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常溫儲存技術獲突破 或引發能源革命


eagleeagle wrote:
這個文章可以看一下...(恕刪)


最受惠的是非產油國....
eagleeagle wrote:
這個文章可以看一下:
燃料電池vs鋰電池:成本及安全性比較分析


稍微看一下就一堆錯誤

安全性:
目前看起來,汽油車最差,燃料電池車其次,電動車最佳
車輛不是單純比燃料安全性,要考慮整車
燃料電池車前塞滿了機械,車輛兩側剛性也遠遠遠不如底部鋪有電池的電動車
安全是不是單純比較一個碳纖維桶的高壓氫與電池組 哪一個安全
是整車要去比
電動車能拿到全車各部分撞擊測試的最高分


成本:
要比的是現在燃料電池量產的成本
不是比較量產五十萬部之後的成本
更何況,燃料電池越來越便宜,難道電池組就不會越來越便宜容量越來越大?

目前的狀況,電動車一堆人會做,從便宜到貴的都有,燃料電池車量產的就只有一家
還貴!

性能:
燃料電池車還要把電力充電動力電池組,然後才能驅動電動機。
要性能,就必須在車上同時也設置大型的電池組,才有希望有較佳的性能
說穿了,燃料電池車必須在車上再另外裝設像特斯拉那種能較大放電的電池組
然後才談得上性能
這不是更複雜、更貴、更不經濟嗎?
燃料電池車要求性能那價錢真是貴到爆
歐洲那邊有台高性能的燃料電池車預計三年後要出來,250萬美金一台
性能還不如特斯拉

高壓液態氫是能量密度最高的沒錯(打個比方,30公斤的液態氫相當於400公斤特斯拉電池的能量)
但要經過燃料電池才能轉換成電
不能直接說高壓液態氫能量密度比汽油高的多,比鋰電池高得多
就有優勢
完全不對,利用液態氫是很麻煩的事情
電池可以直接放電,要有優勢的太多
當然,如果今天有燃料電池又便宜又耐用的技術
製氫也能便宜
也就是製氫+運送儲存+燃料電池 三者的成本降到夠便宜了
氫能源才有爆發的可能

文章裡面還提到要運液態氫到偏遠難以供電的地區發電???
完全不對
偏鄉開通道路以及裝設大型燃料電池的困難實在太大
遠遠不如拉電線到偏鄉

如果有任何新技術,有效的技術
拿來先發電吧,電可以驅動的東西太多了
沒有道理先用電製氫,然後用燃料電池技術把氫換成電.....
專心發展儲電技術不是好的多?

總之,那篇文章漏洞實在太多
液態氫能量密度高,但難以利用
正常的消費者都會繼續使用汽油車

而目前,就是現在
只要家中有條件可以充電
買充電車就已經會比汽油車好了

最後再提一個耐用
電動車耐用,是因為結構簡單
燃料電池車呢?很複雜,相當於電動車+燃料電池組+儲氫設備
耐用度怎麼比?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如果有任何新技術,有效的技術
拿來先發電吧,電可以驅動的東西太多了
沒有道理先用電製氫,然後用燃料電池技術把氫換成電.....
專心發展儲電技術不是好的多?...(恕刪)


發電廠的電 沒用完就是浪費...
備載多了浪費...少了限電...

發展成氫發電 就等於可以儲存電了..
至於如何製氫 或者也可以用購買的 都是後話...

但世界在進步 台灣如果繼續脫軌 遲早變成人才流失國...

acih1981 wrote:
發電廠的電 沒用完就是浪費...
備載多了浪費...少了限電...


這件事不必等氫燃料電池
多買電動車
或者買家用儲電裝置都可以(比如特斯拉powerwall)

就可以把離峰時間的電都儲存起來
不論是開電動車,或者用powerwall
都直接能讓消費者省下油錢電錢
比如powerwall,保固十年啊
用個十年也許能賺回本咧,這是現在就切實可行的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安全是不是單純比較一個碳纖維桶的高壓氫與電池組 哪一個安全
是整車要去比
電動車能拿到全車各部分撞擊測試的最高分


成本:
要比的是現在燃料電池量產的成本
不是比較量產五十萬部之後的成本
更何況,燃料電池越來越便宜,難道電池組就不會越來越便宜容量越來越大?



您完全搞錯方向了,這一篇的燃料車已經不從高壓氫的角度思考了,
高壓氫純粹是拿來參考,其中的液態氫已經不是特別指冷凍液態氫,
而是容易常溫儲氫的液態氫。
因為常溫儲氫技術與儲氫合金在密度與安全性上都比高壓氫好,
文中已經特別指出這一點,而其中的常溫液態儲氫技術已經進入可商業運轉的階段。


其次,電池的技術進步有限,從技術上來看鋰電池車仍會存在充電問題,
這一點是幾乎無法解決的,除非可直接更換電極的鋁空氣電池之類的技術完全成熟,
否則充電速度永遠是個問題。
===========================================================================

其次,各大車廠幾乎都認定鋰電池車是過渡產品,氫燃料車是未來必然的終極道路,
您實在不必一直堅持電池車最具優勢。

不知道您是否看過特斯拉的馬斯克否定燃料電池車的文章?

