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想成為電車大國行銷世界首先要有世界級的胸襟與開放態度!

如果政府未來要興建的充換電站非綁定民間某家規格,而是開放多家規格(但須經過政府相關機構檢驗並通過相關性能與安全性驗證)這樣才是真正進入百家爭鳴,而非獨厚一家!(獨厚一家只是走向南韓三星模式)而且是採用容許先進國外系統進入....廣納各方高手進入!這樣才是全民之福.特斯拉看見此大餅難道不推電機車換電系統?小米會不成立電力公司進入此市場?鴻海已經與大陸多家巨頭專研電車產業許久,台達電與特斯拉也合作密切.還有股市一堆相關電車概念股產業公司....

之前人家沒動作搞合縱連橫是因政府態度不明,現在決定淘汰油車搞電車,要廣設電站政策明確後,台灣相關電能,機械,資訊....等產業公司會不想進入?會不相互合作聯盟研發推出系統?這些可能性難道一絲一毫都沒有?當政府決定要限油改電,廣設電站時卻搞獨厚一家!!試問,為何要扼殺他們進入此產業的可能性?這是消費者福嗎?新型產業之福嗎? 若能朝有意者皆的開放態度.台灣才能進入真正民主多元的電車元年,也將成為全世界電車發展的典範之地,運作幾年後針對用戶的需求與騎乘經驗最終自然地演化出的終極電池系統與電車型態才是最優秀的商業運作模式!而不是如現在這種獨厚某家卻扼殺群雄並起的多元參與空間與機會..... 華山論劍之所以精彩雋永就是能集結各家高手與門派切磋比劃,不是嗎?
咱們台灣最讓人稱羨不就是民主多元與兼容並蓄,為何在這議題卻只能獨裁搞獨厚一家?要想讓台灣成為電車大國,電車產業走入世界首先要有世界級的胸襟與開放態度!

今天政府決定要將電車充換電規格統一卻是好事,也是該走的路!所謂:書同文,車同軌.自古以來就是國家強大的必須條件之一!但今天政府推行此產業政策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爭議?請大家觀察回憶下,當政府確定未來要朝向禁油車朝向電車之路,隨後在換電規格立即宣布採用某家規格時,請問這政策有開放多少時間讓各方(產官學界)參與研擬? 似乎沒有吧!在媒體相關的新聞發布上,我們百姓的觀感好像是換電規格統一與規格採用此民間企業換電系統是同步宣布,這樣的情況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為何不讓相關的產官學界相互討論交流,研究出最好的規格架構後再宣布?由政府領導集合各方智慧力量所產生的終極規格自然就可以免專利費也無授權問題!官方的機構(中研院,工研院,中科院...) 產業界(相關電能產業公司,汽機車公司,IC設計公司) 學術界(國內科技系所) 最好能開放國外企業一同參與以吸引外資,當一套最好的產業系統與相關規格明確後,各方有意願投入此產業的機構,企業就有所依循,也才能集結資源投入,以壯大此產業,這樣一來大家都能躬逢其盛,將餅作大,利益均霑,政府也能大幅減低國家資源預算的巨額投入,這樣不是更圓滿!
電動機車早已經百家爭鳴一二十年了。

最近幾年gogoro成功,電動機車賣得很好,才會更進一步推廣,養成民眾使用習慣。

假如這幾年沒有gogoro,台灣還一直維持當初老樣子,慢慢推,沒什麼進展。

首先,時效性上加快建設三千換電站,目前的換電車消費者幾乎全站在gogoro這邊,當然蓋gogoro電站啊?不然,有別家規格嗎?別家規格有消費者嗎?

另外,開放小米、特斯拉、鴻海......到底要不要扶植台灣新創公司?

也不是一定要gogoro,趕快建請兩陽一葉來做不同換電站啊!提供消費者另一種選擇。

如果他們一直搖頭,為何不成全gogoro?

怕圖利?要嘛不推gogoro規格?要嘛不統一公規,繼續各自規格,然後成效不彰?

別急著眼紅gogoro,政府有補助政策、有出資、有法令......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獨大的恐龍公司,您完全不用擔心。

政府推公規,應該有獎勵別家參與辦法,等後續。

先把換電做大做穩,把基礎換電設施廣設及落實,把換電機車成為台灣特色,這才是當務首要目標。
我建議你們評論一件事要根據事實,
到處游擊戰用中央廚房發動寫手剪下貼上是沒有用的.
講得好像從前從來沒有動靜, 大家(包括政府, 廠商, 民眾)今天才突然決定要開始發展一樣.
這個產業就早已經發展/補助了十幾二十幾年, 一直看不出有成功的可能, 本站有電車板也有多少年了,
你寫的內容多少次許多人大聲疾呼政府要趕快帶頭訂定工業標準, 而政府也真的訂過, 各地也補助過不只一次各種的換電/社區/充電系統,
但一直無法成功.
什麼 "獨裁", "獨厚", "圖利", 甚至別樓 "共產黨" 這種字眼都用出來了,
你們這樣做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国家基金好像有投资g公司10亿元。
电动车市场竞争不止在台湾应该是全世界。
如果没有电池创新,制造产业,
最终应该很难取得世界市场领导地位的。
而且到底在家充电好还是换电池好,
如果中国大陆有几亿辆电动车是在家充电,
台湾区区几万辆换电池,
这样当然结果是在家充电主导市场。
覺得台灣的gogoro換電騎車,或許可以成為大陸民眾來台的一個觀光體驗。

