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了一篇簡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6638885

這次要來開箱啦
我又忘了從箱子開始拍照
機器造型我還滿喜歡的
但左側木板這個品質實在是不太OK,這不只是木紋而已,還下凹
Nurri Leva與Vario+

還好我家裡擺放的位置接近牆邊,不影響
Nurri Leva與Vario+
最左邊的就是這次要一起開箱的Vario+,是代理商借我玩的
Nurri Leva和Baratza的代理商都是昱鑫
這台Vario+雖然不是我買的,但不是業配
之前我有跟昱鑫買過Forte BG,是用金屬刀盤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4777580
這次正好可以玩玩陶瓷刀盤,順便再回味一下金屬刀盤手沖的風味

先說缺點
如之前所說,Nurri Leva有些細節不太講究
像是機器的鋼板邊緣都沒有磨得很光滑,甚至機器下方的部分還有點銳利
加上機器很重,在搬動時如果不戴手套或拿布墊手的話會割傷

我的沖煮頭有一處凹痕,大家有發現嗎?
幸好我也不是非常在意,不過如果是在圓柱形的地方敲到,我可能就會很在意
Nurri Leva與Vario+

廢水盤的前面板,可以看到左邊是在左側板的內側,右邊卻蓋在右側板前面
代理商幫我把右側板的螺絲鬆開,加一片華司頂開右側板才讓廢水盤的前面板可以嵌入
Nurri Leva與Vario+

廢水盤的背面,中間螺絲是把洩水孔堵住用的,如果要接水管排水的話才要拿掉
大家是否有看出這個造型設計的問題在哪?
Nurri Leva與Vario+

答案揭曉
因為僅有一根螺絲凸出成為單腳,所以無法穩定

如果廢水盤裡水多,有可能這樣碰一下水就溢出了
我打算貼上桌腳墊來讓它站穩點
前面板沒有往內折,使得拿廢水盤時感覺割手,雖然此處是有打磨不至於割傷

廢水盤的中央螺絲拿掉的話就是洩水到這個小盤子,孔的後方接水管
Nurri Leva與Vario+
左右兩側各一片圓形磁鐵吸住廢水盤
拿出廢水盤的方法是從下方像開抽屜一樣抓著前面板,然後往上抬起一個角度
讓廢水盤脫離磁鐵,再向外拖出
所以不可以等廢水盤快滿了才要倒,否則一抬起來傾斜時就溢出了

廢水盤裡面,這些雜點不是生鏽,也擦不掉
Nurri Leva與Vario+

Lelit Bianca的廢水盤背面,三邊內折,站得穩又不割手
Nurri Leva與Vario+

機頂的水箱蓋,竟然會翹起來,蓋不下去
Nurri Leva與Vario+

找到原因,是這個蓋子背面的螺絲太緊了,顯然是組裝時沒有注意
Nurri Leva與Vario+

原廠的粉杯是54.5mm,比較深,最右邊是我自己的IMS B662Th26M(給Rossa PG使用)
奇怪的是原廠的tamper竟然是53.6mm,差滿多
Nurri Leva與Vario+

後來我自己去買了IMS B662Th32M,tamper就用我原本就有的54.9mm
使用較深的濾杯,並不是為了要裝更多粉
我通常只裝16g粉,粉餅厚度相當於58mm濾杯裝18g粉
使用較深的濾杯是因為La San Marco這顆沖煮頭的分水網設計比較奇怪,外面凸出很多
用正常深度的濾杯,例如IMS B662Th26M裝16g粉,那一圈凸緣就會壓到粉餅
雖然有人覺得無所謂,不影響萃取
但就算真的不影響萃取,這樣也會造成咖啡粉黏到那圈凸緣的外側
分水網是用C形環卡住的,要拿下分水網必需使用C形環鉗
Nurri Leva與Vario+

設計上也有些小問題
1. 只有一個PID,使用一組P,I,D參數控制沖煮鍋爐,蒸氣鍋爐,沖煮頭
 使得沖煮頭溫度會比設定溫度低1到2度,永遠到不了設定溫度
 (但可以提高設定溫度來解決,例如你要沖煮頭95度,你就設定97度)
 若進入工程模式改P,I,D參數來讓沖煮頭溫度能達到設定溫度,則沖煮鍋爐會超過設定
2. 因為PID無法對蒸氣鍋爐優化,蒸氣持續時間短,壓力下降快
 雖然是夠用啦,原廠配2孔噴頭,打200g奶只需要10秒
(這裡可以看到機身鋼板非常平整,鏡像沒有扭曲)