馬斯克認為使用氫能的燃料電池車是個笑話,在製氫技術與安全性上都有極難刻幅的缺陷,
馬斯克指出製氫採用電解水的方式完全不可行,因為要耗費極高的電力,氫的儲存運送也是難題。
但是核能製氫根本不走電解水製氫的方式,氫的儲存運送也同步解決了。
我相信馬斯克絕對知道這些技術,但是他終極的目標其實是太陽能,因此他決定走鋰電池車的路線,
這是短線上最容易達成的電動車路線。
可是,看來中國大陸很可能完全打壞他的算盤,因此您必須重新改變觀念。



yungsheng_us2001 wrote:

這件事不必等氫燃料電池
多買電動車
或者買家用儲電裝置都可以(比如特斯拉powerwall)

就可以把離峰時間的電都儲存起來
不論是開電動車,或者用
都直接能讓消費者省下油錢電錢
比如powerwall,保固十年啊
用個十年也許能賺回本咧,這是現在就切實可行的




輕燃料電池遠遠比powerwall更有可能進入家庭。

powerwall在實務上是不可行的,原因在於電池壽命與更換電池的成本,
光是第一次的電池開銷對一般人來說就是不可能願意支出的花費。

其次,離峰電價並非不用錢,只是打折而已,
馬斯克提出可以儲存離峰的電力再回賣給電力公司,
問題是..........電力公司是笨蛋嗎?尤其是民營電廠。

電廠自己發電成本低於離峰電價,要儲存電力他們自己搞就行了,
何必笨到賣給客戶再用更高價格回購作賠本生意。

國內的台電收購太陽能、風能,他們在合約內就已經限制客戶不能用電池儲存離峰電力再回賣給台電,
而且他們會比較當地其他人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狀況,如果有人電力傳回去的電力出現異常數值,
台電將會進行檢查。

馬斯克的powerwall存在太多問題,這東西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沒有成功的條件,
講難聽一點,很多人早就想過,實務上也早就是進行式,
太陽能加上電池已經用在太多領域,powerwall這東西根本連新概念都算不上。

既然核能製氫技術成熟,液態常溫儲氫也完成開發,
可以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改變燃料電池進入汽車業與家庭,
因為那是真正可以開啟另一個時代的鑰匙。

yungsheng_us2001 wrote:
沒有道理先用電製氫,然後用燃料電池技術把氫換成電.....
專心發展儲電技術不是好的多?


您完全沒想懂甚麼是〝核能製氫〞。


核能製氫工廠並非核能發電廠,而是純粹利用核反應爐的高溫直接將水分解,而且還是氣冷式的。

核能電廠才是發電,而且必須建立在大量的水源旁邊,對鄰近的水環境溫度有重大影響,會影響生態。

所以核能製氫廠對於能源的利用效率極高,製氫成本大幅降低,穩定,對生態影響也大幅降低。


您如果一直沒搞懂核能製氫那就很難說下去了
可是還是輸給豐田的mirai有5.78wt% 泰歌号5.5wt%

eagleeagle wrote:
要相信科技的力量,還有.........中國大陸的決心。(恕刪)


不是不相信中國大陸的決心.......我是不相信美國的決心?!

不要到時大家苦哈哈的節能減碳......美國人爽爽的製碳
切莫讓行車紀錄器成為寬以待己 嚴以律人的工具
wolftw wrote:
不是不相信中國大陸的決心.......我是不相信美國的決心?!

不要到時大家苦哈哈的節能減碳......美國人爽爽的制碳


這次巴黎會議,北京和華盛頓約定的節能減排的指標,屬於國際約法。

北京與華盛頓,相互間歷來都認為,對方在國際約法的信譽方面,都有極高的信譽度。


反而是日本,北京與華盛頓,對東京的國際約法的信譽度感知不佳,不可信。

比如說,偷襲珍珠港,對美國不宣而戰。顯然這違反國際約法。這對西方人是受不了的事情。直接激怒美國民眾。

再比如說,釣魚島問題。北京與東京在七十年代曾達成諒解備忘錄。釣魚島問題維持原狀。這個也屬於國際約法。

然而,前些年,東京準備使用官方名義買下釣魚島的土地權。顯然,這是違背國際約法的事情。

前些時候,當下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柯林頓女士,當時是美國國務卿,即外交部長。大家知道,發生郵件門泄密事件。

從泄露的郵件中可以得知,當時,希拉里一而再,再而三地政治輔導東京說----------你們不能這麼自說自話把釣魚島買下來,你們想購買釣魚島這個事情,必須得到北京認同。你們與北京曾有國際約法的,這是違背國際約法的事情。

結果,東京試圖得到北京的認同,但北京拒絕接受。

東京外交官就強行告知。在某一次某個國際外交場合。在某個過道走廊上,一群北京外交管路過,等候在旁邊的東京外交官追著北京外交官喊話說--------我提前告知你們,我們把釣魚島買下了。北京外交官頭也不回,假裝沒聽到。於是,就發生了東京強行買下釣魚島土地權的事情。

然後,華盛頓人士對北京人士私下評論說,日本人仍然沒有對二戰做過深刻反省。以前違反約法偷襲珍珠港。現在仍然在藐視國際約法,買下釣魚島。顯然,日本人仍有動力挑戰國際約法秩序,仍然是不可信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