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支磨了很細但還是流速過快的豆子

we543543 wrote:
樓主應該還有一台ek43...(恕刪)


we543543大真的好記性,是的,這幾天找個時間用ek43s試試,直接轉到最細刻度來試看看。
bryan758 wrote:
最近買到一支Bali(恕刪)


即使是Ristretto只萃取前段,最低也要萃取15~20秒以上
沖煮只8~10秒明顯流速過快萃取不足,沖煮出來有Cream代表咖啡豆還是新鮮
雖然有Cream但是喝起來應該還是稍微偏稀,也沒明顯咖啡及其他風味

生豆處理法有水洗、半水洗、日曬、半日曬、蜜處理、厭氧處理等
有在烘豆發現不同莊園生豆整體顏色有差異,有的偏綠有的偏黃
偏綠含水量較多,偏黃含水量較少

所以烘焙時我都還要適時做調整
並不是每一款咖啡豆都用同樣的火力和時間

再來咖啡豆烘焙時間程度不同,會造成體積和重量有差異
簡單說就是淺中焙含水量較重,中深焙含水量會較輕

咖啡豆不是只有研磨粗細而已,粉量和壓粉力道都會有影響
細粉越細壓粉後彼此就越緊密阻力越大,粉量越多形成的阻力相對越大,壓粉力道亦是

意式用的細粉不是越細越好,粉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壓粉力道也不是越重越好
不同的磨豆機和咖啡豆,要依靠沖煮、觀察、調整,來逐漸抓到合適的參數

淺中深烘焙以同樣的克數
淺中焙可以改成壓粉時稍微壓重一點點試試,但別壓過重以免萃取不出來
若流速偏快僅改善一點或萃取不出用滴的,再稍微增加一點咖啡豆
如果沖煮時從墊圈處噴出褐色的咖啡液體,則代表粉量裝過多

研磨粗細程度已經調到最細,沖煮流速依舊過快時
不妨改用壓粉力道或粉量來做調整
忍不住想跟大家說一下,沒惡意。
是"Crema",不是"Cream",也不是"Creama"。
烘焙度不深的話膨脹率會低,可以打破常規思維,18克的粉碗放到19克粉,會有意外收穫,不必頻繁調磨
bryan758 wrote:
最近买到一支Bali...(恕刪)
la pavoni如果是純手動(不太可能彈簧機,那是商用領域),16g粉應該極限了。
剛才迫不急待的試了一下,跟大家分享

這次拿ek43s,歸零位置是刀盤稍稍互碰,研磨刻度是 4格的地方。這次加粉到了18.1g, 預浸的時候拉桿給一點點壓力,2bar的壓力預浸了20s,然後拉桿上升再補水。沖煮壓力控制在6bar的狀況,能擋得住水壓,19s得到42g的咖啡液,ATAGO量測出來萃取率 21.51%。

喝起來味道豐富(濃)很多,酸味更順,喝完後舌頭的甜感更重,body有非常明顯的提升。而且,這次敲下來的粉餅,味道很死,之前敲下來的粉餅還帶有微微的香味....

那一袋豆子還剩幾十克,應該可以再試個2,3杯,有空再來嘗試用回16g,但磨更細點,看看口味有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不知道可不可以下個結論,e37j 對付不了這支豆子。
we543543 wrote:
la pavoni如(恕刪)


we543543大,沒錯,我這是純手動的la pavoni拉霸,配上b plus的IMS double粉杯,可以填到18g。
bryan758 wrote:
e37j 對付不了這支豆子


工作能力範圍內可以很美好就值得了,難搞的豆子畢竟不是天天有
bryan758 wrote:
最近買到一支Bali...(恕刪)

看來我豆子還煮的不夠多,沒遇過這種情況。感覺就像吸了水,卻不膨脹的咖啡粉?
bryan758 wrote:
這次拿ek43s,歸零位置是刀盤稍稍互碰,研磨刻度是 4格的地方

您這台EK做一般espresso的刻度是多少?
我先前那台,在調過刀盤平行度和歸零後,大概在1.3附近


bryan758 wrote:
不知道可不可以下個結論,e37j 對付不了這支豆子

也許不是磨豆機而是刀盤,還願意折騰的話,換回原本Ceado刀盤再試試
順便看看您的SSP刀盤是哪一款

如果是brewing刀盤,這個結果算正常
因為這組刀盤只要組裝起來平行度差一點,淺焙豆就容易發生流速過快的情況
(這是我看到對岸賣SJ比台灣二手還便宜,卻不敢下手買來裝SSP brewing刀盤的原因)
更不用說像這種特殊豆
51mm裝18g粉,粉餅厚度換算成58mm已經快24g,流速還是算快
brewing刀盤即使平行度OK可能都無法應付

如果是espresso刀盤,那我就不知道了
SSP這組刀盤是模仿Mahlkonig K30刀盤再修改的
我沒用過K30,不知道它的極限到什麼程度
也不知道SSP改了之後和原版的差別多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