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不能說的祕密:被稀釋的電
試想一下,如果你今天買一杯紅茶,卻發現口味比平常淡了些,向店家反應時,店家無奈地說,「因為紅茶缺貨,水加多了一點,還請見諒。」同樣道理,當夏天愈來愈酷熱、每個人的電子產品都愈用愈多,電力需求逐年飆高,電力備轉容量率在低檔盤旋之下,肩負供電穩定重擔的台電第一線人員怎麼想方設法「擠」出更多電力?
把供電「摻水」是不能說的祕密,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從去年夏天開始,當供電備轉容量率降至6%以下,台電調度中心就會下令各地調度中心調降電壓3%。
「就好像同樣的茶飲原料,泡大桶一點、摻水才有辦法供應需求,」一位不具名的台電工程人員說。
短期可能不會有影響,但長期來說,一些對電壓較敏感的機器設備,難保損害率不會變高。
「這不是很理想的措施,但為了救整個系統、讓大家有電可用,只好這麼做,」這位工程人員說。
第一線人員口徑一致 叫用戶「多試幾次」
有什麼影響?一些比較精密的電器,可能無法啟動,例如,電視台或大賣場的冰箱,就曾因啟動困難而打電話到台電抱怨電壓不穩,但第一線人員也無法明講降壓,口徑一致說是因為用電量太大,系統不穩定所致,叫用戶多試幾次。
更令人擔心的是,隨著夏日用電量持續上升,電力「原料」供應吃緊,這樣的狀況必然會持續。「今年運轉特別緊張,入夏以後幾乎每個上班日,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上面都會交代降壓運轉,」這位工程人員無奈地說。
去年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天數有80天,今年情況更為嚴峻。因為核一、核二各有一個機組歲修後一直無法重啟,天氣又比想像中炎熱,今年才過了三分之二,備轉容量率就有76天低於6%,降壓運轉天數恐將打破去年紀錄。
電壓穩定對企業有多重要?
台灣施耐德電機配電事業部行銷經理陳如芃說,自從815跳電後,施耐德提供的能源供應解決方案忽然熱門,她幾乎被雪片般飛來的需求所淹沒,現在每週都要去中南部出差好幾天。
「對於使用精密器材的半導體廠商來說,他們原本就很在意供電穩定,都有很好的不斷電系統,但現在就連食品業者、傳產的紡織業者也都來接洽,因為供電穩定忽然變成顯學,」她說。
長期面臨被降低的電壓,對機械設備會有什麼影響?「從基本電學原理來說,電壓降低又要維持設備固定的輸出功率,就意謂著電流必須增大,可能造成機器工作環境過熱,長期下來效率又更差,短期可能還好,但長期下來難保設備不出問題,」陳如芃說。
她以人體的免疫系統比喻,每天如果攝取營養不足,短期看不出影響,長期累積就會出毛病。
台電:電壓稍降,是必然的物理現象
針對此疑慮,台電電力調度處中央調度室副中央調度監鄭有財接受《天下》訪問時回應,在整體用電增加之下,電壓會稍微降低,是必然的物理現象。
「目前,台電公司檢測到的電壓和頻率的範圍都是符合這項規範的,絕對不會超出正負3%規範之外,因為台電公司絕對不會允許不安全的運轉,」他強調。
此外,針對企業對於降壓恐怕影響機器設備,他則指出,「如果源頭降壓導致末端電壓偏低,可能意謂著廠商必須要去提升設備。」
陳如芃也表示,許多比較高階的機械設備,的確對於電壓變化容忍度較高,但現實上,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不一定有成本能夠升級設備,或購買不斷電系統對它們花費太高。從台電第一線人員的經驗來看,備轉容量不足,實際上已經造成許多企業困擾,往後也許還會更多。
事實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源頭的發電機組因為諸多因素無法運轉,導致備轉容量率低於限電風險值的6%,第一線的台電只好挖空心思、節衣縮食「找電」。
執政者該仔細思考,如何能夠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以及將資源用在刀口上——而非讓人民與企業每天都好像在走鋼索。(責任編輯:李郁欣)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481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