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dytan wrote:
Black大可參考盧魚大貼的小豆大圖,典型的RoR遞減模式,適合中焙以後焙度,一爆點控制在全程約4/5處最理想。...(恕刪)
魚大貼的小豆大圖,九分鐘完成烘焙,一般的機器可能較難完成,而且我看不懂那條是ROR曲線,
還是希望 bradytan 大能提供幾張曲線圖來觀摩,麻煩你了...
bradytan wrote:
了解。直火機有幾位...(恕刪)
FZ6盧魚 wrote:
請問豆溫的 0% 點...(恕刪)
mechtec wrote:
嗯!我還是忍不住回了...(恕刪)
mechtec wrote:
DTR:指的是發展時間與總時間的比例
ROR是烘焙曲線(溫度-時間曲線)的斜率取出做圖
數學一點的說法,就是溫度-時間曲線的一階微分
中焙的ROR最高點在25,而淺焙的(下面那張圖)最高ROR在20
顯示升溫來說,Scott Rao在中焙的操作,比淺焙更快更猛
當然,在一爆前的時間就比較短,而後面的發展時間就長(當然,因為是中焙)
則DTR(發展時間佔比就高一點)
淺焙的一爆前時間就長一點,過了最高ROR後,溫度的上升率也比起中焙,降低得快得多
在一爆後的發展時間佔比也低
問題來了:
1.為什麼淺焙、中焙,ROR最高點不同?為什麼中焙催火更大?
2.為什麼中焙的ROR最高點後,ROR降低的比較緩慢?
3.DTR,20%叫normal,在淺焙、中焙、甚至深焙,要達到這樣的DTR,在你的機器上,要如何操作?
4.同理,low DTR與high DTR,又要如何操作?
5.low、normal與high DTR,又會影響什麼風味?
如果弄清楚,就可以回答您第五樓問的:2爆後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