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u.kyaroto wrote:在初期充電樁設置量還不夠多時難免有占著矛坑不拉屎的爭議,但那是人性問題,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等設置量成熟了上述的爭議自然減少 只是想問問 全台灣1300萬台機車,應該要 設置幾個充電樁?
crazybirdyman wrote:樓主整天只想著go粉...(恕刪) 很抱歉你似乎沒有理解我前面那些文章的真正意函,希望你能靜下心好好理解其實我提出的意見是寫給堅持要作充電車的車廠們看的,他們若做不到,個人認為除非電池工藝有飛躍性的成長,否則他們還是乖乖去向睿能低頭去做換電車還比較實在一點
crazybirdyman wrote:只是想問問 全台灣1...(恕刪) 1300萬台又不會全部都同時要充電,要設多少,設置位置怎麼分配,那是政策執行者的工作別問我,我又不掌權,你問我這問題不是很好笑?
個人覺得規劃多少充電車,應配上多少充電樁,成本要多少?這才是最重要討論方向。因為錯誤的判斷,就是龐大的浪費。先談數量配對,如果有600萬充電車,應配上多少戶外插座?太少或剛好600萬個,會有一堆人搶一堆人排。想要充裕自由,離開這裡到下一機車格就有插座,應該至少要1200萬戶外插座桿才能達到友善境界。簡單鐵管埋線配管,,,平均每插座桿最少2000元,乘上1200萬,要240億。這還只是最省的通市電而已,没有監控、計時計費的,更別想配上快充設備。就算600萬不會在戶外,但是在外停車過夜,也有半數300萬,經費砍半還要120億。如果給換電,配上未來高容量及快充技術,15分鐘好,以未來幾年蓋好的4000座,就可以服務600萬車主。比到處簡易插座桿省上百億經費。因此,換電站比到處簡易插座桿,總成本省很多倍。也比千萬支桿子林立,市容好看許多。純討論經濟效益,請見諒!
luu.kyaroto wrote:剛剛洗澡在思考上面有...(恕刪) 停車就要開單,你付的是充電費用,不是停車費,請搞清楚這點你的說法反而對非充電車很不友善,停車位就是停車位,不能因為它上面有支充電樁就變成充電車優惠停車格應該是充電車除了自己投幣充電費用外,還要收停車費,一般車只需收停車費即可,你說什麼這樣會找不到可停進去的充電樁?對不起…這就是充電車的原罪!沒理由為了充電車而創造不友善環境!我倒是更傾向去申請私人充電樁,在私有土地自家申請,只有自己跟公司員工能停政府補助設充電樁,後續的維護自己負擔,使用者付費,只想省錢不勞而獲是不對的公有土地除了政府分配的充電樁外,完全不設充電樁!
tjptw wrote:沒人說不要建充電樁...(恕刪) 論點大概就是說充電機車十年來不努力,GGR一年趕過去了,過去很多充電站使用率低,路邊停車格不能用來充電,充電要等充電,換電站比充電站設置便宜,使用公有免費佔便宜,充電效率差,大概就這些吧!感謝G粉很用心指出目前充電環境的不友善...。GGR找尹衍樑來投資,因為他是做換電的系統,初期投入300座這是基本,但是靠這樣的量才會被笑走不出雙北,這些換電座很多還用不到一年當然設備OK,說別人不用心,中華光陽一開始推動時配合政府補助也是投入非常多的充電站,最初3年以前設備都是好的,官網也是很容易可以找到資訊...用心和用新,真要說到1000座,這包含一些社區型的(是的,限定社區用,我目前社區有),最多就是機車行(使用率低的問題其實和G粉不願意分享電力供充電站使用一樣)...路邊停車講成本就好笑,機車大部分目前都沒收費,你要放GGR,放電車放腳踏車都可以,就是放汽車不行。充電要等...怎麼不會想手機也要充電,誰會插上電一直待手機前面等充電,這是習慣養成問題,充電效率差,目前電池技術和充電器就這樣,充電車只要插座(還公規),有騎有充,停久充更久,充的電多回家或進公司不充電也沒關係的境界是理想,現實是外頭沒得吃只好回家吃自己,充電效率,不就生活圈使用不用換電要吃那麼恐怖的電1小時足夠,不夠回家吃,公司吃。車品質不好更好笑,只有等級不同沒有人家品質不好。
ukj2621004 wrote:個人覺得規劃多少充...(恕刪) 這問題和太陽能板設置一樣...20年下來太陽能效益就出來...但是家用推不好,目前還是要靠政府補貼,補貼公平嗎?因為這是環保政策...所以GGR沒有拿得比較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