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elat Robot改壓力表位置

we543543 wrote:
下方的,這個尺寸剛好。

Q:以前沒特別注意, 所以Robot濾杯尺寸會從58mm縮到底部只剩45mm?
chuan07
是的,濾杯口部約58mm,往下會有些錐度縮到約57.5mm,之後梯形大幅內縮到底部約46mm.
jackblackevo
幫補充一下~之前買過 58mm 的壓粉器會卡在粉杯,後來改買 57.5mm 的才剛剛好
chan.chenhao wrote:
Q:以前沒特別注意,(恕刪)


chan.chenhao wrote:
Q:以前沒特別注意, 所以Robot濾杯尺寸會從58mm縮到底部只剩45mm?


放張更清楚的照片給您參考
謝謝兩位的資訊, 先前沒注意到內縮這麼多.

有個好玩的問題, 這種內縮(約58->45)的濾杯要當成58mm or 45mm來看呢? 相同粒徑刻度/壓力曲線如何在濾杯間轉換g數?
(相同粒徑刻度/壓力曲線如何在濾杯間轉換g數? => 意即產生出阻力近似的粉餅.)
與Flair Pro2的46mm->42mm, Flair 40mm->40mm的差距又為何?
濾杯底部加濾紙/金屬濾網可減少開孔造成的影響,不過,無法解決直徑變化這個先天因素.

另, 找了先前的資料. VST 58mm在底部也會縮到49.4mm
https://www.home-barista.com/blog/how-filter-baskets-affect-espresso-taste-and-barista-technique-t18743.html

稍微量了一下,手邊一個51mm的濾杯,底部約47mm.
或許自己先前直接用58mm推估51mm杯粉量的想法是有誤區的
應以底部直徑(面積)來看?50mm(vst)->47mm
chan.chenhao wrote:
另, 找了先前的資料. VST 58mm在底部也會縮到49.4mm

49.4應該是最遠的兩個孔的距離,如果只看底面的話約55mm

Cafelat Robot的濾杯造型類似滿多半自動原廠附的濾杯
我的Bianca附的也是這種內縮型,差不多46mm或47mm
我一次也沒用過

我記得很久以前在看VST濾杯的文章時,有一篇國外的文章好像是這樣說
內縮型的濾杯,中間的流速會比外圍的流速快
容易造成中間過萃,外圈萃取不足,所以適合堆成小山型的咖啡粉
直筒型的濾杯內外圈流速比較一致,所以適合把粉推平
文章內容大概跟這篇差不多,但我忘了是不是這篇
https://www.coffeegeek.com/opinions/can-these-filters-change-espresso/

不過我沒有使用內縮型濾杯,跟這篇文章關係不大
主要是原廠附的濾杯看起來做工就不太好
而且我早在前一台機器就習慣用VST
chuan07
中間的流速會比外圍的流速快,容易造成中間過萃,外圈萃取不足,感覺就好像我沒墊濾紙下的粉餅狀態外深內淺,今天來試試看不墊濾紙,出粉後中間堆高直接填壓試試看.
chan.chenhao
"內縮型的濾杯,中間的流速會比外圍的流速快" => 收到, 找資料來研究看看, 感恩
chan.chenhao wrote:
這種內縮


同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加壓粉杯?






chan.chenhao wrote:
Flair Pro2的46mm->42mm, Flair 40mm->40mm的差距又為何?


同一個機架,很適合比較。

沒用過pro, 聽來的,底部用40mm用的濾紙夠了,所需施力pro大很多(壓力表顯示產生相同壓力時。壓力表數據應該是上方活塞內水倉)。
bakafish wrote:
49.4應該是最遠的兩個孔的距離,如果只看底面的話約55mm

收到,感恩.
所以VST(頂58/底55)->直筒51mm(頂51/底47)濾杯
以 55^2:47^2 會比 58^2:51^2 來看粉量更客觀些吧?!

we543543 wrote:
如何看待加壓粉杯?

不去看它. XD
很久沒有用加壓粉杯了,思考一下...

另,問個問題,相同粒徑/壓力曲線下.Flair/Robot粉量差異為?
(eg: Flair+底部濾紙, 9bar/30Sec. 7g粉->14(or 21)g咖啡, Robot+底部濾紙, 9bar/30Sec. Xg粉->2X(or 3X)g咖啡, X=?
以頂部直徑算,x=7/40/40*58*58=14.71g
以底部直徑算,x=7/40/40*45*45=8.85g => 蠻難相信的數字 @.@)

we543543 wrote:
同一個機架,很適合比較。

想弄清楚的是不同機架的 : p
chan.chenhao wrote:
相同粒徑/壓力曲線下.Flair/Robot粉量差異為?


沒紀錄過,但robot所需的多很多,但應不超過兩倍。

flair pro和舊版比,算上口徑粉量1.32倍,rotbot下口等於pro上口,但robot與f舊版粉量差絕對超過1.32倍,用上口徑計算,r大概需要f兩倍多一些些。
we543543 wrote:
但應不超過兩倍。

收到,感謝,方便的話幫忙記錄下g數,再次感恩.

又,加壓濾杯跟一般濾杯內縮應無法類比討論.
加壓濾杯底部有兩層,第一層等同一般濾杯,空腔及第二層的設計限制了流速.
空腔+第二層如何增加阻力/限制流速?不會了... : )

補:
we543543 wrote:
robot與f舊版粉量差絕對超過1.32倍

請問1.32倍是
46*48/40/40 (Pro Vs 舊版)
嗎?

印象中Pro的濾杯是46(較硬的)轉42,與Robot這種58斜角收45的可能又會有不同的狀況

we大您有相同粒徑 Flair舊版/Pro的使用經驗嗎? 粉量差異約為?
46*46/40/40=1.32
or
42*42/40/40=1.1
chan.chenhao wrote:

相同粒徑 Flair舊版/Pro的使用經驗嗎? 粉量差異約為?


前面都說沒用過pro了(想不出買pro的理由)

數據都是紙面計算。
chan.chenhao
[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