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es6449 wrote:
有名如音樂家系列,滿...(恕刪)
GOOGLE , 剛好看到哥斯大黎加介紹.
哥斯大黎加,祕魯,轟都拉斯,墨西哥,這些豆在 50年前,台灣就有引進.
但那個年代,這些產地的咖啡,都使用在綜合咖啡.
風水輪流轉, 現在這些咖啡都(包裝成)單品級咖啡了 !
葡萄香與藍莓香 ? 個人分不出來 !
那天請朋友喝那些香味咖啡,煮比較濃些, 比較喝得出咖啡原味,朋友說是葡萄香 ?
(朋友表示,感覺不像喝咖啡,但還有點咖啡味,應該勉強能喝罷 ? 要送人,都還要挑是否能接受這樣口味 )
題外話:
葡萄香 ? 很久以前有地球牌葡萄汁,濃縮的, 只要加水就成葡萄汁, 那種香味,也能當藍莓香味.
濃縮的果汁, 如果不帶一點香氣,或果皮油的味道, 只看到顏色, 就不擬真了. ( 要有色香味)

第三波咖啡浪潮,主要就是將咖啡"精品化";仿效紅酒的品酒邏輯,來制定咖啡的各種風味,以經驗中的風味來類比各種單品咖啡中出現的味道,因此,若是感受"有些像"藍莓風味的咖啡,多半較自然,屬於產區或是後製風味;若是"超像"藍莓風味的咖啡,則有可能有添加物。
通常對咖啡品質有所要求、烘豆觀念明確的烘豆師,把脫水(烘豆期間的水分含量)處理到適當範圍,豆子自然能夠散發出該有的產區特色風味、後製風味而不會感受到雜味、不好的負面風味(碘味、生味、花生、草味、焦味等等)
如果喜歡花香調、果酸、水果味建議選擇衣索比亞的豆子;喜歡堅果風味,建議是中南美洲的豆子;烏梅味可選肯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甜藥草、草本植物則是印尼、坦尚尼亞;酒香味就選擇特殊後製(厭氧、酒香發酵)的豆子
不諱言,疫情關係,許多業餘玩家或是對咖啡有興趣的同好都跳下來烘豆、網路販售門檻低,慎選有信譽的商家豆子通常都能有明確的風味表現,希望大家都能遇到自己喜歡、讚賞的咖啡豆~

老譚說做生意要童叟無欺,對得起良心。
老譚的年代,沒有大學只有私塾。
於是小譚便以父為名、莫忘初衷。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