3. 蒸氣噴頭裡沒有o-ring,因此蒸氣管不防燙,只是升溫稍慢一點而已,使用時不可以摸
4. 蒸氣鍋爐的防真空閥沒有接管到廢水盤,蒸氣鍋爐上有沸騰排空氣時留下的水漬
Nurri Leva與Vario+

缺點大概就到這

接下來說說它的paddle與拉桿啟動pump的設計吧,其實滿簡單的
Nurri Leva與Vario+
紅色框是沖煮頭後面的一支連桿,可前後擺動(照片中是左右)
藍色框是拉桿下的一個凸起,拉桿向下時,凸起處會向上轉動
接觸到紅色的連桿頭部時,把連桿向後推,就帶動paddle按壓下方黃框的pump開關
上方的黃框則是洩壓電磁閥的開關,左側paddle往前拉時開啟洩壓閥,並停止沖煮計時


pump開關可以前後調整位置,會影響拉桿到多低時才會按壓到開關
我的建議是把開關向內推,讓拉桿拉到快底時才啟動pump
這樣一來,拉桿向上拉起時(即活塞下壓時),pump可以在第一時間就停止
而不會在活塞已經往下壓,pump卻還在動
這會影響預浸壓力

由於pump也要負責幫蒸氣鍋爐補水,所以pump壓力最好不要低於3 bar
像我就是把pump調到3 bar
把pump開關往內推,在萃取時可以有兩種主要玩法
1. 等pump把沖煮頭加壓到3 bar,咖啡開始流出時才抬起拉桿
 這時預浸已經完全,沖煮頭裡水量最多,雙彈簧的萃取壓力可達到最大,11 bar
 萃取量也可以做到最多
2. 沖煮頭壓力表指針稍動就抬起拉桿,pump停止
 這時粉餅還沒有吸飽水,可藉由控制拉桿配合粉餅吸水速度抬升,讓預浸壓力維持在1 bar
 當咖啡流出時才讓拉桿繼續上升
 此時沖煮頭水量被粉餅吸收部分,萃取最大壓力可以控制在9 bar以下
 如果覺得雙彈簧壓力太大,就可以試試這個玩法

也有人這樣玩

這是不使用蒸氣鍋爐,把pump壓力調低
並且把pump開關往內推到拉桿碰不到,只能手動操作paddle啟動pump

由於不太確定沖煮鍋爐溫度與沖煮頭溫度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沖煮水溫
所以我把無底把手寄給蝦皮一位賣家,請他製作測溫把手
Nurri Leva與Vario+
Nurri Leva與Vario+

優點是流速可透過針閥調整
無破壞,可拆卸
缺點是測溫探針是直立而且太粗,反應較慢且無法反應出目前通過的水溫
不過可以從針閥的水出口伸入一條K-Type測溫線,雖然不能穿過針閥但應該也夠準了
後來我有給賣家建議,可以參考國外SCACE的做法

經過測溫,我發現這顆沖煮頭保溫性很強
過去認為拉霸機在萃取時,水溫會隨著萃取時間下降
但我將沖煮鍋爐水溫設超過100度,降低沖煮頭溫度到低於80度
模擬傳統單鍋爐拉霸機用沖煮頭降低水溫
沖煮時,機器顯示沖煮頭溫度達90度,已遠超過設定溫度,此時PID應該不會加熱沖煮頭
但沖煮水溫並沒有隨著時間降低,而是一直都很穩定

因此在這台機器上,最佳做法是讓沖煮鍋爐溫度與沖煮頭溫度越接近越好
這樣可以避免一開始進入沖煮頭的水還來不及降溫就燙到粉餅
實測的結果,這樣做出來的espresso味道確實更好
而利用沖煮頭降低水溫做出來的則感覺有些許毛邊
由於沖煮頭的測溫點可能比較接近加熱器,測到的溫度比沖煮頭內的水溫高
我測出來的結果是沖煮鍋爐和沖煮頭都設96度(沖煮頭實際會跑到95度)
沖煮水溫可達92度
如果要升高或降低沖煮水溫,就把沖煮鍋爐與沖煮頭溫度同步調升或調降即可

