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鋒刃競出鞘:展望殲-10矢量推力驗證機亮劍珠海

文轉自養雞------


上回寫航展前瞻的時候,盡管有很多人在留言裏表示“沒意思,不想去了”,但還是有壹些讀者朋友,通過我發的那張F-16 MATV以及圖註猜出了些什麽。南國鋒刃競出鞘:展望殲-10矢量推力驗證機亮劍珠海

今天,它如約而至。距離2008年殲-10首次在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正好10年。這樣,起碼在大部分吃瓜群眾心目中,這次航展也是有、意思了。南國鋒刃競出鞘:展望殲-10矢量推力驗證機亮劍珠海
掛著仨副油箱轉場過來,還有壹對發煙裝置,後機身上防尾旋傘支架的安裝基座也留著

首次公開亮相的殲-10B-TVC(姑且這麽稱呼),塗裝上最大的變化是將其垂尾上“1034”編號(10代表殲10系列飛機;3代表第三個型號——1代表10、2代表10S、3自然代表10B;4代表第4架原型機)原本使用的紅色字體(試飛院的戰術飛機編號多用紅色),改為了類似我軍現役戰機使用的黃色字體。南國鋒刃競出鞘:展望殲-10矢量推力驗證機亮劍珠海
早在殲-10B還處於試飛階段時(2013年初),其原型機也曾塗上過相同顏色字體的編號,對比可見該機和殲-10B-TVC的區別

根據官方預告,在此次航展上,我軍現役的殲-10B將繼續參加靜態展示。這樣壹來,殲-10B-TVC的這種“準現役塗裝”,還能給人壹種TVC技術在我軍實用化指日可待的感覺(當然也不只是感覺了),壹級棒!

不過驗證機畢竟是驗證機,要說它能否推動殲-10的外貿工作可不好預計。畢竟除了俄羅斯外售的蘇-30MKI系列飛機對應的客戶之外,目前對TVC這種技術真正感興趣的買家並不多。南國鋒刃競出鞘:展望殲-10矢量推力驗證機亮劍珠海
很多用戶買了蘇-30MKI系,也並非就是對AL-31FP有多大癮頭,更多看中的是其相控陣雷達——誰叫蘇-30MKK這方面慢了壹步呢

然而正如歷屆航展所體現的那樣,本屆珠海航展也要承擔中國空軍和航空工業對外開放的壹部分職能。除了展示殲-10的優良氣動設計和先進飛控技術之外,殲-10B-TVC的飛行展示,對於第二次獨立參展的航發集團來說,也是展示仍然在業內外有所爭議的中國航發工業技術實力的重要機會。


事情總是向好發展的,使用國產發動機的殲-20也將不僅僅是停留在原型機而已

說回這個殲-10B-TVC,根據壹位曾在試飛院目睹殲-10TVC試飛場面的大佬透露啊,“看它扭屁股,忘了蘇三五”,人家畢竟眼見為實,那就算他話糙理不糙好了這本事是咋實現的呢?

盡管在手冊上,殲-10的可用迎角的確不算大,但在去年分析國產矢量推力發動機的時候我提到過,在殲-10定型試飛階段(1998-2003年),受限於當時客觀條件,其大迎角飛行性能本就未被完全發掘出來。

對於采用放寬靜安定度布局,敏捷性出色的殲-10系列飛機來說,完全具備完成“眼鏡蛇”機動的前置條件——低速下,其主翼能提供足夠的擡頭力矩,讓飛機迅速擡起頭來;主動差動控制的鴨翼,可以保持左右兩側渦流的對稱性,防止飛機在這壹過程中偏航;盡管並非蘇-27那樣的雙垂尾布局,但其高大的單垂尾+雙腹鰭仍能保持較好的大迎角下的偏航穩定性......


殲-10的主翼沒有延伸邊條,省卻了側衛系飛機大迎角下因邊條作用導致渦流不對稱的煩惱

但接下來的動作就少不了發動機幫忙了:雖然采用大面積三角翼的殲-10,在迎面氣流的作用下,理論上具備良好的低頭特性;但由於其面積較大的鴨翼和主翼的位置關系問題,此時附加的擡頭力矩會使得低頭時間偏長;此時矢量推力發動機提供的直接低頭力矩,有助於讓飛機盡快平穩渡過低頭階段。


當然啦,玩這壹出的時候發動機還得有絕贊的抗喘振性能,不能玩著玩著就熄火了,從之前在本場的表現來看,606所顯然對“太行”的防喘能力做了改進

另外,三軸TVC還可以在提供低頭力矩的同時,抵消可能出現的偏航力矩......但個人覺得,殲-10這種具備壹定主動控制能力的飛機,更多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利用偏航力矩玩出更多的花活來。

以蘇-35為例既然機頭都回正了,何不把低速下的機頭指向做到極致?落葉飄走起!

