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濃縮咖啡太濃喝下去的感受

woomar wrote:
其實我一直覺得你都過...(恕刪)


其實這也是我想問的,粉水比調這麼高好嗎。
不過有跟著調整研磨度。所以好像也沒有太多過萃的味道。但就可能有些味道比較難出現了,不過在較細研磨,高濃度下,我也喝不出來就是了。

等試玩濾紙後再來試試看加一點水調濃度。
畢竟秤的反應有點慢,要控制5到10g這種小數字,有點難度啊……
更新一下,今天在1z不鏽鋼加壓粉杯下方加上一張濾紙(之前買delter附的濾紙來修剪)。參數和昨天一樣。
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比昨天要酸上很多,而且還更苦了……感覺好像哪裡怪怪了。

亂猜,會不會是因為加墊了那張濾紙,害的原本剛剛好的粉上方的空間吸水後太窄了,因為1Z的粉鎚仍然可以壓到底(他只能壓到一個深度)結果反而變得更萃取不均。

另一個猜測的理由是,打開粉杯,粉餅的上方,有一邊有個3mm深的洞。
之前有這樣的現象都是在豆子倒太多(懶得秤豆),硬把粉都倒進去時會發生。(不過沒有到那麼大個洞)。
後來用16g中淺焙的豆子就不會這樣了。

明天來試試看上面也有加濾紙,能不能改善好了。
爾宇 wrote:
居然只能萃9g


粉杯尺寸較小,固定粉量粉餅就會較厚。這個應該是針對粉餅厚薄的「個人主觀最適量」,而非flair舊款粉杯的原廠設定容量。

相對pro有原廠粉錘與粉杯開口漸縮的配合限制,粉杯口直上直下的舊款要做少量粉是比較自由的。反過來如果想做大量,粉杯口徑大一點粉餅就不用那麼厚。

不過樓主在考量要大要小之前,建議先考量是否真的能接受espresso. 摩卡壺濃度相對低一些,說不定是更好的選擇。摩卡壺也有好的,比方giannini就很能反映磨豆機刻度粗細變化,不會像b記鋁壺那麼鈍。


爾宇 wrote:
粉水比調這麼高好嗎




上面這個表應該有啟發性,固定水粉比,濃度/萃取率是可以(一起)變動的,可以低濃度低萃取率,或高濃度高萃取率。合理範圍內,任何水粉比都可以做風味的最適化。
爾宇 wrote:
1z不鏽鋼加壓粉杯(恕刪)

金屬加壓濾杯較厚的用料及壓力閥對萃取時的溫度及壓力控制應都不算好事, 或許換個一般濾杯可能較佳些.

一般濾杯底部加濾紙可改變濾杯底部阻力結構, 讓其可在相同壓力/流速曲線下以更細的粒徑萃取. 加壓濾杯出口處有壓力閥存在, 濾紙加上後對整體的改變結果可能也就如您所述的, 並不同於一般濾杯吧?

3mm孔洞可能是粉餅吸水膨脹後撞到上蓋壓力閥所致? 減豆量應會比上方加濾紙有幫助...@.@
李大分享文中有金屬粉杯上蓋, 不確定您手上這版是否與李大相同...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5863852

爾宇 wrote:
只能萃9g(恕刪)

個人細粒徑偏好所致.

另, 或許這個數據可參考, 58mm濾杯塞20g粉的相同厚度, 在40mm的濾杯中約只能塞到9.5g.
想使用 相同研磨粒徑, 相同的流速/壓力, 在不同尺寸的粉杯/機器組合下進行萃取, 這個厚度轉換數據還是有些參考價值的. : )
chan.chenhao wrote:
3mm孔洞可能是粉餅吸水膨脹後撞到上蓋壓力閥所致


不是注水的壓力閥的痕跡,是在邊緣很詭異一個洞。
減豆量麻煩的點就是有可能填壓器壓不到。不知道為什麼1Z的填壓器有做一個深度限制。

we543543 wrote:
相對pro有原廠粉錘與粉杯開口漸縮的配合限制,粉杯口直上直下的舊


一直以為標準和Pro都是直上直下的,原來pro有內縮啊。


we543543 wrote:
不過樓主在考量要大要小之前,建議先考量是否真的能接受espresso. 摩卡壺

摩卡壺,因為清潔好像要很久(等降溫瀉壓),而且要直火(電熱聽說不OK),所以沒有考慮到摩卡壺

we543543 wrote:
上面這個表應該有啟發性,固定水粉比,濃度/萃取率是可以(一起)變動的

這個其實就和金杯差不多對吧,我上面那個問題其實是不清楚,我那樣的粉水比還在合理範圍中嗎?那樣的粉水比,調整好喝起來就很喜歡了。
然後怕flair 標準的因為水缸不夠,所以壓不到我要的粉水比。
爾宇 wrote:
填壓器壓不到

Y3的金屬/塑料加壓濾杯, 個人是把它當成Nespresso之類的咖啡粉膠囊對整體系統的影響在思考啦.
一個底部只有一個限壓流出孔的密閉空間, 整粉/填壓的用意是? 填壓壓力大於限壓閥開啟壓力時會有作用嗎?或許這些問題思考釐清後會較為清楚要如何改變及檢驗改變成果吧.

