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mina玩了這些日子,玩出了一些心得,是時候做個總結了
這篇我不把重點放在Cremina上,而是著重在拉霸機的一些物理現象
希望可以供所有玩構造相似的拉霸機的朋友們參考

首先,我強烈建議一定要有溫度計,像我這樣貼在沖煮頭上,測量沖煮頭溫度
測溫頭外面用鋁箔紙蓋住再貼膠帶,測溫會比較準(這張照片沒貼)

用溫度貼紙我覺得不好,反應速度和細節都不夠

這台機器沒有溫控斷電,靠的是壓力斷電,鍋爐裡壓力達到設定值就會切斷加熱
加熱沒多久就會因為原本鍋爐裡的空氣受熱膨脹而達到壓力值斷電,但水溫卻還沒到
所以鍋爐加熱時,建議把蒸氣噴管打開,把這些熱空氣放掉
到水開始沸騰,有大量但不強的蒸氣噴出來時再關上
這時水溫才剛達到100度,水會隨著壓力增大而提高沸點
關上蒸氣後才會累積壓力並且再提高溫度
我設定在0.7 bar,水溫會達到115度
壓力與水溫的關係可以參考此網頁
http://www.freshcoffeeshop.com/Coffee/en/espresso/olympia-cremina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可以借到雙測溫線的K-Type溫度計
一條像home-barista這樣,弄在濾杯裡
一條貼在沖煮頭外,量沖煮頭的溫度,同時也可以實測你用來貼在機器外的溫度計準不準
http://www.home-barista.com/levers/olympia-cremina-temperature-study-part-1-t19388.html

濾杯太貴了,home-barista這個方法要破壞濾杯,我選擇的是破壞測溫線
把測溫線頭剪掉,剝掉一段塑膠皮,測溫線的金屬絲很細,可以穿過濾杯孔
穿過把手和濾杯後再焊起來就可以了,用完還可以再還原

這種使用蒸氣壓力給水的拉霸機,一開始沖煮頭裡的活塞頭在最底部
活塞頭上方會灌滿水,並且被鍋爐的壓力壓著,所以要把壓桿拉起來時會覺得有重量
示意圖如下

紅色為鍋爐,沖煮頭有根管子進到鍋爐裡,鍋爐裡的水會因為壓力被推入沖煮頭
此時活塞頭在最底下,所以沖煮頭裡的水不會流出來
當拉起拉桿,活塞頭升起,水會被擠壓回鍋爐
當拉桿拉到最高時,活塞頭會高過進水口,水就會再次灌入沖煮頭
此時如果沒鎖上沖煮把手和咖啡粉餅,水就會衝出沖煮頭

在開始沖煮之前,沖煮頭是冷的,所以必需先預熱沖煮頭
否則雖然鍋爐水溫高達115度,進入沖煮頭就冷掉了
了解沖煮頭如何進水,就可以控制拉霸讓熱水進出沖煮頭與鍋爐,達到預熱沖煮頭的目的

為了不浪費水,也省去另外準備容器盛水的麻煩
可以把拉桿拉起來一半,不要讓活塞高過進水口,就能把沖煮頭裡的冷水一半壓回鍋爐
再壓下拉桿,讓鍋爐裡的熱水進入沖煮頭,沖煮頭就會升溫
重複此動作就能讓沖煮頭達到很高的溫度
請見以下影片20~35秒處


但是這影片有個動作可以改良
影片中拉起壓下的速度很快,但是沖煮頭升溫需要時間
讓熱水停留在沖煮頭裡久一點反而會比一直反覆動作要來的有效率且省事
拉起後壓下,然後停留10秒,再拉起壓下,再停留10秒
如果你有溫度計,你就會發現這停留的10秒裡沖煮頭升溫很快
過了10秒後沖煮頭溫度與水溫很接近,升溫就慢了,再久一點你甚至會發現溫度往下掉
如果沖煮頭溫度已經接近你的目標溫度,你可以降低拉桿拉起的高度再壓下
換言之就是調節沖煮頭與鍋爐裡的水的交換量,來調節沖煮頭升溫的幅度

根據我用K-Type CHY-802U實測的結果,當鎖上沖煮把手與咖啡粉,拉起拉桿到頂,進水
然後維持不動,讓沖煮頭升溫至穩定不再提升時
沖煮頭外壁的溫度會比裡面的水溫低12度
如果你要以92度沖煮,也就是拉起拉桿到頂進水,準備沖煮時,沖煮頭升溫到80度為理想