就算機頭還在上仰,此時施加壹個偏航力矩,借助殲-10良好的擡頭特性,拋餅走起!

所以啊,殲-10B-TVC翼下懸掛的兩個深藍色發煙設備(這顏色,顯然是從八壹飛行表演隊順過來的)的用意就很明顯了。
說到F-16C與AH-64D編隊通場,很多人想到的是新加坡航展上該國空軍的日常表演。但荷蘭空軍也有類似項目,展示前者出色的低速大迎角性能,註意F-16翼尖的拉煙設備

除了能更好勾勒出殲-10表演的姿態之外,想想倆吊艙在氣動和重量上也等於掛倆格鬥彈了,這還能給人壹種賊實戰的感覺有木有!雖然改裝矢量發動機之後增重難免,但既然是航展表演,殲-10B-TVC完全可以通過減少載油量的方式保持“身輕如燕”,獻上壹場效果不輸於蘇-35的視覺體驗。

壹花開放不是春。早在殲-10B-TVC抵達珠海之前,多架殲-20已經轉場前往南部戰區空軍某場站。盡管靜態展示嘛......那是肯定不會有的,但動態展示的規模,那也是肯定比上屆強大的。

兩年來,隨著殲-20先後交付多支部隊,在曝光率逐漸增加的同時,積累了壹定的裝備規模

說到這個規模啊,在去年7月30日沙場大閱兵前後,官方發布的受閱殲-20編隊座艙視角中,就有人看出,首裝殲-20的空軍試訓基地某部在彩排中曾以五機編隊展示,壹如殲-16曾以七機編隊、殲-11B曾以九機編隊參與排練那樣。
1、2、3、4、5
但在正式閱兵時,除殲-15之外的受閱各重型機單位,卻均以相比彩排時減少2機的形式展示,9機變7機也許還好,但7機變5機就有點hold不住了,殲-20編隊在五機變三機之後更是顯得單薄了些。相比密密實實的楔形編隊,人字形編隊的填充感不足,在視覺上也是個問題。所以......要是能六機編隊就更好了!


那麽咱就隨便開個腦洞,如果在殲-10B-TVC低速大迎角緩慢通場後,殲-20五機編隊高速掠過超車,來個水平開花同時放油,致敬那份未能在“1708”任務中正式顯露的風采......哎,若是能得親見此番豪情,也是無憾了。

為了應對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各種機型在航展上的飛行動作都會有多種難度不同的預案,教練-10在長春開放日上的表現就是壹例。最終領導會拍板決定哪個呢?現在只有天知道

五機編隊除了夠豪邁之外,咱覺得還有個好處:從三機到五機,壹旦有了這種“水漲船高”的展示勢頭,那麽等到“1019”任務(2019年10月1日國慶70周年閱兵任務的代稱,在之後這幾個月,這個代稱在本號的使用頻率會越來越高),殲-20如果不來個7機編隊,對不對得起觀眾另說,您想想咱們老百姓都見證過五機編隊了,大老板們要是在城樓上還是看個五機編隊......

那還怎麽體現我們處於、並將繼續保持亞洲國家中四代機數量最多的地位呢(誰提人均我就不高興了啊)!
這架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大概率是要在珠海航展進行飛行表演了,雖然航展名單上沒有殲10B表演項目,只有靜態展示,不過飛到珠海的這架殲10B翼下卻掛載了兩具拉煙筒,所以飛行表演是大概率事件,否則沒必要帶拉煙筒

為愛執迷~ wrote:
文轉自養雞----...(恕刪)


一個千10可以不斷發文!煩不煩?
normanchou wrote:
一個千10可以不斷發...(恕刪)


不喜歡看你別點進來就行了
台灣不是言論自由嗎?
樓主發什麼又沒違規,這論壇又不是你一個人的
我就想看看覺青到底能夠怎樣酸
normanchou wrote:
一個千10可以不斷發...(恕刪)

梦回东厂 wrote:
不喜歡看你別點進來...(恕刪)


我是不喜歡,但標題就放在那邊,你數數看有幾篇是這小子發的'千10',你門口放一堆垃圾你不煩?這版小編在打混睡覺..........
你不喜歡我的發言你也可以不看!


為愛執迷~ wrote:
我就想看看覺青到底...(恕刪)

老子年紀都可以當你爹了!還覺青...
請問我發的文章不是軍事嗎?為什麼不能發,我可沒像覺青在軍版發政治文章
normanchou wrote:
我是不喜歡,但標題就...(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