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是未來的趨勢,只要在車上配置足以續行200公里以上的電池就能解決90%機車騎士的需求。然而有人會問,這樣電池不就需要很大箱嗎?不盡然。
首先,電池容量與電機設計總是綁在一起。商業販售的50cc機車不可能附上一顆1000公里的油箱。然而考量到50cc油耗之低,1000公里的油箱其實也不是不可能,但為什麼不?因為商業考量。50cc車主多半不是長途旅行的能手,給他們1000公里續航力的油箱除了不實用而且還是浪費油品。
125cc以上的機車已是市場主流,如果設定續航力200公里以上去設計各種等級的機車時才是對的。我喜歡計算數字,以下提供一些數據:
狗肉馬達7.6kW,電耗28km/kWh
ZERO S馬達51kW,電耗14km/kWh
Energica馬達107kW,電耗12km/kWh
Tesla MS75D馬達270kW,電耗6km/kEh
##註## 上述除了狗肉,其他車都是一手數據
電耗跟車體設計有關,不是本文討論重點。本文重點在於,如果想設計續航200公里的充電機車,車上配置的電池需要多大?計算題又開始了。
狗肉想跑200公里,每度電騎28公里,很簡單答案是
200/28=7.14kWh
目前四顆交換型電池拆殼、改扁平電池包放在腳踏龍骨下,車身空間全部釋放,一台充電型可實跑200公里又支援快慢充的電動機車就完成了。
ZERO S目前就是能跑200公里的狀態。車上藏有鋁箔包式14.4kWh電池,台北騎到台中市沒問題。
Energica車上有19kWh電池,支援快慢充,實跑240公里。清晨台北充飽出發,台中市、台南市各快充一次,傍晚抵達墾丁,跟大型油重機差不多,有夠好用。
回到實際情況,廠商都在擠牙膏,沒有競爭、沒有建言,每家都在擠牙膏。為什麼不設計實際能跑200、300公里的eMoving呢?廠商覺得你們不需要。聽到eMoving我的印象就是弱到爆的便宜車,這就是品牌印象。我第一台就是初代eMoving。如今大家對狗肉續航力既定印象就是90公里叫滿分,60公里叫80分,30公里叫60分。這就是溫水煮出來的青蛙湯!誰叫你們習慣100公里以下續航力的東西?廠商養出來的。沒有競爭,大家都忘了我們該擁有至少200公里以上的交通工具。如今我們應該擦亮眼睛要求200公里以上的電動機車,不管你的馬達是3kW、7kW、50kW還是100kW。在這邊提到的四個級距馬達當中,真正能適用200公里續航卻又能交換電池的,就是3kW以下的小綿羊。整天希望狗肉馬達加速更大,卻看不出電池容量的限制,這就是交換電池服務的盡頭!
個人積分:5111分
文章編號:89210061
tengai225 wrote:
狗肉想跑200公里,每度電騎28公里,很簡單答案是
200/28=7.14kWh
目前四顆交換型電池拆殼、改扁平電池包放在腳踏龍骨下,車身空間全部釋放,一台充電型可實跑200公里又支援快慢充的電動機車就完成了。


異形適體電池,在iE125上面就這麼做了
而且電池"包"的安全性有很大的疑慮
必然要有硬殼保護電池,不然事故時電池"包"被刺破....就很有的燒了
就空間面而言,電池放腳踏龍骨下
不是車輛底部會極度貼近地面,就是腳踏板要整個墊高,
加上一些支撐結構的空間
使得整個騎乘感會一團混亂
有空去看看把交換電池放在腳踏處的 ionex 1.0
....
要不是我有看時間,我還以為時間又回到2018 的 ionex 發表會呢
tengai225 wrote:
充電是未來的趨勢,只...(恕刪)
會舉對岸為反例
是因為他們覺得「到處都有充電樁啊」
而我們是「到處都有換電站啊」
而會真正騎離自己生活圈的
是少數中的少數吧...
且對岸真正有管制國標的 也就二環以內
所以廠商在電池倉預留7度電的空間
也是盛行的原因之一
因此這個主題不單單是推重比或是充電時間可以解釋的
也不是優或劣的二分法
因為在不同的國家各有反例
更貼切的是社會發展與科技契機共就而成的現象
以台灣的現況 很難要住大樓的人去買充電型的二輪車
因為充電樁不僅少又貴
除非能像對岸一樣 發展出密集的充電系統
另一個可能的因素是 對岸的車子 普遍車電分離
車子不綁電池 因此電池汰舊成本比台灣低相當多
但即便如此
在台灣有自充條件卻去買換電的
除了極端高理程的需求外
我就真的無法理解了....為什麼要自虐
自充配時間電價,真的省到天堂,阿姨自充一公里才0.1元。可惜綁月租就沒有比換電最高方案便宜很多。PBGN綁約費率算信用卡85折,跟阿姨399,單月1600公里最理想只有差250塊。但頻繁換電很浪費時間
支那國人口多,石油需求太大是問題,支那國大量蓋核電廠,推電動車電動機車是有絕大好處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