但是有個問題來了
沖煮頭升溫至穩定不再變化,也就是沖煮頭與水達到同溫,大概需要15秒
沖煮頭進水之初,115度的熱水還來不及與沖煮頭交換溫度就會淋到咖啡粉
此時的溫度再怎麼樣也會有100度左右
這就是這類蒸氣壓力給水的拉霸機的罩門

我拿到Cremina時只有一個double濾杯,不知道原廠有沒有single濾杯
double濾杯適合的粉量是14~16g,但是拉霸一次大約只有30ml,我覺得太濃
所以如果要做到標準60ml,那得拉兩次
但是壓第一次時沖煮頭已經升溫到理想溫度了,拉第二次溫度一定達到100度
我的建議是不要做到60ml,大概50ml就好了
第一次拉霸時把溫度控制在比理想溫度低約7度,壓出10ml就停止
再拉第二次,這樣水溫就不至於高出理想太多
我的味覺也告訴我,這樣做出來的味道是最OK的

如果要沖煮第二杯,務必要先把沖煮頭降溫
沖煮頭裡如果有熱水,降溫速度會很慢
我建議準備個冷水臉盆和毛巾在旁邊
要降溫沖煮頭時,先把拉桿拉起來一半,讓一半熱水回到鍋爐,拉桿不放
再拿溼毛巾包著沖煮頭,感覺毛巾變熱後放到臉盆裡弄冷,再拿起包著沖煮頭,重複幾次

另一個方法是把機器關機,蒸氣全放掉,放完蒸氣後把拉桿拉到頂
因為鍋爐裡已無壓力,水不會進入沖煮頭
就讓拉桿維持在這個位置,你可以去準備下一杯的咖啡粉
等幾分鐘讓沖煮頭自然降溫,或是像上述拿溼毛巾包覆都可以
溫度降的差不多了再把機器開機加熱
因為鍋爐裡溫度仍高,達到工作溫度很快

最後,如果不是用無底把手,建議一定要預熱把手
否則出來的咖啡溫度會過低
但是別搞錯,這是沖煮完的咖啡液降溫,而不是沖煮溫度降低
熱水是先通過咖啡粉餅,萃取出咖啡液,才接觸到把手變冷
所以測量經過把手的水溫來判斷沖煮水溫是不準的
國外討論區經常提到用冷的沖煮把手降溫,那是完全錯誤
不知為何要這樣設計呢? elektra MCAL 等彈簧拉霸設計都是如下, idle 位時,進水孔被擋住,group內是空的, 壓下後, 進水孔打開, 熱水流進粉餅上方空間, 這時過熱的熱水流進冷group , 溫度掉下來, group 當做 heat sink 的角色非常稱職,我把 MCAL 的壓力設到約 1.1 bar, 可以連續沖煮好幾杯溫度都不會過高, 當然此設定蒸汽力量只有勉強夠用, 要蒸汽力量大, 同時一直沖煮又溫度不過高, 通常只有commerical lever 做得到.
rolleiman wrote:
我把 MCAL 的壓力設到約 1.1 bar, 可以連續沖煮好幾杯溫度都不會過高, 當然此設定蒸汽力量只有勉強夠用...(恕刪)

以Cremina來說
1.1 bar的水溫應該在120度左右
如果沖煮頭是室溫不預熱,想趁沖煮頭還沒吸收太多水溫時完成第一杯沖煮,溫度應該還是會偏低
因為沖煮頭吸收溫度最快的時間是進水後10秒內,達到平衡約15~20秒
完成一杯沖煮時間是30秒,足以讓沖煮頭與水溫平衡
在剛進水的時候也許溫度還可以維持在90度
隨著時間經過溫度降低,過了10秒後大概連70度都不到了

在這個狀況下沖煮第二杯,等於是把第一次沖煮當作預熱沖煮頭,第二杯的溫度絕對比第一杯高的多
拉霸一次,時間30秒,沖煮頭會進水兩次(在拉到頂時進水一次,壓下時進水第二次)
所以連續沖煮第二杯時,拉桿到頂是第三次進水,壓下時是第四次進水
在連續沖煮時,這第二杯的溫度或許會最理想

因為在我的實測裡,必需半拉霸進水3~4次,每次讓水停留在沖煮頭裡10秒
在第5次進水,也就是拉桿到頂,準備沖煮的這次進水,水溫才會最理想,也就是92度沖煮
以第二杯的情況最接近