拉霸機的沖煮頭出水流量大,因此offset只有4度,不像pump機要10度
(pump機要看萃取流速,而不是沖煮頭放水流速)
喔,對了,原廠並沒有在PID裡設定offset,設定值是0
這個4度是我用測溫把手測出來的

夜深了,Vario+的部分星期一上班再寫
這組陶瓷刀盤表現很優秀啊
我覺得相較於Baratza的金屬刀盤(Ditting製),我甚至更喜歡這組陶瓷刀盤
文章關鍵字

期待魚大的 Vario+ review 最近在找平刀火做手沖淺焙 在想是Vario+改鋼刀 或 fellow ode改ssp,或要再捏上去更高預算

we543543
Vario+ review 應該另起一篇[笑]
新的Vario+,最大的改動是磨豆室改成和Forte一樣的金屬製
內部的詳細構造可參考這個影片,只是Vario+是沒有秤重定量的,W款才有


豆槽已經換成和Forte一樣的底部可開關式豆槽
也可以加購圖中這個小豆槽


這個小豆槽沒有吹氣豆槽的功能,實際上也沒有辦法做(原因後面說)
就只是個縮小容量到六七十克的豆槽
適用於不想每次秤重single dosing的人,使用定量功能,不用一次倒入半磅豆子而氧化


要single dosing可以把豆槽的蓋子拿來秤豆重
豆子倒入磨豆機後順便蓋起來,磨豆聲音會小一點


把手架是用下方角落的鋼珠彈簧卡住機身,左右各一顆


背面這兩顆螺絲用來調整前方把手架的高低


可使用把手架或接粉盒,抽換把手架的方法很簡單


把手架也適用54mm把手


接粉盒則是用機身底座中間後方的一顆鋼珠彈簧卡住,也滿牢靠


機器啟動時會同時開啟兩顆LED照明,粉盒內也看得非常清楚


粉盒滿好用的,裡面很光滑不太會卡粉,倒粉很順
但不知道為什麼,卻把塑膠件的製造日期做在底部內側,而不是外側,造成少許卡粉


磨完豆取下豆槽,可以看到上刀盤座的上面有滿多粉

這是因為豆槽的接口外徑約38mm,刀盤座的接口內徑約42mm,無法密封
所以也無法使用吹氣豆槽設計來吹出殘粉
磨豆時也會有些飛粉跑到刀盤座上
以前用Forte BG時,我是在豆槽接口外貼幾圈鐵氟龍膠帶,縮小縫隙來避免飛粉飛出

磨完espresso的殘粉,加上出粉通道裡的殘粉,總量約2g
老問題,和我以前用Forte BG一樣,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透過一些改裝就可以把它改成零殘粉

第一,把機殼拆開,取出裡面的出粉通道
通道上方的這一片緩衝墊片,可以旋轉180度反裝,不擋粉但出粉會偏一邊,不適用把手架
或是把它剪成鬚鬚狀,據說這樣不擋粉又可保留緩衝功能


第二,下刀盤座旁的掃粉塊掃不乾淨
我在Forte BG上是把名片剪一小條,用雙面膠帶貼在其中一個掃粉塊上,加大掃粉塊面積

用陶瓷刀盤做完這兩個改裝就沒有殘粉了
如果是用金屬刀盤,因為刀盤與刀盤座之間有一道縫隙,會有些粉跑進去
講究一點可以像我以前一樣找鐵工廠車兩片金屬環放進去
或是可以買矽膠板,量好直徑,用圓規刀自己裁切

這次昱鑫借我玩這台Vario+,因為我之前用過Forte BG了,所以本來沒太大興趣
但之前沒玩過陶瓷刀盤,覺得有這機會也不錯

陶瓷刀盤
質感很好,表面滿光滑的,不會卡粉,影片中刀盤邊緣的平面部分反光更可看出它的平整度


說明書我還是認真的看了
歸零點建議設定在2Q,可以設定在1A到3Q之間,不建議超過此範圍
espresso的起始刻度也建議在2Q
我記得Baratza說過,即使用刀盤磨擦的刻度磨豆,實際研磨時刀盤並不會磨擦

