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過七人座SUV集評後一段時間的沉潛,筆者一覺醒來就到了好山好水的台東,體驗一下大家敲碗敲到破的Skoda Kodiaq,更重要的是,這部車還是當前的性能之最─RS!Kodiaq RS在台灣其實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小改款前所推出的TDI RS版本,曾經有機會導入國內,但因為工廠產能以及其他種種問題而作罷,可是台灣許多熱情如火的消費者,在看到國外的發表消息後,便直接帶著現金衝去Skoda展間,拉著業代想要付錢訂車。當然最終的結果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TDI的RS和我們八字永遠都差一撇,不過也因為這個事件,讓Skoda Taiwan鐵了心要把最新的RS棕熊請回台灣,用以孝敬這些敲碗敲超過三年粉絲們的辛勞。
- 130 RS
- 初代Octavia RS銘牌
- RS銘牌2
- RS銘牌 3

在外觀上Kodiaq RS和小改款車型相同,都換上了面積更大的水箱護罩,不過由於RS是車系性能旗艦的身份,外框的鍍鉻飾條也改為黑色的塗裝,同時在肋條上安裝了一塊RS銘牌以彰顯地位,搭配全新造型的Matrix LED智慧複眼頭燈,整個頭燈組維持上下分離式的造型,但整體變得更為細扁,向兩側拉深的感受更為強烈,眼神變得更加銳利。上下分離的頭燈都具備了主要照明能力,下方燈具使用了24顆LED單體作為內部光源,可以主動進行遠近光調節、光型變化主動遮光等,確保自己與用路人的安全。除了水箱護罩之外,本車也換上了RS專屬的運動化前保桿,整體的侵略感來得非常強烈,兩側進氣壩也用鈑金凸顯出來,加上外凸的下巴,以及內裡的蜂巢狀式樣,辨識度確實相當高。

RS與一般版本棕熊車頭差距最多的就在於前保桿與水箱護罩,RS扮相確實更為凶狠,兩者的差異也非常顯著,讓其有著非常高的辨識度,相信這也是買到RS的車主所追求的項目。
- 頭燈組1
- 頭燈組2

突顯出進氣壩不僅可以讓外觀充滿運動感受,同時也具備散熱與氣流導引的功能,絕對不是單純為了好看而存在的空力套件。

在車側部分Kodiaq RS也有著些許的改變,像是換上了與車身同色的側裙,更把車上幾乎所有的銀色部件,都換成了黑色的塗裝,讓整體看起來有著肅殺之氣。由於RS專屬外觀套件的關係,本車在車長與車高方面,都比一般版本大了少許,尺碼為4699 x 1882 x 1686mm,軸距則是相同的2790mm,視覺上看來還是頗具氣勢。

黑色車頂行李架與全黑色窗框就是RS的專屬外觀配備之一。

原先以為Kodiaq RS會換上更為張狂的尾翼,但原廠還是用著與一般版本相同的式樣。

車尾改動的地方,基本上也是換上了專屬的後保桿,但其實差異並沒有太多,主要是紅色反光片改為左右貫穿的式樣,搭配下方專屬的矩形尾飾管,突顯一下跑格,只不過飾管和實際的排氣尾管尺寸落差有點懸殊就是了。另外一些較為明顯的變化,則是在於尾門上的SKODA、Kodiaq字樣銘牌,清一色皆採用了黑色的風格,搭配尾門右側的RS與4X4銘牌,就是大家敲碗的成果。

連成一氣的車尾反光片頗為搶眼,算是辨別RS與一般車型的方法之一。下方的矩形尾飾管則算是突顯RS車尾的一大功臣,讓人一眼就能分辨雌雄。

黑色銘牌基本上算是Skoda對於性能的統一妝點,包括之前小改款的Superb Combi Sportline等,都是採用同樣的設計。

RS銘牌就是帥,4X4相信不需要解釋,當然等於16啊。
- 尾燈1
- 尾燈2

相信就算筆者刻意不講,各位網友肯定也會問,Kodiaq RS和長地瓜380 TSI的差異。個人認為雖然兩者的市場定位與價格都非常接近,但是Kodiaq RS畢竟掛上了RS,在外觀視覺的差異和一般版本更大,同時又是車系旗艦的地位,因此原廠在外觀風格與扮相的處理上都會更加誇張一些,用以突顯身份。反觀長地瓜在造型上就顯得相對保守了一點,雖然各種R-Line的好料都全部用上,但還是多了一些居家的氣息(或是說低調),就看大家是喜愛出名,還是偏好惦惦吃三碗公。