實際上在沖煮過程大概是93漸漸降到91度,不可能恆溫,因為鍋爐水溫遠高於沖煮所需溫度

如果連續沖煮第三杯,沖煮頭已經很高溫,這時沖煮的水溫應該會過高
(連續沖煮,指的是不停下來準備,壓完一杯就換個事前準備好的濾杯粉餅繼續壓下一杯的狀況)
第四杯就鐵定會破表

根據您的描述,MCAL每次拉桿只會進水一次
如果MCAL的沖煮頭質量(材質、重量,表面積)與Cremina差不多的話
您在前四杯,應該會感覺到咖啡溫度漸升,到第四杯或第五杯才會是理想溫度
接下來應該都會過熱,因為沖煮頭已經是高溫狀態,無法為鍋爐水降溫了

不過如果把沖煮頭的質量加大,讓它吸熱量大但升溫慢
與沖煮頭內的水溫達到熱平衡的時間超過30秒
那麼我想就有可能連續沖煮幾杯溫度都一樣
例如進一次水,壓一杯30秒,水溫會掉30度,沖煮頭會升溫20度(只是假設)
第一杯120度進去,最終90度出來,沖煮頭從室溫20度上升到40度
第二杯120度進去,最終90度出來,沖煮頭從40度上升到60度
以此類推,到第四杯最終出水溫度才會高於90度
這也是為什麼小弟會認為還是要有一支K-Type實測
因為每台機器的情況,尤其是不同機種,情況會不同

spring lever通常設計拉霸才進水到沖煮頭,我想有兩個原因
1. 不要把彈簧浸泡在熱水裡
2. 拉霸時必需抵抗彈簧力量,如果再加上鍋爐壓力,對使用者是一種負擔,能免則免
因此把沖煮頭的進水孔做在沖煮頭比較低的位置,不拉霸時可以利用活塞頭擋住進水孔

但這麼做有個缺點,就是小弟前一篇所說的罩門
進水孔位置低,相對來說剛由鍋爐進入沖煮頭的水,其散熱路徑更短,一下子就會接觸到咖啡粉
如果沖煮頭溫度低時還好
沖煮頭溫度一升高,咖啡粉接觸到前幾秒的熱水會更燙
不過理論是如此,喝不喝得出來是另一回事
因為熱水一接觸到分水網與咖啡粉,降溫也是瞬間的事
紮實的咖啡粉餅也不容易讓熱水一下子就滲進去
所以如果咖啡粉會被燙壞,也只有表層而已,小弟是喝不出來

小弟的想法是,家用機,只要是利用蒸氣壓力進水到沖煮頭的,絕對都有溫度過高的問題
若要避免溫度過高,利用沖煮頭來降溫,就一定會有萃取時溫度緩降的問題
除非沖煮頭裡還有別的機構,能夠在進水時隔開咖啡粉
到水溫穩定在目標溫度時開始加壓萃取,這個隔開的機構才允許水通過
如果有這麼方便的東西,小弟也想把Cremina改造一下

我是有個想法,把Cremina的鍋爐上蓋改造一下,做個打氣嘴上去
在水溫達到92度時斷電,用打氣筒打些空氣進去製造壓力,就能進水到沖煮頭,又不會過熱
但是請人車一個蓋子再鑽孔焊個氣嘴上去,工資也不便宜

剛才忽然想到,買一條橡膠管,一端套在蒸氣噴嘴,一端套在打氣筒的氣嘴
把蒸氣旋鈕打開,似乎也行的通

至於commerical lever的構造,如何避免上述兩個問題,那是在小弟的知識範圍外了
MCAL 沖煮前會先壓熱水出來, 熱group, 在上把手沖煮, 所以不會太低, 沖煮中間準備時間, group 會降溫 (它沒有跟boiler 接在一起,中間有gasket隔開), 後面一樣先熱水熱group,在上把手, 沖個三個回合不是問題, 感覺是可以一直下去, 但鍋爐水會先不夠... 我沒說它恆溫喔, 感覺溫度是在範圍內. 重點是壓力要調低, 原廠調的是適合打奶的壓力, 約第三shot就會過熱.
rolleiman wrote:
MCAL 沖煮前會先...(恕刪)

所以您是先放些熱水預熱沖煮頭,然後才上把手開始沖煮
但是預熱沖煮頭的時間很短,溫度並不會拉的很高
看起來您的情形比較像我前面所推測的
如果沖煮頭到達某特定溫度為止(假定為90度),所能吸收的熱量很大
且吸收熱的速度與沖煮時間達到某個巧妙的平衡點
在鍋爐水溫到達某特定溫度時,進水後剛好與沖煮頭吸收熱量,使水降溫的速度達到理想
就能夠控制連續沖煮的咖啡溫度在某個範圍,沖煮頭溫度也不會過高

