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
如果採用充到100%、放到0%,500次後容量只剩80%,630次後只剩70%,這可以說是很短命的電池。
如果採用充到100%、放到50%,計算一下會發現最後可使用的總容量並沒有增加多少。
必須採用另外兩種方式才能真正增加可利用的總容量,但是絕少有人會這樣去做。
而且還有一點,磷酸鐵鋰電池或東芝的鈦酸鋰電池,
壽命終止計算法都是以剩餘80~90%容量為標準,小牛卻是以70%為標準。
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使用松下電池非常不划算:
一、
松下電池壽命根本可以用500~600循環計算,因為多數人都是全充放,或者接近全充放的使用法。
或者充電必然是充飽,放電不一定放完,但是這樣做都無法真正增加可使用的總電容量。
二、
為了減低重量、體積與增加容量而安裝了松下電池,但是又為了能真正增加壽命﹝可利用的電力總容量﹞,
因此行駛里程只剩一半,那高容量電池也不高容量了。
三、
如果要增加一倍壽命,又要每次行駛距離達到全充全放的水準,
那麼勢必要增加一倍的電池,這下子重量與體積也得增加一倍,結果就是重量體積都沒省到,
還得多花一倍的電池費用。
四、
為了增加壽命,充電次數要增加至少一倍,變得繁瑣。
因此,唯一的優點只有偶爾需要一次行駛更高里程時能夠來個全充全放,
但是如果要壽命,那麼無論在價格、重量、體積、電容量、壽命等等都無法佔到任何優勢。
我的確想不出使用松下電池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