牽車到現在半年了,每次換電仍然新鮮有趣。
uyroo wrote:
如果政府未來要興建的...(恕刪)
你講這些完全昧於事實。前樓已有論述。台灣想行銷世界,當然是扶植有效廠商,快速擴大市場,在他國尚未發展時,搶得先機,取得話語權。你的建議完全是背道而馳,而且捕風捉影,完全憑想像與猜測,拖拖拉拉正足以拖延台灣站上世界舞台的時程。


uyroo wrote:
如果政府未來要興建...(恕刪)


鬼打牆, 開版的不適時分段都擠在一起, 看得有夠難過, 文字溝通都這種自以為是, 懶得全部看完

內容講的煞有其事義正辭嚴般, 但看過去十餘年來的電動機車成績好了, 在GGR版換電機車與商業模式出來前, 本國充電機車是搞出啥名堂? 鳥鳥性能不上不下, 還多半是拿油車架構下去改, 配套充電, 業者只想讓別人出錢架站一付跟自己無關, 銷量如烏龜爬, 沒幾家認真玩票作樣子, 搞得極其小眾族群, 本國都這德性還要有如世界級的開放態度? 是活在哪個時空?

充電車猶如扶不起的東東, 目前帳面上看來要技術沒技術, 要規模也沒規模, 本國充電機車走了十來年都作不起來奢談行銷世界? 十餘年的充電機車業者爭鳴(當中還一堆油車大咖業者)居然玩不過後起之秀, 誰的問題?

別成天活在自己的時空下
-----

時間 臺灣電動機車發展大事記[摘錄來源:http://hector958.pixnet.net/blog/post/34725865-%E8%87%BA%E7%81%A3%E9%9B%BB%E5%8B%95%E6%A9%9F%E8%BB%8A%E7%99%BC%E5%B1%95%E5%A4%A7%E4%BA%8B%E8%A8%98]

1995/9/30 環保署公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補助新購電動機器腳踏車執行要點」開始補助民眾購置電動機車

1998 三陽、台灣山葉、台鈴、永豐、偉士伯、摩特動力合組策盟工業,共同開發推出EVER電動機車

2010 光陽發表SUNBOY電動機車, 三陽發表e-st@r電動機車, 中華電動機車發表EM50電動機車

2011/6/14 環保署訂定「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系統補助辦法」

2011/10 光陽發表Candy 2.0電動機車

2012/3 中華電動機車發表EM80電動機車

2012/12 三陽發表E-Woo電動機車

2013 經濟部通過測試認可補助之電動機車累計達15家40款。(不含延伸車款)其中包括:光陽、三陽、台灣山葉、中華…等。 [也算是開放十幾家業者希望能好好作還不夠民主?! ]

環保署選定「城市動力」公司電池為電池交換系統統一規格。補助台北城市動力與高雄見發先進兩公司各30座電池交換站,每站150萬補助。光陽、三陽、台灣山葉、中華等各大廠均未參與。[充電是王道打死不參加]

2015後就不談了







這個議題為何能在短短幾小時引發大家熱議?? 不就是爭議性極大,大家的看法迥然不同嗎? 為何我們說出與你不同觀點的看法與意見時就要遭受你們文字凶狠的霸凌與激烈情緒性批判? 你提出相反的看法與思維只要是理性不帶情緒激情,我們的態度都是包容的,讓多方觀點皆呈現於論壇,藉以讓大家明白議題的多方面貌,這難道不就是符合多元的言論自由互動精神!不容許別人的觀點呈現淪為一言堂真的好嗎?

uyroo wrote:
這個議題為何能在短...(恕刪)


還爭議喔, 自以為是勒, 這不過是話題而已, 充電機車業者都沒在哀了, 反正他們應不會參加換電自然事不關己, 換電也僅此一家作到相當規模, 以其為主要換電規範也沒因此嚴禁別人不准上市, 別像個刺蝟一樣, 作出成績來人家才有機會當成咖, 沒成績還想進軍世界?

uyroo wrote:
如果政府未來要興建的...(恕刪)


全台灣都知道除了GGRO以外的電車都是垃圾
只有一家有做起來 不幫他幫誰..
還要百家爭鳴 等到地球別國都是重力車 氫機車的時候
我們都還沒爭鳴..這就是台灣 我覺得先幫GGR弄起來這政策沒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