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漯底山又稱「凹底山」,山體由泥漿從地底噴發形成,山形尖峰利脊,與燕巢與田寮一帶「月世界」截然不同。

走台17號公路,經梓官過虱目魚地標,抵達彌陀。彌陀地名的特殊性,常有人誤以為在佛光山旁邊,令人啼笑皆非。

來到梓官與彌陀交界地,空軍官校跑道頭常聽見教練機起落聲。母聖堂媽祖廟在跑道頭保佑飛行學子平安起飛,安全降落。

從南到北有很多機場旁都有航空迷常蹲點的「飛機巷」。每天都有好幾架次AT-3、T34C教練機進行飛行訓練,將來「勇鷹」加入行列,會是北高雄才有的天空特色。

空軍官校教練機完成訓練後,從梓官方向飛來,一個小轉彎沿機場路落地,附近民居感受到空軍保衛領空的辛苦。

登山前要先吃飽,彌陀最熱鬧的中華路與中正路交會口。來吃民國40年開店至今的魚丸同麵店,彌陀最老字號的小吃店,歷經四代經營,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麵店以新鮮虱目魚、旗魚製作魚丸,主打魚丸湯麵店。幾張桌子的小店菜單豐富,有豬與魚切仔料的飯麵餐點!


點了乾麵加滷蛋與豆干,必點魚丸湯,簡單美味的組合!

魚丸湯加入茼蒿,記憶中的古早味。

虱目魚丸新鮮現作,純手工的手感製作,每顆大小不同,是虱目魚之鄉的特色。

乾麵拌麵後,呈現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專賣熟客與古早味的親民麵店,缺點空間與位置較少,夏天沒有冷氣揮汗吃飯。店家用心介紹要去漯底山,真好…

漯底路到南安國小旁彌陀分館,彌陀最早設立的圖書館。外觀歷經改建,是漯底與南寮最好唸書環境。

入口有主題書展,接地氣與漁業相關的書區。


使用圖書館的人不多,藏書豐富,環境乾淨,很難想像是成立於79年的圖書館。


對面與漯底山同名的漯底公園,沿入口步道走,老榕樹與孝恩祠都是居民休息的好地方。


來到漯底山入口,開車停在納骨堂停車場,或馬路兩旁,最好停在樹蔭下。有公共自行車借用站,從市區或從海岸光廊騎車過來登山賞夕陽。


漯底山自日治時期開闢岡山機場(今空軍官校)供海軍航空隊使用,成為保護機場的堡壘。光復後陸軍砲兵接收實施軍事管制,直到民國95年軍事管制解除,成立「漯底山自然公園」。

特別解說漯底山的「漯」,不唸螺,不唸累,唸「踏」。桃園市觀音區有「草漯」地名。代表地形為沼澤或低漥積水地生長野草,先民踏草而過取名「草漯」。

漯底山標高約52公尺,有適合嬰兒車或輪椅的步道。第一個路標,向右走,先走吊橋,再上堡壘。

日治時是空防重地,歷經國軍駐防,處處可見防空洞、衛兵崗哨等軍事設施。

曾為軍事重地,讓漯底山保留原始山林風貌。

漯底山登頂路線分三條,「外環步道、中央步道與南橫步道+北橫步道」,欣賞吊橋與惡地,再看噴泥口與碉堡後回到入口,形成O型路線。地圖標示距離很詳盡,不會迷路。


外環步道直走漯底山吊橋。

吊橋長度為80公尺,高21公尺,頭尾高低差10公尺,橫跨山谷成微笑曲線。北高雄沿海地區第一座景觀吊橋。

若想走完漯底山自然公園,從入口走外環步道800公尺,能抵達漯底山吊橋。

走過吊橋不掉頭會走外環步道,沿途上上下下的階梯,走一個多小時才能繞完,較費體力,建議回走,先去營區。

走到昔日營區大門,這裡是漯底山自然公園入口。

入口鐵門後三尊Q版「報告班長」,正賣力翻越高牆,攀爬中展現艱苦表情,只有爬過的阿兵哥才知個中辛酸。

意象留影區,彩虹下方橫跨山谷的漯底山吊橋,Q版公仔分列兩旁,是遊客拍照熱點。

陸軍砲兵著重體能,搶佔砲陣地後要挖「駐鋤坑」才能用砲。單槓是必有的訓練器材。


砲兵「天雷」部隊,寓意「天」生英雄,與「雷」霆萬鈞。代表砲兵不怕苦,有強大威力,發揮「一呼百應、快動猛打」,攻破敵方陣地的特性。

營區旁有廁所與飲水機,公園裡沒有販賣機。

往左步道有大型風雨球場。接著走南橫步道與北橫步道。

籃球場旁有健身器材。彌陀鄰近永安天然氣接收站。中油為敦親睦鄰,都會回饋地方建設。


下方是心形生態池,有魚還有蝌蚪與青蛙叫聲,周邊是運動與休閒的好地方。


再走上坡步道,木棧階梯可通往園區各角落。

兵工自建的訓練版牆,構工阿兵哥留下施工日期,西元1985年(民國74年),為漯底山兵力高峰的年代。

南橫步道施工封閉,朝北橫步道走去…

北橫步道串連小涼亭,近距離欣賞泥火山地質。

最高點駐軍構築碉堡,四周幾座小山頭都是大小泥岩組成的地形與地貌。

惡地的土質屬泥岩且不透水、顆粒微細、含水性差,因植物不容易著生,動植物生態並不豐富。


登山步道沒有太大起伏,木棧道好走,也不會破壞山體。

一株株的高大瓊麻,葉尖硬刺,朝天警戒,是反空降的天然利器。

漯底山與燕巢田寮月世界截然不同,請不要任意登上去,萬一摔下來受傷,都屬危險行為!