我就用2Q來做一杯
16g自烘豆,養豆一星期,24秒萃取32.8g,TDS 10.0,萃取率20.5%


對比MC4 + Gorilla Gear刀盤,28秒萃取33.2g,TDS 9.66,萃取率20.04%
(電子秤忘了關,螢幕光線反射,白平衡也受到一點影響,所以顏色有點不一樣)


下面只有文字敘述了

MC4一入口就能喝出味道稍微豐富一點(也只是一點),酸質則明顯高一些
Vario+則很平順的入口,沒有什麼瑕疵,酸質則要在溫度稍降一些後才會明顯許多
兩杯的差距其實並不大,但是價格差有夠多

我也試了用Lavazza的豆子各做一杯
因為豆子不排氣了,要磨得更細,用到2M
Lavazza這包豆子裡含羅豆,喝起來反倒是Vario+做的順口得多,而且甜
MC4做的則羅豆味道明顯,那個苦感我喝不太下去

這邊跟以前用Forte BG比較不同
Forte BG我做過刀盤平行度調校
如果調到比刀盤磨擦刻度更細,就算僅僅是一小格也出不了粉
Vario+我沒有做平行度調校,它的內部粗細調節桿和Forte也不一樣
所以我無法確認磨擦點在2Q,可以用2M研磨
是因為刀盤不同,還是平行度,還是粗細調節桿不同的關係

不知道看過多少次評論,說這陶瓷刀盤鈍,用以產生大量細粉
所以適合做espresso,而不適合手沖
但我做這兩杯espresso,發現填壓後的粉餅,咖啡粉顆粒明顯的比MC4的要細
如果真的有大量細粉,那應該會看到像大錐刀一樣有很多粗顆粒才對

看準刀刃用力摸下去,可以感覺到刀刃並不鈍
說它鈍的可能是因為刀刃淺摸不太到刀刃而產生的錯覺
我對網路上針對這陶瓷刀盤的評論開始懷疑
本來沒有打算用它磨手沖,也決定試試看

手沖豆子是朋友烘的衣索比亞豆,烘得滿淺,流速偏慢
按照之前用Forte BG的經驗,手沖刻度為espresso刻度退4大格又幾小格
用14g粉,46沖法,每注間隔45秒,水總量為35g,84g,126g,168g,210g
(之前用Forte BG時好像不是用46)
濾杯下水速度沒有拖到注水時間
沖完的粉床表面並沒有開頭國外影片中的泥巴狀(這跟注水方式有關)
萃取率竟然做到23.1%,而且沒有過萃感
香氣和甜感都很好,也很乾淨
雖然層次感不明顯,不是走clarity那一路的,但整體融和的感覺很好
跟804 LS比的話,804 LS的層次感還清楚一點(804 LS也不是走層次感那一路的)

如果你喜歡層次感分明的話,或許會覺得這什麼鳥東西
不過對我來說,最近我不太要求層次感
我沒有要當杯測師,也沒有要開業,就單純的享受咖啡,沒有想要去分析我喝到了什麼味道
一杯咖啡,我在乎的是聞起來香氣要強,入口就是直覺得會讓我覺得好喝
沒有會讓我皺起眉頭的瑕疵
那種因為一個無法接受的瑕疵而破壞整杯感覺的情況是我很不能忍受的
(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賣掉EK43S和Lagom P64與SSP刀盤)
Vario+做出來的這杯,完全達標

之後我換上金屬刀盤,一樣歸零到2Q
用同樣的豆子,刻度則再多退幾小格
一樣的沖法,萃取率23%
香氣強度沒有陶瓷刀盤強
喝起來果然層次明顯多了,酸質也略高一點,有點尖,帶一點澀,甜感則弱比較多
還沒有到會皺眉頭的程度,但入口時的「幸福感」則明顯的比較低一點
(抱歉了,外行人講外行話
也許要降一點萃取率

也許有人會覺得DF64加SSP刀盤價格差不多,刀盤比較大,又有多款刀盤可換
不過以我用過Lagom P64,SSP 64mm Brew,MP,HU三款刀盤來說
刀盤大一點並不代表什麼,刀盤的設計才是重點
Vario+如果可以在原廠改善殘粉問題就好了

