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乎不喝奶咖,請客人喝時會先問喜歡喝什麼樣的咖啡,
基本上固定15g粉萃30ml espresso,
喜歡濃醇咖啡香的我就用200ml的卡布杯,
喜歡北義甘甜風味的就用300ml的拿鐵杯,
喜歡美酒加咖啡的就煮特濃美式+Baileys香甜酒,冬天最受歡迎,我自己都愛喝
we543543 wrote:
比較重口味的魚大(恕刪)

所以我沒辦法用分流嘴把手一次做兩杯(不過我沒試過用廠豆做)
在外面喝我都覺得奶味太重
有的店家一杯250ml還是300ml的,對我這個不是要泡在咖啡店裡的人,喝得有點辛苦

喔,對了,我前面說的120g鮮奶打成的奶泡
是指鋼杯裡倒入120g鮮奶,再拿去打成奶泡,因為蒸氣是水,打好會超過120g
先前測了一下200g的冰水18秒打到66度會變成225g
Daniel WYS wrote:
我幾乎不喝奶咖,請客(恕刪)


我本來在家也不太喝奶咖(出門比較常點,我喜歡看拉花),cx-25s買來放好久都沒動它,最近廠豆買太多,有些不適合單喝,cx-25s就搬出來了。除了廠豆,手沖的豆子也都試試看。本來就有煮奶茶(還買了一堆香料)當早餐的習慣,最近改成喝卡布
bakafish wrote:
鋼杯裡倒入120g鮮奶,再拿去打成奶泡,因為蒸氣是水,打好會超過120g
先前測了一下200g的冰水18秒打到66度會變成225g


搭上illy小卡布杯,所以發泡的比例不高。

雙份咖啡加低發泡,量也沒那麼多的奶,像定義中的flat white(南半球沒去過,聽說紐、澳其中也只有一個咖啡這麼濃)。
we543543 wrote:
發泡的比例不高(恕刪)

通常是打成流動性不錯能做拿鐵拉花對流圖的狀態
有時候會失手
we543543 wrote:
cx-25s買來放好久都沒動它...(恕刪)

CX-25SP買來我只用過二次,這次春節回南部老家正好派上用場。

盤點農曆年期間要帶回南部老家的咖啡器具:
Cafelet Robot、
CX-25SP
Brewista溫控壺、
V60濾杯+下壺+濾紙+咖啡杯、
奶泡鋼杯+拿鐵杯、
愛樂壓、
磅秤、
Baileys香甜酒、
手沖豆跟義式豆先磨粉分裝封袋、
......
為了顧及只喝奶咖的親人,咖啡器具整整裝滿一大箱,要不是ECM Synchronika實在太重,直接扛半自動回去就省事多了
bakafish wrote:
通常是打成流動性不錯(恕刪)


奶咖是最近才開始喝,牛奶打到哪種程度可以達到口感與流動性最佳平衡還在多方嘗試。
Daniel WYS wrote:
盤點農曆年期間要帶回南部老家的咖啡器具


這...,已經接近搬家的規模了
Daniel WYS wrote:
盤點農曆年期間要帶回南部老家的咖啡器具(恕刪)

需不需要再買個登山爐
bakafish wrote:
需不需要再買個登山爐(恕刪)

登山爐有、攜帶式瓦斯爐也有,不過我有買一個子母爐架,可以直接把CX-25SP架在瓦斯爐上煮,不然用電磁爐也行,老家在高雄,不是在高山

說起來,帶這麼多咖啡器具比較像要去露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