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猛獸 wrote:
看來你也只是出一張...(恕刪)


喝咖啡當然是出一張嘴啊
不然你告訴我要怎喝
再說你不喝怎麼知道咖啡的風味如何
一個烘豆師除了自己的舌頭外
也是要參考一下旁人的看法
自己覺得好喝
其他人卻喝不出來
所以當然有機會就幫忙試喝
要交心得的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我覺得還有個重點~~就是傘型或是錐形
延伸, wrote:
大大你眼睛看錯了吧,...(恕刪)



一樣好喝幹嘛去講豆商?
磨粗磨細兩個風味是截然不同的好嗎。
玩文字遊戲咖啡也不會變好喝,
自己也不去研究粗細之間的差異。





bossming wrote:
一樣好喝幹嘛去講豆...(恕刪)
睡前最後一搏,我只是說磨細點沖泡可以讓豆子省點用,這關係本樓主題手沖比例,不然咖啡天天喝也是挺兇荷包,至於風味差別因素粉多粉多...就另當別論了了!

小河彎彎向南流 wrote:
萃取度算過一次,大...(恕刪)


萃取率落在合理範圍,濃度就各有所好。不同國家統計出的平均偏好濃度差異還挺大的,即便如此,還是要回歸喝咖啡當事人自己的偏好。
延伸, wrote:
睡前最後一搏,我只是...(恕刪)

磨細一點豆子比較省


不懂⋯
we543543 wrote:
萃取率落在合理範圍,...(恕刪)

開始考慮Hoffe one懶人沖泡法



小河彎彎向南流 wrote:
開始考慮Hoffe...(恕刪)

聽說這玩意兒很雷喔
葉佩雯居多

關於延伸大的言論
我也不知道該說甚麼了

我家是有自己在烘豆
我只是出一張嘴喝的而已
純粹分享經驗
咖啡專業我就不懂囉

但是新鮮豆一周後盡速喝完
以我個人經驗是不敢苟同拉

如果這樣的話,那我家那好幾磅的翡翠莊園藝妓不就GG拉

至於磨細粉省豆子
這個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磨細粉手沖只會淹水
淹水會造成兩種後果:
1.咖啡的雜味會被粹出來很噁心
2.水從旁邊流掉都是水味沒有咖啡味

不說了,去泡藝妓來喝
僅就「一杯咖啡」而言探討:
所謂「省」咖啡豆,用相同的器材,在咖啡豆量方面
相較於傳統用量較為「經濟、量少」
例如:粉:水;傳統手沖1:12~15;細粉攪拌法1:16.666
但是經由網友操作後,後者可得香氣足、甜度高、厚度醇的評價
似乎,相較於傳統手法,萃取量尚可再多一點(1:16.666↑)

當然,就嚴格定義「風味」仍然有別,不可一概而論

以下「模仿操作 Matt Perger 細粉攪拌法」為範例說明:
最近從本版和其他FB粉絲團或PTT,陸續接觸到有別以往的手沖方式
然而2014年,PTT已經有人分享,其「方法二」得到了好的經驗

【詳文可google:標題[單品][分享]泥巴式手沖心得】
--------(以下為作者文章部分摘錄)--------
方法一:
1.磨豆機:富士鬼齒(最細)
2.咖啡:日曬耶加海爾賽拉西12g
3.水:92度/200cc
4.心得:這部份,沒有拍照,因為富士鬼齒磨到最細,還是無法得到很均勻的細粉
而味道上,香氣是有,但屬偏淡的口感,比正常手沖方式不優

方法二:
1.磨豆機:anfim(刻度9)
2.咖啡:(日曬耶加海爾賽拉西12g/Esmeralda Gdisha,ES-07 Leon 12g)
3.水:92度/200cc
4.心得: 這部份真的要讚賞一下,不同時間(隔幾日)
不同豆種做了兩次的手沖 香氣足,甜度高,厚度醇
很難想像這200cc是12g沖出來的

--------(以上為作者文章部分摘錄)--------

影片連結:
細粉攪拌法 (Matt Perger/2012年國際手沖咖啡比賽冠軍)
https://vimeo.com/groups/45470/videos/46612013
12g Coffee (粉量)
200g Water (水量)
97 Degrees C (溫度)
2:20 Tatal (萃取時間/分:秒)
1.40% TD (?)
20.8% ext. (?)
(正宗版本,以上除了前四項,其他設定看不懂,影片是從頭流到完)
Rodis Remix wrote:
僅就「一杯咖啡」而...(恕刪)


耶~我這土炮講幾次沒人理,大大一出手大家就靜默了,其實搞成泥狀是挑戰,我覺得避免泥狀之最細是好標準,還有我覺得攪攪讓咖啡翻滾吧也是好事,總覺得太小心翼翼再沖咖啡有點怪怪...到底哪來雜味有這魔嚇人,那義式機不就=雜味咖啡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