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R wrote:4/27日做徑粒分析實驗時,2016版匿名2的細粉率比2015匿名2少了一些似乎還蠻符合上述推論?...(恕刪) 我覺得刀盤底部的平面區域應該不是為了輾碎豆子,因為兩個平面水平旋轉,豆子根本下不去它的主要作用應該是決定內外刀盤間距,也就是最大粒徑比這個間距大的粉下不去,就會被刀盤再次切割或輾壓所以平面必需做成三角形,粉粒才會遇到下個刀刃,再次切割或輾壓當然也會增加細粉而沒有這個平面,間距呈現不固定,比較粗的粉有機會從大縫直接掉下去,細粉少了,但粗粉多了哈!個人想法而已
chan.chenhao wrote:感覺上像是朝主攻手沖方向靠近? 不知是否有2016的匿名2因此改版,而無法萃Esp的說法傳出? 我沒有玩義式所以不清楚匿名2新舊版對磨espresso細粉能力是否差異但匿名2改用新版的「細齒」外刀盤可以省力對磨淺焙硬豆或是力氣小的女性非常友善(但會費時,圈數會多)chan.chenhao wrote:這兩把(15 & 16)都是單品刀嗎? 是的,這兩把內刀盤都是單品刀(不鏽鋼五芯刀)chan.chenhao wrote:橘子大在這邊的分享是2016版已無法萃Esp... 回頭查了一下橘子大當初的留言如下:往事橘子 wrote:我只用過舊匿名2,新匿名2沒用過,不能磨意式粗細是貓哥說的,,...(恕刪) ---題外話:之前想買一隻手沖用小手磨送親友桶身小巧/省力/細粉不多...有詢問過1Z Q的刀盤訊息假如Q與新匿名2一樣是使用五星內刀+細齒外刀盤那我就買了可惜現在的Q外刀盤都是搭配粗齒外刀盤據說早期的1Z Q曾經有搭配過省力的細齒版外刀盤因為有人反應這個版本不太能磨細粉因此才改用較費力的粗齒版外刀盤...?如果將此說法對應到橘子大先前分享的:「不能磨意式粗細是貓哥說的」所以此細齒版外刀盤不能磨義式細粉的論點似乎就頗為可信了啊!?以上訊息都是聽說來的,我並沒有實際試過,僅供參考~
bakafish wrote:我覺得刀盤底部的平面區域應該不是為了輾碎豆子,因為兩個平面水平旋轉,豆子根本下不去...(恕刪) 根據自己的經驗好像真的會有這樣的狀況...豆子碎片就一直卡在內外刀盤間隙之中...跟著內刀旋轉無論正轉反轉都下不去用刷子也刷不出來除非將粗細選扭再放鬆一些...間隙再放大才能用刷子把碎片頂下來!XTR wrote:器材:1Z Je,手搖退120格出粉,超級不均勻刀盤磨完會卡豆渣(之前測玲瓏italmill 63刀盤也很容易卡豆渣) 不知道是不是這類義式專用的錐刀的刀型設計(外刀盤最下方出口幾乎沒尖齒了~)導致用義式專用的錐刀磨粗顆粒容易遇到卡殘渣卡碎片的問題?
詢問一個問題,如上文中所說,平刀刀盤調平過程中,是聽到刀盤相碰就停止調細,數秒後看白板筆痕跡的情況,這樣是比較準確的做法吧。如果刀盤相碰繼續調細,刀盤相碰摩擦的過程,應該會影響最後調平的精度吧~或者說,這種影響與自己調平過程本身存在的誤差相比,微不足道?
J系列台灣上架了,目前只看到JS精裝版$3080(跟預售版比起來差在...木球??)價格嚇到我吃手手阿...只比第二次預售貴$200,比第一次預售貴$300照這樣推算的話,JE精裝版應該是$3180這才是我當初估算他們想搶攻的市場嘛淘寶那是什麼價格...以這次定價來說,應該可以擺脫台商對台灣消費者不友善的評價了XD另外,Y3似乎又要改版了...
小虎999 wrote:J系列台灣上架了,目...(恕刪) 請問哪邊有看到Y3改版的消息?1Z的產品我大概只對這個有興趣,去年咖啡展我同學買了一支Y3算是很優質的產品了,如果真的有出該不會是七月台中的咖啡展要推出吧?
小虎999 wrote:J系列台灣上架了,...(恕刪) 比起淘寶正式版的驚嚇價台灣定價3080似乎和善了許多小虎999 wrote:Y3改版是在官方FB...(恕刪) 不知道改版改了什麼?Y3改版叫Y33?日後再有改版可以叫 Y333...Y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