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樓賞心悅目

夏天喝不了熱奶咖,手沖這種大杯的也喝不太下,迷你杯的espresso一天喝好多杯

奶咖要等入秋再來了。
we543543 wrote:
這應該是概略示意圖,實務上沒有一家咖啡店卡布是這種比例,否則義大利卡布杯應該會出現100ml的尺寸。不過1/3論和這張圖或許有點關係

這邊還有一張圖有寫容量
http://cdn.shopify.com/s/files/1/0211/4926/files/PopChartLab__Expresso_Large506.jpg?1290
這的確是我一直以來的疑問
按照這比例,分流嘴要怎麼用? 杯子都裝不滿
以前比較常跑咖啡店,偶爾也會點拿鐵
經常因為太大杯,咖啡味又太淡,喝到後來都很痛苦
illy的卡布杯對我來說真是剛剛好
we543543 wrote:
夏天喝不了熱奶咖,手沖這種大杯的也喝不太下,迷你杯的espresso一天喝好多杯
奶咖要等入秋再來了。

我是每天早上至少一杯 esp + 一杯卡布,剛剛好。

bakafish wrote:
illy的卡布杯對我來說真是剛剛好

義大利的卡布杯子容量都約在 180cc 左右,我另外買的 ancap 卡布杯的大小也跟 illy 卡布杯一樣;
不過拿鐵杯子容量好像似乎都在230、甚至250cc 以上,這個對我來說太大,都沒咖啡味了。
bakafish wrote:
這邊還有一張圖有寫容(恕刪)


的確是讓人很困惑的地方。

商業實務上,義大利也好,其他地區也好,卡布都由單邊分流嘴咖啡完成,單邊不太可能60ml.
S.A.G. wrote:
義大利的卡布杯子容量都約在 180cc 左右


我後來較常用的杯子是cellini (by ipa)商用杯, 標示150ml, 撐到表面張力約160ml.

豆重視豆子而異在9g-11g, 厚奶泡(duralex 160ml玻璃杯觀察約1.5cm).
we543543 wrote:
豆重視豆子而異在9g-11g, 厚奶泡(duralex 160ml玻璃杯觀察約1.5cm).
...(恕刪)


個人覺得適當的厚奶泡比較好喝,就是正好跨過拉花流動性很差無法對流的程度。

把這樣的奶泡與espresso做好mixing動作,再簡單拉個隨便有形的花,以確認喝到杯底時那朵花還在還沒散掉。喝了兩年覺得這樣最好喝,也變成是拉花永遠只停留在入門階段的最好藉口了!
Davidkswang wrote:
個人覺得適當的厚奶泡(恕刪)


我很愛看(別人)拉花,自己總是拉的二二六六

奶泡打一陣子後,想厚想薄好像也不是那麼難,拉花卻越來越退步(沒什麼耐心),乾脆追求口感。
夏天我不喝奶咖,不過剛好看到這篇當時沒細看的機構舊資料,原來藏有這麼多細節,趁還記得就貼上來。

The Certified Italian Espresso and Cappuccino


What is the ideal cup
for cappuccino?
It is a white feldspathic china cup, containing
approximately 160 millilitres, the correct measure to
contain 25 ml espresso and 100 ml steam-foamed milk
(growing to a volume of about 125 ml). Cappuccino
shall indeed be served in a cup that is full to the brim
and its dome-shaped top shall be well in evidence.

理想的義大利卡布其諾由25 ml espresso 與 100 ml 牛奶打發至約125 ml構成。

牛奶打發的厚度沒之前想像的厚(至少對我來說)。

25 ml espresso 則由常見的義大利參數 7 g ± 0.5 產生。

同一份資料關於espresso的參數,有幾點比wiki上查到的還細。


Necessary portion of ground coffee 7 g ± 0,5
Exit temperature of water from the unit 88°C ± 2°C
Temperature of the drink in the cup 67°C ± 3°C
Entry water pressure 9 bar ± 1
Percolation time 25 seconds ± 5 seconds
Viscosity at 45°C > 1,5 mPa s
Total fat > 2 mg/ml
Caffeine < 100 mg/cup

Millilitres in the cup (including froth) 25 ml ± 2,5

espresso至少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金杯準則(應該說除了滴漏式咖啡都沒有),但這份資料有一項參數是黏度(Viscosity),和常見以tds標示很不一樣,不知道該如何量測
we543543 wrote:
夏天我不喝奶咖,不過(恕刪)

卡布和拿鐵,我一直覺得界限很不明確
如果一家店有出卡布和拿鐵,各點一杯,理所當然不可以端出一樣的東西
但有沒有可能某一家店的卡布,等於另一家店的拿鐵?

我自己做的奶咖,其實我也不知道該叫卡布還是拿鐵
用120g牛奶打發,加到30g espresso裡,180ml的卡布杯剛好滿杯
這樣看起來,我的打發率和咖啡與牛奶的比例,與文中說的差不多
不過我是用15g粉
這個打發率並不高,因為用蒸氣打本來就會因為蒸氣冷凝成水而增量

夏天我也不喝奶咖
上次冬天做的奶咖,因為配合我母親當時睡眠品質不佳,咖啡減量
我改用18g粉用分流嘴出兩杯合計45g咖啡液
因為是淺焙豆,萃取超過45g咖啡液就有點透明了
鮮奶就用240g一次打兩杯份
剛開始喝覺得淡了點,習慣後覺得也還不錯
做起來也省事
我的機器是拉霸機
14克粉萃25~30克左右濃縮
牛奶250克打發自己拉花
喝好幾年了 自己是很滿足
My Blog=== http://blog.xuite.net/commyy/twblo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