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nmaker wrote:沒錯.不對吧? 要緩...(恕刪) 在下好像沒有說盧反耶在不惡意反核的前提下漸進風電不會爆增空污碳污水污染,風電慢有啥問題在惡意反核又緩慢發展風電的情況下增空污增碳污增水污染而風電發展速度比不上增污的速度可以清楚差別差別了嗎一個政策風電可以漸進發展一個政策風電越慢越造孽
西布克F91 wrote:在下好像沒有說盧反耶在不惡意反核的前提下漸進風電不會爆增空污碳污水污染,風電慢有啥問題 你沒看懂我說的,我不是在比較緩推/速推,兩者誰比較好,問題在國政顧問團已經定調要緩推,盧秀燕卻跑出來說,大力支持離岸風電(還有光電)?這是什麼操作我已經看不懂了.
stunmaker wrote:你沒看懂我說的,我不...(恕刪) 所以說盧為什麼要跟你說的那個同調,難道某黨中央地方一定同調?他是台中市長所做所為是為了台中市民還是為了某黨呢?大力減煤發展風光產業是為了台中市民你要說人家不同調也沒什麼,可以繼續投票的是台中市民嘛
西布克F91 wrote:所以說盧為什麼要跟你說的那個同調,難道某黨中央地方一定同調?他是台中市長所做所為是為了台中市民還是為了某黨呢? 你說的沒錯...正是這個,我不是質疑盧的政策選擇,而是吃驚盧秀燕這樣做...擺明跟國政顧問團不同調.
海龍風電居然放棄MHI Vestas的風機,改採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海龍離岸風場決定,風機系統改由西門子歌美颯供應,其在台組裝風機的時程延至2024年。由於本來風機系統是由MHI Vestas(三菱重工維特斯)提供,經此調整,台灣未來五年風機國產化的產業供應鏈,將由兩業者共同支持,風機供應確立雙軌化並行的新態勢。據了解,海龍風場已與西門子歌美颯再生能源簽署優先承攬協議,主要包含風機提供及保修服務。經濟部官員說,西門子歌美颯原只承攬沃旭風場的訂單,且大多集中在2021年完成,現跨進2024年併網的海龍2號風場,需承擔國產化任務。換言之,此一新變化,反映台灣未來五年內,將是西門子歌美颯及MHI Vestas兩套系統並存,對於風機在台產業鏈的發展有正面幫助,可望帶動風機系統業者在台投資,並提供風機本土零組件供應商的發展機會。開發商並指出,台灣離岸風電2021年使用的是8MW機型,2023及2024兩年,是使用9MW等級,都是現階段最好的機型,不過科技仍在進步中,國際上11MW甚至12MW的機型,都在進行測試,只要順利商轉,未來如何選擇風機仍有可能出現變化。=======================目前市佔率分居世界前二的風機都要在台灣設廠?!賺到了?!
stunmaker wrote:目前市佔率分居世界前二的風機都要在台灣設廠?!賺到了?! 印象中風機部分要求國產的比例是最低的組裝廠的部分本來還有變數,後來CIP似乎決定要設了------------------------------------------〔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離岸風電國產化屢遇危機,風場開發商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八月無預警將風機組裝廠「拉回」丹麥,導致原訂在台生產零件跳票,經濟部打回補件。CIP上月底繳交新版國產化規劃,經長沈榮津昨表態堅持國產化,「不合規定就Out」;據了解,CIP已在新規劃中納入組裝廠,其他國產化項目也會踐行承諾。CIP八月繳交國產化方案時,其選用的風機MVOW(菱重維特斯)無預警將組裝廠拉回丹麥,造成原訂在台生產的機艙罩、鼻錐罩等零件跳票,甚至波及其他承諾在台生產零件。經濟部九月初審後要求補件,CIP九月底已再度交件。已規劃納入組裝廠立院經委會昨關切此情形,沈榮津強調政府很堅持國產化項目,「不符合國產化規定就Out」,政府會選擇第二順位的新開發商遞補。至於CIP補件情形,沈榮津表示,「我們一直沒有讓步,所以現在調整的進度變化很大」。據了解,CIP已在規劃中納入組裝廠,並表示其他國產化項目也會踐行期程承諾;之前CIP在十六項風機國產化要求中有六項無法達到、兩項部分達成,僅八項做到,CIP承諾已在其他項目「超額超買」,認為仍可百分之百達標。對MVOW認為在台設置組裝廠成本過高,經濟部也成立溝通平台,協調風場開發商、風機系統商及台灣供應鏈。工業局預計本月中會針對CIP國產化報告做出裁定。