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出處2
史塔克號遭受到飛魚反艦飛彈的攻擊,但並沒有沉沒
疑問點
反艦飛彈方面
1.彈頭威力是否足夠? 當初在設計時法國沒有驗證彈頭威力嗎?
2.引爆彈頭的電子可靠度到底有沒實際驗證?兩枚飛彈引爆彈頭的只有一枚,那使用者而言不就要發射更多飛彈比較保險?
3.以前的雷達主動導引是否隨的現代電子干擾方式而要改變?是否現代的反艦飛彈已經開始加上紅外線影像或其他方式比對?
船艦方面:
1.台灣有同型艦,那不就代表採用艦體鋼製、上層結構鋁合金製的安排,並且當年的軍艦漆料雖然宣稱耐火,
但是要是溫度太高也是會引燃的,因此史塔克號在中彈後,果然出現了鋁合金結構被漆料引燃的現象會
再重現?還是海軍有改良過?如漆料配方?
2.雖有方陣及76炮可反制,但史塔克號正好處在76快炮與方陣快炮無法還擊的角度,台灣船隻有類似問題嗎?
是否靠防空飛彈就解決此問題?
3.面對低空飛行的反艦飛彈的攻擊,被攻擊的史塔克號是否因為派里級的雷達的鑑別度導制無法發現反艦飛彈來襲?
後續引進的逢甲,還有針對防空系統作過強化升級~
國軍的成功級針對額外的八顆反艦導彈,有做過結構強化,加上又是晚期型的改良結構,與早期型的史塔克號 兩者很難相提並論
No weapons were fired in defense of Stark. The Phalanx CIWS remained in standby mode, Mark 36 SRBOC countermeasures were not armed until seconds before the missile hit. The attacking Exocet missiles and Mirage aircraft were in a blindspot of the STIR fire control director (Separate tracking and illumination Radar, part of the Mk 92 Guided Missile Fir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Oto Melara Mk 75 76 mm/62 caliber naval gun, but in the clear for the MK 92 CAS (Combined Antenna System, primary search and tracking radar of the Mk 92 Guided Missile Fir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Mk 13 Mod 4 single-arm launcher. The ship failed to maneuver to bring its Mk 75 to bear before the first missile hit.[3]
飛彈來襲時,FFG-31上面的防空武器系統呈現待機狀態 根本沒辦法反應
(美軍根本沒料到 伊拉克戰機會突然開火,雷達上看到伊軍戰機返航後 就解除戒備了)
同一型反艦飛彈 打造美國的船艦跟中國的船艦,對船體結構的影響
不提艦上損管/安全設計 (這種些都是很吃實戰/長期航海經驗參考設計的)
您覺得中國的造艦品質能跟美國比較嗎??
hx135cb750 wrote:
1.彈頭威力是否足夠? 當初在設計時法方沒有驗證彈頭威力嗎?
大浪沖中華神盾進水 ... 出動十八艘軍艦,在西太平洋進行代號「機動六號」的操演,規模之大創下紀錄。 ... 大陸中央電視台廿二日披露,操演中擔任「紅軍」旗艦的鄭州號驅逐艦,因為艦艉艙 ... 香港有線新聞等媒體,嘲笑這是「豆腐渣戰艦」。 .... 艙門突然被海浪沖開,艦艇官兵用木頭和臉盆邊堵邊排,軍艦險被巨浪「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