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用了太好的豆子,有些人的舌頭喝不出好壞,只會亂開砲,也不問一下。


panest wrote:
真可惜......看...(恕刪)
蕭先生當天原本用了配方豆測試,玩了兩個shot之後,
他自己清了豆槽換單品要讓我們試看看,這裡才聊到不用壓倉豆不用清理,五克就可以磨豆子;
又從細粉跟他聊到選擇皮帶帶動跟齒輪的差別,以及他的虹吸金屬濾網的用法;
因為至今沒有入手電磨還在評估,會比較傾向等待100的刀盤款式

caferedbean wrote:
其實是用了太好的豆子...(恕刪)
信心不是來自永遠是正確的, 而是來自不怕犯錯。
leguan wrote:
不用壓倉豆不用清理,五克就可以磨豆子...(恕刪)

需不需要壓倉豆,不止是看能不能進豆,還要看磨出來的結果如何
在有壓倉(未必是豆槽裝滿豆子就一定有壓倉效果,要看設計)和沒有壓倉的情況下
出杯的品質完全相同,才可以說不用壓倉豆
如果只看進豆的話,我想5g就可以磨是客氣了,應該一顆都可以磨

另外,HB那邊有個討論串在說HG one直接落粉入濾杯,一定要做WDT才能避免通道效應
如果不做WDT,至少也要拍拍打打敲敲之類佈粉的動作
甚至有人說,直接出粉的磨豆機,即Versalab M3,HG one這類
如果不做佈粉一定會有通道
(用無底把手觀察,不噴濺,萃取均勻,濾杯底無死點,老鼠尾巴完美落於正中間)

不知道這台磨豆機能不能破除這種說法
我玩繪意71,因為我從來不是把粉裝滿濾杯再刮平,而是固定秤豆重
落粉後粉量一定低於濾杯,而且表面一定不平
(新鮮烘焙的會比較平,但中間還是會略高一點點,賣場豆則會堆成小山)
所以一定會拍拍打打晃一晃
至今沒有真正的驗證過HB上的說法
當天在會場玩這台倒是沒有特別做甚麼動作,就是壓完後沖煮,那個長長的橡膠管有佈粉環的效果;
在家用HG-one、Rosco都用RDT了,清理起來比較容易

bakafish wrote:
需不需要壓倉豆,不止...(恕刪)
信心不是來自永遠是正確的, 而是來自不怕犯錯。
請問這個原因是?
話說我也都有做WDT
但還是滿常出現通道效應 哈

bakafish wrote:
另外,HB那邊有個討論串在說HG one直接落粉入濾杯,一定要做WDT才能避免通道效應
如果不做WDT,至少也要拍拍打打敲敲之類佈粉的動作
甚至有人說,直接出粉的磨豆機,即Versalab M3,HG one這類
如果不做佈粉一定會有通道...(恕刪)
mbantust35 wrote:
請問這個原因是?話...(恕刪)

從那個討論串,以及其中所引用到David Schomer於blog中所寫(我在#2有附連結)
錐刀出粉比起平刀顯的較不均勻,錐刀上層的星形構造用途是擠壓輾碎豆子,會產生細粉
傳統商用磨豆機的設計並非直接出粉,見下圖
刀盤下方的撥粉器會隨刀盤旋轉,把粉掃到出粉口,再落入分量器


分量器中有葉片,使用者撥動分量器下方的撥把轉動葉片,把粉掃到分量器的出口,落入濾杯


在這兩次掃粉的過程中,細粉會和粗粉攪和在一起,甚至結塊
結塊能保存細粉與粗粉混合的狀態
而像M3,HG one這樣的直接落粉設計,沒有掃粉,落粉鬆散,細粉容易附著在出粉口附近
雖然刀盤下方有設計一個掃粉器可以把粉掃下來,但粗粉和細粉分離已經造成
所以就需要人工佈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