------------------------------------------------------------------------------來自丹麥的離岸風電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今(27)日宣布,將加碼在台的國產化投資,確定在台灣建置號稱「風機心臟」的功率轉換組裝廠、機艙組裝廠以及葉片廠,總共將創下超過300億新台幣的投資金額給本土廠商。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在台灣一共有3個風場,將自2021年至2023、2024年陸續完工,其中也必須負起所有在台開發商中,最多項目的國產化需求。台灣製造300億國產投資,台灣未來將有2個「機艙組裝廠」CIP今日表示,為達成27項國產化需求,已完成至2024年風場開發所有最終合約簽署,包括超過80家本土廠商,都是依照CIP在台所有風場(裝置容量一共600MW)整場下單,國產化僅估計鋼構部分,加總起來的本土訂單就遠遠超過300億元,包括:水下基礎(62座):全數下單給台灣鋼構龍頭世紀鋼子公司「世紀風電」(合約高達165億元)基樁(186支):全數下單給俊鼎工程及世紀風電,台灣組裝、台灣焊接(合約超過新台幣50億元)CIP聲稱這樣的投資額,「比其他家開發商的投資還要多非常多」,若納入下游本土產業鏈,影響將更廣。另外,日前一度傳出CIP將機艙組裝廠拉回丹麥、國產化承諾「跳票」,遭質疑在台投資的程度不足,CIP今日宣告將以開發商的身分攜手中鋼共同出資,在台建置全球最大的機艙組裝廠。目前全球只有歐洲有離岸風機的機艙組裝地。全球第一大離岸風機商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日前宣布,將在台中港建造非歐洲區的首座離岸風機機艙組裝廠,預計最快在2021年正式開始生產。CIP今日再預告投資計畫,未來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機艙組裝廠的國家,更一次擁有2個。不過,此項投資是由CIP與中鋼共同承擔,是否代表合作的風機廠商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不願意擴大投資、才由開發商CIP接手?CIP負責國產化項目的台灣區總監許乃文解釋,未來選址與建廠費用將由CIP和中鋼共同承擔,費用的部分依風場規模(CIP彰芳西島共600MW,中鋼中能風場300MW)出資,而內部廠房設計和設備則由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提供。CIP表示,目前看中台北港與台中港2個地點建廠,今年底將確定地址,未來台灣將擁有全世界最大平台的機艙組裝廠,以製造9.5MW的風機(目前有商業化最大的平台就是9MW的平台)
stunmaker wrote:紅色框內為風機要求的國產化項目. 我上面要說的應該是指風力發電機的部分省略了幾個字這篇新聞有略為提到風力發電機的國產化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127/1589270.htm========================================================風力發電機方面,許乃文宣布將攜手中鋼,以業主的身份共同建置全球最大的機艙組裝廠,目前已展開選址作業,預計台北港或台中港都是選項港口,最快會在年底確認,屆時將會建置組裝能量達9MW的平台,並強調顛覆業界慣例,就是為了展現國產化的誠意。此外,許乃文表示,風機廠MHI Vestas預計將在組裝廠建置全台唯一的功率轉換模組(PCM)組裝產線,也是PCM組裝首次在歐洲以外的國家落實,而且位在風機塔架底段的PCM模組約17公尺高,內含超過7000個零組件,其中電纜線、不斷電系統、變壓器、扣件、配電盤等5樣關鍵零組件皆來自台灣,總計國產化零組件比例超過一半以上,創全台唯一的案例。同時,許乃文宣布CIP也將與本土葉片風機廠天力合作,在台建置風機葉片製造廠,並為亞洲唯一的葉片廠,而且由MHI Vestas負責葉片製具技術,投資金額預計超過7億元,並透露鋼構國產化金額也高達215億元,整體在國產化的投資金額就遠遠超過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