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ther wrote:
... ...
則馬上受影響的已退休軍公教超過40萬人,每人每月少領3萬元。
(在職多繳或已退者追繳提撥部分還沒計入)40萬 x 3萬 = 120億
這是甚麼意思?這就是"政府從民間每個月抽回120億永久性消費券"的意思。
也就是一年抽回1440億。這只是軍公教已退休部分概估
,實際上包括其他類年金給付與多繳,數字會龐大很多。...
....
我的看法是:年金改革最終,只是把原來民間百業流動的資金,收歸國家統一使用
,使執政者一有政績吹噓、二有更多資金可為工程與投資、擴大"A"錢機會的母數而已
,以整體國帳而言,這筆"節省下來的錢",實質上是無法"存住"的。(恕刪)
也提供一下個人的看法,大家可參考看看
軍公教退休者,年金改革後每人每月會少領3萬元,這假設可能嗎?
猜想再怎麼砍年金,也不可能砍到二萬元以下
也就是說現在已退休的軍公教所有人,每人都承認自己每月領五萬元以上?
再來已退休者的少領,才有可能讓現在仍在職者的多繳,延退
及以後只能領更少的退休金緩衝吧...有時候想想,這個世界真的很奇怪?
都同樣是軍公教人員,會何現職者,要每月多繳很多的錢,以後遇要延退並繳更久
但等到他們要領退休金時,竟然還領的更少,當然這只有一種可能而已
就是他們交的錢,早就被拿走了,所以當然就會是這種的結果
不然的話,為了退撫基金不破產,國家就要撥捕,但這樣做,問題就更大了?
因為勞保基金,也是同樣的一種情形,因為以後也是必倒,而國家要不要撥補?
如都不管的話,所有的勞工在20年之後,退休者都沒錢領,都要自生自滅才行
而全國的勞工有900萬人左右,他們會甘心嗎?
所以到時候一定會生動亂及革命,這樣全國的任何人是不是都無人有錢可領了?
再來現在國家經濟的不振,有可能就是政府稅收嚴重不足所致?
因為利益輸送太厲害了?不知道是輸送到哪些行業及集團了?
現在全國租稅負擔率竟只有13%左右
所謂的租稅負擔率,就是全國一年的的總稅收除以該國全年的GDP值
以外國為例,日本大概是19%,美國及中國是20%,韓國是18%,德國是22%,法國是28%....
現在國家根本就缺錢去搞公共建設及經濟發展...所以大家當然都窮,這要怎麼救?
就省點蚊子館,過年少放點煙火,政府都不辦活動...,只靠這些,真能救什麼?
wd71687168 wrote:
若依您邏輯勞退更爽,舊制是依照勞基法,勞工一毛不必繳,退休金全部由雇主提付
,新制雇主幫提6%,勞工也是一毛都不必出。
不論新舊制,勞工退休金都由雇主無條件供給,這樣亂搞,當然雇主會受不了。
所以我沒有誤會也希望您不要這樣說。
其實就只有政府當雇主,才會搞恩給制這種鳥事,退休後一切無條件由政府供應
當然這一切,民國84年之後就沒了
而私人公司的老闆是沒人會這麼笨的,根本是連退休金都不想付的
這種例子太多了....所以法律就要強迫其幫繳勞保金及提撥退休金帳戶
但聽說以前的退休金帳戶問題很大,法律上的缺陷一堆,所以領不到的人很多
勞工最後能領到的,就惟一的勞保退休金罷了
但現在有勞退新制,法律強迫雇主幫提6%,這勞工是一毛都不必出的沒錯
而且這帳戶是由國家管理,是不會消失的
第一
軍公教退撫舊制叫做恩給制,本來就是政府預算內的人事費用,84年7月改成新制,叫做儲金制,當初改的時候也是說政府財政困難,較軍公教共體時艱,拜託大家多少繳一些,不夠的政府會負責(政府在法律內明文寫負最終給付責任),相信當初規劃時就有預估舊制轉換新制需要多少年完成,結果過了22年,已經到了尾聲,政府又喊財政困難,說它無法支付了,要把最終支付責任拿掉,這樣說得過去嗎?當初改的人都還沒完全退完呢?進來沒多久改一次,快出去之前又要改一次,那以後的人怎麼相信政府。
而關於新舊制,樓主舉的例子有以下地方需要更正
本俸 48415
研究費 31320
校長加給 8700
合計 88435
第一筆
月退金 = 本俸 x 2 x 2% x 年資
= 48415 x 2 x 2% x 21(依樓主猜測舊制年資約7年,則那七年的退撫不再新制裡,是政府該用預算支付)
= 40669 (元)
也就是說只有40669是從退撫基金領取,其餘皆是政府當初恩給制該給的,這部分怎能賴帳
第二
很多人說政府沒有撥補勞保,勞保保費中,有雇主勞工,雇主70%,勞工20%、政府10%;無雇主勞工,勞工60%、政府40%
請問政府補貼勞保是屬於政府的角色還是雇主的角色,對照公保及退撫,政府65%中,屬於雇主的角色是多少?屬於政府的角色又是多少?