內裝方面應該更可以輔佐筆者上述的論點,Kodiaq RS的內裝基本上和一般版本的差異非常大,即便鋪陳並沒有改變,但光是那紅色的車縫線,加上各種不同材質包覆的控台與門板,都賦予本車更為強烈的戰鬥氣息。更別提那個平把變形蟲打孔真皮的RS運動方向盤,確實可以給人發自內心的笑容,所以就讓我們來看看本車到底有哪些不同的配備差異。Kodiaq RS車艙提供了RS專屬紅色縫線儀錶板、RS專屬類Carbon紋路飾板、10.25吋帶有運動模式和RS專屬歡迎動畫的全螢幕全彩數位儀錶、RS專屬三幅跑車式飛梭滾輪多功能方向盤(附換檔撥片、音響及電話控制)、RS專屬麂皮車門板與黑色縫線、不鏽鋼踏板、中央螢幕上的RS歡迎標誌、RS專屬排檔桿/紅色縫線真皮排檔座、RS專屬多材質運動化座椅、紅色車門扶手縫線、RS專屬黑色車內頂篷和車柱飾板等,只能用目不暇給來形容了。

此方向盤真的令人愛不釋手,無論握感、造型都非常出眾,唯獨全新的飛梭滾輪使用上需要花點時間熟悉。
- 方向盤 左
- 方向盤 右

位於此處的ACC控制撥桿算是VW集團的傳統,當然已經愈來愈多車改為方向盤快捷操作。

這是RS你懂得!

類碳纖維飾板就單純為了裝飾而存在,不過內部還是有著置物空間可以使用。

由Alcantara人工麂皮包覆的車門質感相當優異,獨特的紋理與觸感都是性能的代名詞。
- RS專屬儀表1
- RS專屬儀表2
- 數位儀表1
- 數位儀表2
- 數位儀表3
- 數位儀表4
- 數位儀表5
- 數位儀表6
- 數位儀表7
- 數位儀表8
- 數位儀表9
- 中控螢幕 1
- 中控螢幕 2
- 中控螢幕 3
- 中控螢幕 4
- 中控螢幕 5
- 中控螢幕 6
- 中控螢幕 7

如果要說棕熊和地瓜在內裝上最大的差異,應該就在於空調介面與實體按鍵數量,相較於「能省則省」的地瓜,Kodiaq RS的空調介面就為實體按鍵搭配旋鈕的方式呈現,使用起來非常簡單直覺。另外在空調面板下方則是常用的幾個功能都被安置於此處,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操作。
- 前座 1
- 前座 2
- 前座 3
- 第二排 空
- 第二排 座椅變化
- 第二排 舒服學長
- 第二排 犧牲學長
- 第二排 中央扶手
- 三區恆溫空調
- 第三排 空
- 第三排 辛苦學長
- 行李廂 七人座
- 行李廂 五人座
- 行李廂 全倒
- 底板收納 1
- 底板收納 2
- 行李廂 機能

本次Kodiaq RS的媒體公辦試駕活動來到了台東,為得就是要讓大家在好山好水的地方徹底感受性能棕熊的表現,確實我們一坐進車內,就感到了特殊的「聲光體驗」。由於原廠非常
強調本車在Sport上的體驗,因此聲音也是他們非常重視的環節,所以在正常狀態下,都有著主動式的引擎聲浪效果伴隨左右,也讓我和學長對於這個熟悉但又有點假假的音效會心一笑。主動引擎聲浪系統有著三段可以調整(關、一般、運動),基本上會隨著駕駛模式進行切換,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個人化模式中進行調整。為什麼要特別提到這個引擎音效,因為大概過了十幾分鐘後,車上的大家都被這個不間斷的共鳴聲疲勞轟炸,讓人很難真正的享受開車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只好忍痛將其關閉,此時,有趣的事情就來臨了。
此套音效系統確實可以關閉,但關閉得並不確實,只要當我們手動切換至S檔後,音效就會連動開啟,原廠人員也表示系統設定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想要S檔就得承受太強的音浪,否則就乖乖地用D檔或是自排模式吧。
- DCC駕駛模式切換
- 個人化調整
- 引擎音效控制

Kodiaq RS的故事相當有趣,在小改款之前的RS採用的是TDI的柴油動力,更成為了紐柏林北賽道的最速七人座SUV,就問你怕不怕?不過由於各種原因,TDI的RS無法導入台灣,而小改款後的RS則是改成了汽油引擎,動力系統基本上就和地瓜380 TSI一模一樣,都採用了EA888 evo4第四代的機型,重量比起雙渦輪柴油引擎減輕超過60公斤,同時新世代高壓噴油嘴缸內直噴壓力從200 bar提升到350 bar,讓油氣的霧化效果更加提升,強化加速反應。另外,全新設計的活塞和曲軸密封性更精密,可以降低摩擦提高引擎效率,搭配進氣可變氣門正時、排氣可變氣門揚程系統等眾多技術,讓本車的性能更為優異。
2.0升的排氣量搭配渦輪增壓,讓本具引擎可以壓榨出245匹/5250~6500轉最大扭力、37.8公斤米/1600~4300轉最大扭力,平原式的扭力輸出曲線,讓本車的加速延伸性相當順暢帶勁,0~100km/h加速僅需6.6秒(TDI版為6.9秒),極速則是上看233km/h。