棧道階梯蠻陡的好漢坡,登上坡能欣賞到海闊天空的風景。

漯底山最高點碉堡為觀測所(站)。登上最高點,微風徐徐,暑意全消。


長期為軍事管制區的漯底山對彌陀人來說,未開放前只能遠眺,不能靠近。開放後才知從山頂看彌陀有不一樣的風景。

最遠可看到苓雅區自強三路的85大樓。

觀測所旁有機槍堡,作為觀測所的防禦工事。

從觀測所遠望,視野無敵,小鎮街道清楚可見,若無霧氣,整個海岸線盡收眼底。

換個角度,彌陀漁港與海岸光廊都能看見。

2010年巴西華僑響應僑務委員會「愛台12建設-綠色造林」運動,共同捐贈的星光劇場台。公園製作印有二國國旗的告示牌。

觀測所後方有防禦工事,發現防砲武器據點遺跡。


防砲陣地旁避彈坑,也可能是彈藥庫。

山頂有二處泥火山噴泥口,不定時冒出泥漿。解說說明泥火山能在地震前或氣候變化前,協助觀測。

漯底山有軍事砲台遺跡與火山噴發口,不是國家公園,卻有國家級的景觀!

步道旁小型噴泥口,正源源不斷流出泥漿…

「用力騎」也來過…

有別於臺灣惡地風景區,近距離觀察泥岩惡地與泥火山噴口,噴發口還不斷冒泡。
漯底山有四座砲陣地,砲口對準方向為左營軍港、臺灣海峽、茄萣海域等…

砲堡配備M2式8吋榴彈砲陣地。

八吋榴砲威力強大,射程可達16800公尺。(照片攝於金門震東坑道)

八吋榴砲為美國1944年製造,曾在二戰末期、越戰、韓戰中使用。八二三砲戰期間從琉球美軍基地運抵金門,發揮決定性的奇襲作用,是反砲戰中絕殺武器。(照片攝於金門震東坑道)

圓形廣場處為砲兵操演處,操演時會將砲身推至廣場中間。

八吋榴炮為多人操作武器。炮操中各兵有不同任務,炮長負責指揮,有方向手、高度手、射擊手、裝彈手、運彈手等。(照片攝於金門震東坑道)


八吋榴砲彈重超過90公斤,需要四個壯漢才能扛移就砲。(照片攝於金門震東坑道)

砲彈射擊時聲音很大,蚵殼具吸音、減震的功用。

離開砲陣地來到另一處制高點。

鄰近機場旁有觀景台,教練機起降時能欣賞起落的英姿。(可惜今天霧氣較重)


離開園區前參觀樹屋。

園區至吊橋與北橫步道環繞一圈,若時間充裕,走走附近蔦松文化遺址。來到彌陀漯底山,能安排泥岩惡地、看飛機、砲台等史蹟文化的遊程。

離開前別忘光顧「阿婆店」,據說駐軍阿兵哥最喜歡來這裡買飲料,沒放假,也能放鬆苦悶心情。

阿婆的青草茶、冬瓜茶、紅茶與洛神花茶都很受歡迎。

紫色蝶豆花茶是近期熱銷飲料,喝著甜甜的冰茶,消解暑氣。

阿婆店早期業務範圍從洗衣、補褲到縫背章等。現在只能賣水果與農產品。

離開彌陀前來據說全台灣「最不愛賣牛排的牛排館」。

牛排館不只賣牛排,最高知名度是「比臉大的虱目魚肚排」。

餐點有牛排、雞腿排、小卷排、豬排、還有「蝦麵給你吃」,讓客人吃得開心滿足。

來高雄虱目魚的故鄉一遊,吃過魚丸,不錯過比臉大的虱目魚肚排。

比臉大的虱目魚排上桌、飲料喝到飽,還有濃郁的玉米濃湯。

比臉大的虱目魚排比一般乾煎虱目魚還大,果然是招牌餐點。

記得加些檸檬汁,能去腥、增香,也能軟化魚刺。

煎魚肚搭配麵條,與綜合醬才有飽足感。

煎到焦香皮酥脆,有鐵板的鍋氣,氣香十足。


發現還是有魚刺,吃的時候要小心,畢竟一尾虱目魚有222根魚刺。

好大一盤,差點吃不完,已經盡力了…

漯底山自然公園很適合親子健行的公園,規劃完善。建議早晨或黃昏時造訪,登山健行請記得補充水分,與大家分享的彌陀遊記到此結束!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