先前較長期使用類似的加壓裝置是在minipresso上, 其放置粉杯後再轉180度使用的流程,讓使用者完全不需也不用做重填壓動作(還是需要整粉填平表面), 當時要抓出適合自己習慣的流程也弄了許久, 最後還是因為限壓閥, 粉杯小及不好拉溫度, 而讓它默默的躺在抽屜深處了.
chan.chenhao wrote:
Y3的金屬/塑料加壓...(恕刪)


其實我填壓不是為了萃取均衡,1Z官網也這樣寫了,壓粉或鬆散,僅風味差異不影響使用,可依個人喜好選擇。只是因為我比較喜歡有填壓過的風味所以導致粉量被限制住了(要能壓得到)。

今早又試了一下,昨天似乎是濾紙沒剪好,今天有比較注意把濾紙剪得小一點,比較不那麼酸,苦味也沒那麼嚴重了,打開看粉,沒有昨天那個大洞了(雖然邊緣好像有點縫隙)。
懷疑是紙沒有剪好,導致佈粉時上面平了,但是下面卻不平,在水下來時紙被壓平了,結果整個粉的厚度不一,在杯內壓力足夠後,產生通道。




補充下:
後來又再爬了那篇加濾紙的,會不會加濾紙後反而更不均勻的問題,只是因為我粉加太多而已,因為粉餅上方看起來和之前沒加濾紙,粉塞好塞滿的情況類似。


之前做美式,都是塞好塞滿,但只有在中、淺焙豆上會有那個表層的問題,深焙倒是不會發生。所以當時懷疑是焙度的問題,但最近用中淺焙16g,萃出來的粉餅上方,還會有些濕潤,可是一旦加上濾紙,粉餅就變得很乾燥,且表面有部分被炸開的感覺。

應該是16g對於這隻豆子和我的器材,已經是極限的粉量,加了濾紙導致空間不足。

正好這隻豆子也要用完了,下包豆子也需要重新微調整粗細和粉水比。
爾宇 wrote:
我那樣的粉水比還在合理範圍中嗎?


多數人拚的是低水粉比時高濃度/高萃取率,特別是淺焙soe的場合,那個比較難。

願意放棄低水粉比,事情就相對簡單。加壓粉杯動作方是我完全不懂,一般狀況,其他不變,粉磨粗一點,濃度/萃取率就掉了。

我對摩卡壺的風味表現能力沒有不滿意,但濃度達不到滿足點,但這可能剛好是樓主要的(產出的咖啡濃度)。


爾宇 wrote:
flair 標準的因為水缸不夠,所以壓不到我要的粉水比


舊款的12g要出到40g還不是問題,粉量再增加,要出到水粉比3.x可能有困難。不過只要求濃度的話,更濃有困難,反之兌水就解決了。
爾宇 wrote:
畢竟秤的反應有點慢,要控制5到10g這種小數字,有點難度啊



自己是用小玻璃量杯
今天用了比較少的粉量,來測試放濾紙的差別。
粉量低到1Z的粉鎚壓不到(絕對不是因為我算錯粉量,少了1g的緣故)

第一杯: 1Z的下分水網上面再放delter的濾紙
- 粉:14g
- 萃出44.5g

第二杯:不放濾紙
- 粉:14g
- 萃出45g

感受:
第一杯,感覺很乾淨,不會過酸,但是會苦,即使喝完後,口中還是會有苦味(這個好像叫做尾韻?我單指喝完之後,還殘留著的味道)
第二杯,味道比上一杯複雜,有點開帖所說的那個感受,也是會苦,但喝完後,口中留著的苦味,持續的時間比較短。

雖然還是不清楚那個感受到底是 `濃度太高` 還是 `高濃度下對萃取不均的感受`,但至少確定了,之前的只是因為粉量太多,上方沒有足夠的空間給水。有調整好,風味會比較乾淨。

但手中沒有濃度計,所以也只能知道到這樣的程度而已。接下來在這樣的標準下,去調整萃出量,看看喉嚨還會不會有那個感受。

P.S. 順便請問下,北部有哪些店家的濃縮,比較推薦呢?(最好離捷運不要太遠)
想在下個假期去喝看看。公司附近唯一有單賣濃縮的店,之前買每一種義式(有加奶的、美式那些),喝了肚子和心臟都會不太舒服,所以就沒去點濃縮了。
目前爬了下文,有以下的名單
莉園商行、fika fika、達文西、coffee sweet、Rufou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