做espresso:
HU刀盤像大錐刀,連填壓後的粉餅表面有粗顆粒的情況都一樣
MP刀盤,我覺得也沒有特別令我喜歡,沒有記憶點,忘光了
Brew刀盤,不好做,容易噴

做手沖:
HU刀盤很糟,一樣像大錐刀
MP刀盤細粉比Brew刀盤多一點,喝起來也多了一點點雜味
MP和Brew刀盤在層次感方面表現較好,但喉頭會有個苦味,跟EK43S一樣

64mm cast刀盤沒有用過,不知道

國外Jim Schulman對SSP 64mm刀盤的評論:
https://www.home-barista.com/blog/ssp-64mm-burrs-review-t82877.html

應該要來說一下當時賣掉Forte BG的原因
那時我有3台磨豆機
Guatemala放在公司專職手沖
繪意71也放在公司專職espresso
家裡空間小,放Forte BG,一台搞定手沖和espresso

後來因為我媽有位朋友,三不五時會拿兩磅豆子來要我代磨
Forte BG連續磨100多克就會自己停機,要休息一下才能再磨
我覺得這樣下去沒多久就會操掛了
再加上當時一直肖想EK43
於是就入了EK43S
雖然當時就發現EK43S手沖有苦尾卡喉頭的問題
但覺得可能只是我還不熟悉它
而且Forte BG確實無法負荷大量磨豆的需求
所以就出掉Forte BG,買來到賣出也使用了兩年多

後來實在沒辦法接受EK43S的味道
去冠軍店裡喝EK43S出杯的手沖一樣有這個問題
所以EK43S也被我出掉了,只用了半年
其實當初應該送一支手磨給我媽的朋友就好
bakafish
Wein yan 錐刀即使換Gorilla Gear,雖然不刺激,但還是比較強烈的,繪意71也的確要佔比較寬的空間,像是右側的進豆器,以及兩側的粗細調節施力桿
Wein yan
bakafish 想說花錢換刀,不如買台不同機種試試。本來也有想過DF64+ssp刀盤,但是看魚大的分享覺得可以考慮Vario+,不知道耐不耐用!
不知道其他買家到手的機器是什麼情況?這台不得不說真有點粗制濫造。
蒸氣壓力在一分鐘裡持續下降大約1 bar(1.6-0.6)。
即使PID沒對蒸氣鍋爐優化,1000W的heating element也不應該在一分鐘裡不啟動。是PID不工作?
期待能見到和Rossa PG的對比。
bakafish
我現在才想到,測溫把手應該可以把內杯拆下來裝在Rossa PG測溫
bakafish
剛測Rossa PG的水溫,才發現沒有預熱這個測溫組件,只測到80度,必需重複做兩三次,得戴防燙手套才行,手邊沒有,放棄
youzh1106 wrote:
即使PID沒對蒸氣鍋爐優化,1000W的heating element也不應該在一分鐘裡不啟動。是PID不工作?

其實就是PID有工作才會這樣
PID有個參數,是溫度進入幾度範圍內才介入工作
例如範圍設定20度,沖煮鍋爐設定92度
那麼就是加熱到72度前,加熱器全功率運作,直到72度時PID才介入
利用P、I、D三個參數,緩慢加熱到92度並維持穩定

可想而知,這個範圍參數,對蒸氣鍋爐是不必要的
甚至在開啟蒸氣打奶泡的時候,連P、I、D三個參數都是不必要的
所以像Bianca有獨立的PID控制蒸氣鍋爐,它的範圍參數就是關閉,蒸氣鍋爐只有on/off
只要蒸氣一開,鍋爐掉了1度,加熱器馬上全功率運作
加上配置合理的鍋爐容量1.5L,加熱器功率1400W
以及限制蒸氣出量(較細鍋爐蒸氣銅管,與較細的防燙內管)
220V的Bianca蒸氣供應幾乎是你愛噴多久就噴多久

Nurri Leva沒有獨立的PID控制,甚至進入PID的工程模式也找不到範圍參數
開始用蒸氣,PID還在慢條斯理的加熱
用了更大的鍋爐1.8L,卻用了更小功率的加熱器1000W,蒸氣出量又相當大
結果就是這樣了