實際駕駛棕熊RS,6秒台的性能還是讓人相當有感,踩下油門後的推力也同樣相當飽滿,不過由於本車的車重、四驅系統,以及七人座SUV的身份,各位期待暴力感受的駕駛者或許會有些失望,本車在加速時其實並沒有到特別暴力,筆者在全油門的狀態下也不會感到過於猛暴的瞬間加速,反而是順暢有力的前行。簡單來說,Kodiaq RS加速的感覺更像是一部大排氣量的NA車型,它有著順暢線性同時充沛迅速的提速反應,在台9線的山路上感受特別明顯,上坡路段推力十足,油門基本上不用全開就可以跟上前車,DSG的反應也同樣出色,D檔舒適但不會太笨,該退檔的瞬間絕對不會遲疑;S檔則是拳拳到肉又有聲光效果,可以讓人開得爽快同時轟炸耳膜。
至於為什麼同樣的引擎,接近的底盤,地瓜與棕熊的加速會有著0.4秒的差距,這點其實筆者也是相當的好奇,畢竟兩著的車重也僅有23公斤的差異,而且棕熊反而還輕了一些。所以關於加速成績,這兩部車真正的差異,應該存在於我們看不到的變速箱與四驅系統方面,只不過原廠至今都還沒有確切的解釋就是了。

同樣是七速DSG濕式雙離合器變速箱,就筆者自己駕駛起來的感受也非常接近,無論是在換檔的速度與邏輯上,並沒有特別不同之處。

至於操控的能耐,Kodiaq RS則是讓人相當驚喜,在電子懸吊系統的加持下,棕熊有著更多樣性的面貌,它可以很舒服,同時也可以相對運動一些,避震器在舒適與運動模式下的差異還算是明顯,但筆者私心認為運動模式可以在激進一些,如此一來才更能符合RS的威名。上述的說法並非是嫌棄,畢竟Kodiaq RS在彎道中的表現已經足夠讓人喜愛,漸進式的轉向系統在轉向齒比上雖然沒有地瓜來得少,但手感卻是同樣的出色,方向盤中間的虛位也可說是微乎其微,同樣有著相當精準的指向性。棕熊看起來雖然相當大隻,但它的車長其實控制在4米7的範圍之內,因此在過彎時並不會有太強烈的笨重感,電子懸吊還是足以支撐超過1.8噸的車重,整部車的側向支撐力非常完善,在轉向的第一時間點車身還是會有著側傾,但避震器可以將車輛牢牢地拉住,確保動態的穩健。

RS專屬的Sagitarius Aero 20吋鋁圈其實可以將空力套件拆下,讓整體看起來更具跑格,只不過內部的碟盤與卡鉗尺碼都不算太大就是了,因此煞車力道也稍嫌不足。

最後看到棕熊的4x4四輪驅動系統,此套系統採用的是電子多片式離合器,在一般狀態下為前96%、後4%的分配比例,但是在最極端狀態下可以將90%的驅動力傳遞至後輪,且在毫秒之間就可以作動,同時系統也會根據引擎轉速、油門踏板深度、輪轉差、橫向縱向G值、轉向舵角等多項資訊進行分析處理,讓車輛在絕大多數狀態下都可以保有最佳的循跡性。如果要講白話,在台東和Kodaiq RS相處一天半的時間當中,本車基本上沒有跨出極限的那一步,當然我們也沒有非常激烈的操駕,但還是可以感受到棕熊RS的游刃有餘,而且在運動能力之外,舒適性與安定度本車也沒有絲毫倦怠,即便用上了20吋的胎圈組合,舒適性依舊不在話下。


掛上RS後的Kodiaq固然比起一般版本多出了更多的吸引力,但其實本質還是以家庭為重的車款,原廠也很清楚的表示,Kodiaq RS只是讓大家重新記憶起,SUV當中S所代表的意義而已(Sport)。與其相處一天半的時間內,筆者並沒有想要特別用力地去駕駛這輛RS棕熊(除了感受動態表現的時候除外),強大的性能旁身並不會讓這部車在舒適性上有絲毫的減損,反而更像是讓你從容駕馭的工具,即便滿載也不會感到無力的設定,更能貼近七人座SUV的需求;抑或是在送完太座上班、小孩上課之後,偶爾為之的熱血,才是Kodiaq RS存在的意義。
Skoda Kodiaq RS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渦輪增壓
排氣量:1984c.c.
最大馬力:245匹/5250~6500rpm
最大扭力:37.8公斤米/1600~43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七速自手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35/45 R20
車身尺寸:4699mm x 1882mm x 1686mm
軸距:2790mm
車重:1815kg
油箱容量:58公升
建議售價:185.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