很多人都以政府的錢是納稅人的錢,就這樣把政府的角色跟軍公教雇主的角色混淆,如果都不承認政府也是軍公教雇主的角色的話,那麼勞保的雇主繳70%是繳辛酸的嗎?乾脆也不用繳,都給政府繳。
所以這樣說來,政府到底有沒有撥補勞保?
第三
正是因為制度複雜,所以不能一概以給付來談,所得替代率在這個複雜的制度下,會有盲點,舉例來說:
以樓主所舉的校長為例,其退撫提撥是以【本俸 x 2】當作其投保薪資(銓敘部稱為設算薪資,因為軍公教裡面的薪資結構複雜,當初覺得本俸兩倍接近全薪,所以都用此來設算) ,但加上主管加給其全薪才88435,但同樣本俸為48415的大學教授,其不含主管加給的全薪就達到102865,兩者提撥的金額一樣,以其全薪來算提撥金額時,可以發現校長提撥的金額高於現行的12%,但大學教授提撥金額卻低於現行12%。
因為一樣的提撥金額,如用一樣的退撫公式算出來領的金額會是一樣,這些本是大致公平,此時政府以所得替代率來討論時,因為教授全薪較高,分母較大,所以其所得替代率反而較低,校長的所得替代率較高,結果卻要被砍,這就是不談提撥方式只談給付的盲點。
我也贊成適度改革,但是我看不出來政府真的有心改革,因為到最後終究為了一年完成而只做現行各項制度的單獨修正,每次都拿出世代正義及老年經濟安全來講,但卻不大破大立真的好好思考稅收制的基礎年金,任憑一堆社福團體、婦女團體在那邊呼喊政府應該試算出財源,可是從去年六月到現在,政府還是沒有拿出相當的東西,只在年改會網站呈現『他』想呈現的部分,這是真的有想要解決問題嗎?還是又跟馬政府一樣只是維持一個世代(30年)就夠了?每次改完,新進人員就要擔心他要退時不知道又會發生什麼事了?
唉....
carymm168 wrote:
提供一下個人的想法,可參考看看
現在銀行的定存利率大概是1%,所以只要每年基金的操作績效,都比銀行定存多1%至3%
就算是良好的操作,就是依每年銀行的定存利率為準,但絕不能賺的比定存少
再來如當年反而是虧損的話,這就太黑了,因為基金應可以選擇少操作即可
至於基金是否可操作投報率是10%?這應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10%的確是誇張的講法,要年年10%也不合理,
但若投資績效只能贏過(定存),而連台股大盤的車尾燈都看不到呢?
這樣的操盤是否大有問題?
錢被操盤人輸光了,找誰負責呢?
找(繳錢的人)負責?
事實是,,,,,,看的懂的,事實就在圖裡.

大概唯一贏的就是台銀定存,換成其它民營銀行的定存,搞不好連定存都輸啊,,,,,
跟定存一個樣的報酬率,這是怎麼操的盤?,,,可不可以選擇不繳?
Ste100 wrote: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想,,,, 月繳4000,繳了25年,
退休後,, 月領5萬,領25年,
所以必倒?,,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這樣算,這是耍白痴的算法,
1.25年前的4000的會小於現在的5萬嗎?
2.連繳25年的4千=4000*12*25=1200000...是這樣嗎?錢不會生錢?
完全是真鬥爭.
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可參考看看
其實公務人員..等的薪水變化很大,而越是以前,就變化的越大
這些資料在網路上滿坑滿谷,只要google 一下,隨時都可查到的
現在可查到25年前,約民國80年時,教師剛任職時的薪水
全薪是21000元左右,本俸大概是12000元左右
所以可推論出,其每月所繳的退撫金全額(包括自付款及政府撥付款)
合起來就只有 1900元左右而已,但其實這答案還是錯的
事實上民國84年7月1日之前,政府是恩給制,所以根本就沒人要繳錢的
這就是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