我喜歡Nurri Leva的大出量蒸氣
打200g鮮奶只要10秒,而我只打120g
所以壓力掉很快也不太影響我
真正影響使用的是蒸氣撥桿,一開就是全開,只打120g很不好操作
後來練習操作半開,一開始先半開讓鮮奶旋轉起來,
剛好壓力也稍降,再全開打完

說到蒸氣,還有一個設計不好的地方
就是蒸氣管的長度不足,導致噴頭位置過高
這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大家都知道,蒸氣管裡會有冷凝水,使用前要先把水噴掉
Bianca的噴頭位置較低,冷凝水可以噴入廢水盤
而Nurri Leva的噴頭位置較高,2孔噴頭,一孔噴機身,一孔噴廢水盤
不然就是一孔噴廢水盤,一孔噴桌面

此外,這種繞遠路的蒸氣管,除了好看以外沒什麼用處
再加上它使用蒸氣搖桿而不是旋鈕
冷凝水要噴入廢水盤,還得先把蒸氣管往外拉才能繞過那支搖桿
噴完再拉回來打奶泡,但蒸氣管又不防燙,還得包著抹布才能拉
總之這種為了好看卻沒半點屁用的設計,我是很感冒
最後我都是另外拿個鋼杯來接冷凝水
曾經用抹布包著噴頭噴,結果被燙到

這種蒸氣管組件,我想大概也是大陸那邊做的,而不是量身訂做
這沒什麼問題
有問題的地方在於Nurri原廠沒有專業度
人家現成蒸氣管就這麼長,你的機器可以降低安裝蒸氣管的高度來配合吧
可見原廠在設計時根本完全沒有考慮到噴頭高度

原廠欠缺專業度的實例還有沖煮頭加熱器疑似功率不足
所以才會有PID在照顧沖煮鍋爐的前提下,沖煮頭溫度永遠比設定溫度低1到2度
既然想省一組PID,就應該要注意到這件事,而不是你就把設定溫度提高1到2度就好
Nurri這個機器外型挺好看的,不過那個有大木眼的左側板照理說不應該出現在這個等級的機器,木眼位置很容易出現凹進去的粗糙表面或裂紋且影響質感,建議魚大可以自己做一套換掉,只要選密度高的木頭加上防水處理就可以。
bakafish
我也是這麼想的,有需要的話就拆下來請家具訂做的店家照樣做一片,目前放機器的位子反正看不到就算了
恭喜新機入荷...

話說Synchronika的廢水盤跟這個設計一樣
出水孔也是在中間位置, 所以擺放時會變翹翹板
Nurri Leva使用的是La San Marco的相容沖煮頭
IMS為這個沖煮頭開發的濾杯是IMS B662TH26M與B662TH32M
使用這個系列濾杯的除了同樣沖煮頭的拉霸機外,只有Dalla Corte

先來說一下這個濾杯有什麼好處

1. 這個濾杯的優點是和IMS B70的58mm雙份濾杯一樣有641孔
也就是說,它的開孔面積佔比更大,流速更快
VST用的tamper是58.5mm,727孔
IMS這款用的tamper是54.9mm
計算下來開孔面積佔比差不多

2. 濾杯面積小,容錯率較高

3. 喝的量不多的話,粉用比較少,粉餅也不至於過薄
  粉餅薄就要磨更細,太細在佈粉上就要更小心,在58mm上就比較辛苦

但54mm在配件的選擇性就很少了
市場上看到大部分都是Breville系統的,IMS相對應的型號是B62.5
這個濾杯不知道能不能用在La San Marco的沖煮頭
就算能用,孔數是583孔,開孔面積佔比也是比B66小一些

我Rossa PG用的就是IMS B662TH26M
IMS B66的外卡式接粉環很難找
德國TIDAKA似乎有可用的,但是沒有直寄台灣
當初是在淘寶找到一個店家訂做54.9mm tamper和接粉環
tamper跟濾杯很密合,所以不太會壓歪,很好用
但接粉環就不是很理想
是還不錯用,只是重量和體積大了些

