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hung wrote:
淺焙豆15克,水温90,注水200克,......我覺得有點過萃....


最左上那條紅色斜線是1L水:70g豆子(14.2:1), 樓主200g水:15g豆子(13.3:1, 也就是比左上那條還要更左上)。

沒有高壓,時間也在合理區間(不合理指比方以小時計的冰滴),手沖的濃度(萃取率)很容易頂到天花板。咖啡或有什麼問題,但不要什麼都推給過萃。




這張圖中,因地區、時代,濃度偏好或有差異,但萃取率偏好是共通的(中間那塊ideal區只會上下移動),不因地區或時代有差別。

樓主的參數,圖中九宮格,萃取落點可能在1)萃取不足(中排左),2)濃但萃取不足(上排左),3)濃(上排中,這個水粉比的最佳狀態),4)濃而苦(上排右,過萃),但4)過萃機率微乎其微,現有器材、技術不太可能(人類整體,非關樓主)。或者,樓主能否提供濃度數據?
we543543 wrote:
手沖的濃度(萃取率)很容易頂到天花板。咖啡或有什麼問題,但不要什麼都推給過萃。

謝謝您的留言, 咖啡新手正在努力學習. 而且這支磨豆機也有點與眾不同( 很多使用者都有這樣感覺 ).
因為這次豆子磨得很細而且萃取的時間又有點長, 就很直接的認為有一些自己覺得不是很好的味道是過萃造成的,
我想是應該買濃度計了. 日本的有點貴, 對岸的不放心.
下次我想磨粗一點點或是豆量少一點, 一次調整一個參數試試.
hwhung
聽您的, 買吧. 日本的? 韓國的? 對岸的?
we543543
日貨很穩定,其他的沒用過,無法評論[笑]。日幣現在便宜,日貨或許會便宜一些?
今天早上沖了一杯,Atom-30 刻度55,豆12g,水温約92,水200g,36 120 200,1分40秒流完。清爽不錯喝,但覺得厚度不夠,下回試試磨細點,過二天濃度計到了調整時應該會比較有個清晰的方向。

we543543
15:1以46法為例,經常可以超過濃度1.5(或更高,看豆子),個人偏好不同,成品我多數會兌水,稀釋到約1.4或以下。
hwhung
了解, 謝謝您, 等濃度計到了後, 就可以多方面都試試了.
今天晚上又沖了一杯,Atom-30 刻度52,豆15g,水温約92,水225g,45 150 225,也是1分40秒流完,感覺比較濃郁,好喝。
今天晚上用新到的磨豆機沖了一杯,C40 轉到底退二格讓把手自然滑落算歸零(自己想的),退20格,豆15g,水温約92,水225g,45 150 225,1分39秒流完,感覺較清爽,也好喝。

用剛買的濃度計試測一下,TDS1.40,二手的,只能測TDS,第一次使用忘了秤咖啡液重,就算190g好了,那萃取率大約 17.7左右。明天用Atom 30沖一杯再來測一下。


we543543
測量大概滴入後40秒到一分(這個要固定)再按開始,連測三次,看取第三次,或三次平均,固定就好。怕揮發,所以滴入後量測前我習慣找個蓋子蓋上樣品槽。
hwhung
了解, 太感謝了.
hwhung wrote:
用剛買的濃度計試測一下,TDS1.40,二手的

二手的可能需要用蒸餾水歸零一下
蒸餾水藥局有賣小瓶的


hwhung wrote:
豆15g,水温約92,水225g,45 150 225,1分39秒流完

1分39秒滿短的,我比較喜歡兩分半到三分半流完的味道
分段注水可以試試看在固定的時間點注水
每次注水流完都不管它,等到下次注水的時間才注水
例如原始的46沖法,每次間隔都是45秒
注水的時間點就固定在0:00,0:45,1:30,2:15,3:00

前面有提到過萃
粉水比低不一定就不會過萃
萃取率低也不一定就不會過萃
有了濃度計當然要試一下四種咖啡液
低濃度低萃取率
低濃度高萃取率
高濃度低萃取率
高濃度高萃取率
we543543
200ppm=0.0002, 濃度計只能量到0.01, 所以用什麼水歸零沒差。歸零的意義在處理開機時細微的飄移,使每次都從零往上疊加濃度。
hwhung
給各位前輩先進一個讚[拇指向上]
這手搖磨豆機的設計真是好看!
hwhung
是的,我乍看之下就淪陷了。
今天晚上用Atom-30 沖了一杯,刻度52,豆15g,水温約92,水225g,45 150 225,1分55秒流完。用濃度計測了一下,TDS 1.56,萃取率約19,喝著感覺比較濃郁了點,兑水稀釋到約1.36,比較順口好喝。

今天晚上用Atom-30 沖了一杯,新到的豆子 衣索比亞 烏拉嘎 多美,刻度70,豆16g,水温約92,水240g,隔45 秒注水,40 60 70 70,2分58秒流完,咖啡液201g。用濃度計測了3次,TDS平均約 1.53,萃取率約19.2,比較濃郁了點,兑水稀釋至約1.33。

we543543
追求合理萃取率是因為現在豆子平均水準夠(磨豆機ok的話,精品豆多數可取到20%, 有些更高,風味都還很好),不拿白白浪費。萃取率進入合理區間,風味還是可以微調,調到自己滿意。
hwhung
明天我來試試細磨看看,這把手磨據說極細粉很少所以不容易堵塞。
we543543 wrote:
100秒是我自己命名的。ptt那邊流行「快」,悶蒸含之後一次注水落完水(好像叫一刀流?)總時間超過100秒好像罪大惡極,「必然過萃」

我手法固定到剩46和matt perger, 懶得再試。以前用knc磨豆機,類似手法,16.6:1也很難超過萃取率18%,水粉比降低數據更難看。買濃度計後手法完全改了,萃取率上升,品質也穩定

一刀流好像是指不悶蒸,直接一注到底,一刀完成

我悶蒸30秒後一注到底,1:15,100秒內結束,萃取率到22%都可以
主要還是看豆子,有的豆子萃取率就是會特別高,跟烘焙法有關

但是這個沖法把萃取率拉高沒有好處
在46的時間上,100秒才第二次注水完成而已,還沒流完
等於是集中萃取前中段,萃取率拉高會過萃是正常的
所以我前面有提到,我覺得這樣沖喝起來雜味比較多
在使用46沖法後,我覺得喝起來味道比較完整和平衡
就不再使用悶蒸後一注到底這個手法了

以我沖過最難搞的豆子為例
正常46沖法分5段注水,前中段的香氣出不來
改成4段注水,增加前中段注水量,香氣出來了,但是過萃
總注水量不變,少了一段注水和時間,卻反而過萃了,這過萃出現在哪裡,想想就知道
以此為基礎改變每次的注水量,試了幾次才找到最佳組合
要是悶蒸後一注到底,我連試都不想試

超過100秒會過萃,這算是一種很簡略的指引吧
正常來說,磨越細流速越慢,越有可能拖過100秒,而粗細和時間都影響萃取率
所以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應該是不要磨太細,以免流速太慢
(但流速慢真的就會過萃嗎? 其他因素呢? 粉量? 磨豆機? 濾杯?)
喜歡什麼樣的調性是個人的事,自己覺得好喝就好
有經驗的人就自己視情況調整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