法,這樣看起來如果車輛到加氫站,應該是抽出原先脫氫後溶液
加入新的含氫溶液,先抽後加吧
因為在加氫站直接灌氫透過催化讓溶液重新儲氫
感覺要花很久時間
(更何況加氫站儲存的也是含氫溶液,而不是高壓氫的吧)

所以應該是先抽乾原先溶液,然後加入新溶液吧

消息面還是太少,有點不可靠
要知道日本人那套可是鉅細靡遺的宣傳
連詳細解剖圖都有的

其實資訊就是這樣,越公開,產品會越有魅力
對於核能有恐懼症與錯誤觀念的人基本上是無法溝通的(不是難以溝通,是無法溝通)。


傳統的核能發電廠需要很大的水泥保護體與水冷卻系統,
但是大陸已經完成的氣冷式核能製氫用反應爐僅需要0.06平方公里的面積,
而且因為溫度不會高到融化爐心的保護層,所以不需要水冷卻裝置,安全性極高。


國際上預估2030年是氫能時代的開始,大陸能夠把這個時間點提前多少年還不知道,
不過大陸敢承諾2030年前減碳達30%很可能與他們對核能製氫與氫能車技術已經完全掌握有關。

eagleeagle wrote:
國際上預估2030年是氫能時代的開始,大陸能夠把這個時間點提前多少年還不知道,
不過大陸敢承諾2030年前減碳達30%很可能與他們對核能製氫與氫能車技術已經完全掌握有關。...(恕刪)

依目前電池發展的速度,燃料電池車的續航力與換氫速度未來可能會壓倒電池車
充電時間、電池容量、充電站數量是電池車三大障礙,而其中充電時間是無解的問題。...(恕刪)

yungsheng_us2001 wrote:
我常說,時間很重要
晚一點,可能別人的技術都形成規模了...(恕刪)

未來無人自駕車和能源應用的創新配合無人機科技TESLA勢必要加快速度了。
電動車與氫氣車,到底誰會是未來主流?
2019年推出量產純電動車 《Volvo》揭示品牌未來動力願景
汽車OTA市場會從2019年後開始爆發成長
到 2020 年,將近兩千五百萬輛車會連接到網路
傳鴻海將在2020年前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福特宣布將在 2021 年推出無人自駕共享車輛
無人機;HALE與氫動力無人機;DJI
新加坡2025智慧國家
中國製造2025
零排放氫動力飛機 2030年起飛
史基浦機場2030年,要成為全球第一座零廢棄物的「循環機場」

Gogoro 來勢洶洶 綠能專家:氫機車才是終極環保車
推動乾淨能源 東京要藉2020奧運變身氫氣城
全球擋不住的終極能源 日本率先邁向氫經濟
發展氫經濟 台灣具絕佳條件
氫能趨勢 百分百MIT技術
「台灣燃料電池資訊網」


感謝eagleeagle好文分享:
燃料電池vs鋰電池:成本及安全性比較分析
目前來看,氫燃料電池車完全比不上汽油車,在性能、成本、耐用、安全、方便........各方面都完敗

而充電式電動車卻只在一個項目上比不上汽油車,那就是"使用方便"

部分自家能充電的車主,自己能克服使用方便這個困難的,優先採買充電式電動車不是問題

所以,充電式電動車目前已經大躍進似的吸引了無數目光

氫燃料電池車今年明年後年,大概就只能計算"豐田未來"這台車的銷量
事實上,沒聽說其他主要車廠要量產氫燃料電池車的消息...

另外,特斯拉實在不用再加速了,已經是目前你能買到的世界最快的車(新車)
明年開始生產,後年就要挑戰年產50萬台,進度已經快得夠離譜了

2012年model s加速才5秒,隔年前面加個馬達就變成4秒
接著電池放電控制上進步一點,所謂狂暴模式,又變成3秒
今年電池再多放點、冷卻控制再進步點,變成2秒多
.........................
已經是全世界最快的在產不限量量產車,這個進步的幅度夠嚇人了吧
不用再加速了


yungsheng_us2001 wrote:
事實上,沒聽說其他主要車廠要量產氫燃料電池車的消息...


有啦!

現代、克萊斯勒、賓士、BMW............太多了,
還聽說現代將在2018年上市。

您一直要求跑車等級的加速性,好像3秒內沒加速到100公里的汽車技術都沒有應用價值,
這觀點與要求都是奇怪與扭曲的,開快車跟死亡是很接近的用詞。

我看過節目,從節目上看,燃料電池車的動力與一般房車無異,
如果您用超跑的標準則另當別論,一般人不需要跑車那種等級的動力。
另外,我相信燃料電池車至少在扭力方面肯定是很好的,扭力是電動車的特長。

只要解決氫氣生產與儲存運送問題,並且擃展加氫站,
那實際上他們可以隨時把車子量產上市。
現在技術與儲存運送解決了,剩下就是等建立加氫站。

eagleeagle wrote:
現代、克萊斯勒、賓士、BMW............太多了


你說的是有那個技術,能做得出來的車廠

可離一台車真的投產,還遠的很
特斯拉的model x根本就是用model s的底盤
但孵出這台車,一樣花了三年以上
特斯拉已經算是行動力很強的公司了

多數一台車即使有技術,從無到有也得搞上三四年
更不用說有些技術還不成熟,比如說目前只有豐田掌握了量產燃料電池的技術(成本大幅下降)
其他公司沒聽說有這種量產技術的

另外還有試營運、只租不賣的

真的拿出來賣的量產車,目前只聽說豐田未來

還聽說有氫燃料電池跑車打算推出(某家廠商,又是用高壓儲氫)
賣250萬美元一台,零百加速三秒多的樣子
但這數量,沒錯,又是限量的

總之,未來幾年氫燃料電池車的數量就算豐田未來的產量就可以了
您太急了,十年、十五年內有幾家能量產上市其實也夠快了。

十年後除了某些小面積國家又願意用力支持電動車的北歐國家以外,
恐怕願意買電池車的人也還沒多少,因為充電站不足。
較大的國家我只看到中國大陸有確切計劃在幾未來幾年將充電裝擴增到500萬個。

依目前電池發展的速度,燃料電池車的續航力與換氫速度未來可能會壓倒電池車,
充電時間、電池容量、充電站數量是電池車三大障礙,而其中充電時間是無解的問題。

另外回應一下性能這件事

性能,平常根本用不太到高性能這件事
一般順順開就行

但需要的時候,沒有性能就不行
爬坡跟超車就很需要
如果能用一樣的錢買到性能較好、甚至更耐用的車,誰會要性能差的?

氫燃料電池車,性能很一般,對岸稱呼"很肉"
那麼,即使廠商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包含了n多高科技
一台"很肉"的車,賣高級車的錢,你會考慮嗎?

開車就是這樣,你不一定常常會需要車的高性能,但沒有高性能就不行
這車就"很肉"
你要掏多少錢買台"很肉"的車???

我的理解,氫燃料電池車很可能就是這樣,科技含量很高,所以要賣貴
但性能很肉

銷售對象小眾的很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