這次在蝦皮找到一位賣家有在做測溫把手,把手切底等加工
我先請他幫找做測溫把手,接著把Cremina的無底把手寄給他再把底切開一點
之後又把58mm接粉環和IMS B66寄給他,請他依照58mm的樣式幫我做一個B66濾杯可用的
賣家說他只能做鋁的,這個OK,好用就好

左邊是很久以前在淘寶訂做的,右邊的這次蝦皮訂做的
由於淘寶店家的接粉環樣式沒有更新,不知道現在做的是否還是這樣
淘寶做的外徑比較大,可能是按照58mm的規格做的
會使把手無法對應某些把手架




架在濾杯上的溝槽只有台階,有時會不小心從側面撞掉
後來的外卡式接粉環都改成像右邊的跨坐在濾杯上
我忘了跟賣家說,內徑要能放得進tamper,這個內徑略小了點
不過我也沒有直接這樣填壓的習慣,所以沒差


另外,像是按壓式的tamper與旋轉針式佈粉器,淘寶可以找到Dalla Corte用的,之前開箱過
但這兩個我沒有很喜歡
彈簧按壓式的tamper因為填壓後不容易旋轉,底面容易沾粉
旋轉針式佈粉器因為是同心圓,攪拌效果不如自己手動攪拌
目前收起來沒在用
如果只能留一台, 魚大會選Nurri Leva還是 Lambro ?
chiufei wrote:
如果只能留一台, 魚大會選Nurri Leva還是 Lambro ?

Lambro我早就出掉了啊
所以才會入Bianca來暫時頂替拉霸機的空缺
本來以為變壓模擬拉霸機的壓力曲線,可以做出差不多的味道
實際上還是有差
也許就是彈簧製造的壓力,與pump製造的壓力,有先天性的差異

改裝Sirai pressurestat的整新Lambro
優點有
1. 沒有主機板和電子零件.只有機械式開關,零件容易取得,不用擔心它壞掉
2. 鍋爐大,銅管粗,蒸氣非常好用,尤其是換了Vortex噴頭,不過需要訂製轉接頭

缺點有
1. Sirai的動作太吵,我覺得可以改用Mater,壞了大不了再換一顆
2. 沖煮頭熱起來要很久,夏天大概要半小時,冬天要1小時以上
  除非你用限流把手幫助沖煮頭加熱
  當年我自製的測壓把手雖然能限流,但排水的方向不好,導致使用上不方便
  現在可以在蝦皮找人做測溫測壓把手,底下有針閥限流
3. 廢水盤很淺,只能接水管排水,或另外準備一個大碗公或泡麵鍋,隨時準備接沖煮頭的水
4. 進水只能接水管,沒有水箱

如上所述
缺點1換個零件就行
缺點2就花幾千塊買一支把手,每次使用前手動熱一下沖煮頭
缺點3實在很影響美感
如果沒辦法接排水,最好還是在檯面上鑽個孔接廢水管,把廢水桶藏在檯面下
最後用完時再處理廢水桶,跟清洗廢水盤一樣
缺點4如果沒辦法接水管進水,也要弄一套好的馬達和水桶的進水方案
不要用類似Flojet BW5000之類的東西,這個規格不到3 bar,在有蒸氣壓力之下可能不夠力
我當時就是用長相類似的,規格幾bar不知道,蒸氣鍋爐0.9 bar就打不進去

這4個缺點都是當年我出掉Lambro的原因
如果4個全部改掉,我會留Lambro(前提是專家整新過,沒有問題的機器)
對了,還有機頂的溫杯盤,原本的鋼板質感太差了
如果可以的話自己找工廠做一片拋光不鏽鋼板應該會好很多

當年我沒有能力處理這些
現在換了Nurri Leva倒也不會後悔,54mm系統很好用
就是怕control box或PID哪天可能掛掉,原廠又是小公司
相比之下還是純機械動作的機器更讓人安心

至於pump預浸,那對咖啡來說其實是缺點
如果用蒸氣鍋爐做為預浸壓力來源應該是不錯的,例如Lelit Elizabeth的做法
ee21
魚大, 為何 "pump預浸,那對咖啡來說其實是缺點" 呢? 那如果只是利用管路中的熱水先將粉餅浸濕的話, 您覺得如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