而且MCAL與Cremina的沖煮頭,不同處在於lever的idle點,MCAL沖煮頭裡面不會有水
所以在下一杯的準備時間裡,溫度會降的比較快,也增加了它的熱容量
沖煮頭外部是否電鍍也會影響散熱
還有上面提過的,拉霸一次(上下算一次)進一次水,與拉一次進兩次水的差異
因此它的連續沖煮,溫度能維持在合理範圍裡的杯數,應該接近Cremina的兩倍

不過除非杯與杯之間準備時間很長,長到讓沖煮頭可以降溫
否則沖煮頭終究會因為一直沖煮而升溫
如果鍋爐夠大水量夠,沖煮頭最終會升到和鍋爐水溫接近而沒有降溫功能

以Cremina為例,理想的沖煮溫度,外壁溫度必需在70度左右
此時拉霸進水,外壁測得83度,裡面水溫就是92度
要沖煮下一杯時,就必需讓外壁溫度降回70度
就算我把蒸氣排光,讓沖煮頭裡面沒有水,要從83降到70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剛才去壓了一杯,實測為8分鐘
如果不排掉蒸氣與沖煮頭裡的水,可以等到半小時

沖煮頭的熱容量大,能吸取的熱量多,能讓水降溫
反過來說,要用冷水讓沖煮頭降溫,就會是冷水升溫比沖煮頭降溫快
毛巾弄溼一點,溼到滴水的臨界點,讓裡面含水量高些,這樣會有效率一點

也許是我對溫度的要求太龜毛了
有人認為在這種機器上裝電子溫度計是自找麻煩,用感溫貼片比較好
因為溫度不可能準確,只要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就行了,用電子溫度計反而會一直執著在溫度上
或許就是在說我現在這個情況吧
不過我還是覺得能把每一杯盡可能控制到目標溫度,維持相同出杯品質,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而且我現在的舌頭,這支常喝的豆子,差個兩度是可以喝得出味道有差別
用感溫貼片不可能滿意的

我現在的沖煮法是14g粉50ml,在沖煮頭測量到67度時上把手
拉桿到頂進水,下壓,這裡動作要快,以免水溫降的太低
壓5秒,出咖啡液少許,應該不到10ml
此時沖煮頭溫度為72且還在上升中,代表這時熱水與沖煮頭尚未達到同溫,水溫我想應該還在90上下
再拉桿到頂進水,停5秒,讓沖煮頭裡的新舊水做些混合,與沖煮頭交換熱量
沖煮頭溫度顯示上升中,代表水溫在下降中
然後再下壓,約10秒後沖煮頭溫度停留在78,代表水溫與沖煮頭同溫了,此時水溫應該在90度
壓到底溫度都不再有什麼變化
味道不錯
今天換個新玩法
利用這個道具
Cannondale的打氣筒,加上一截矽膠管與氣嘴頭


Cremina不蓋蓋子,加熱到水滾,手動關掉電源
然後蓋上蓋子,打開蒸氣旋鈕,把矽膠管套上蒸氣噴頭,打氣進去製造空氣壓力
Cremina是利用鍋爐蒸氣壓力把水推入沖煮頭,所以鍋爐水溫會超過100度
鍋爐壓力設定在0.7 bar時的水溫會達到115度,所以控溫不太容易
利用打氣筒打氣取代蒸氣壓力,就可以避免溫度過高的問題

我發現一開始放掉約100~200cc熱水來預熱沖煮頭,效果會比半拉霸好很多,還能預熱把手和杯子
在沖煮頭預熱完成後,打開蓋子,重新測量溫度
確認溫度降到92度再把蓋子蓋上,打氣,拉霸沖煮

雖然多了幾個步驟,不過並不如想像中麻煩
用這個方法沖煮出來的咖啡非常好喝,沒有焦苦味
用正常的沖煮法我總覺得多少都帶有一些焦苦味
我想是因為水進入沖煮頭後降溫需要時間,在還沒降到理想溫度前就會先碰到咖啡粉的關係
今天才發現,早在2007年就有人把我的想法實現
http://www.home-barista.com/levers/pid-ing-olympia-cremina-t4375.html
把Cremina加上PID和小型空氣pump
(空氣pump是從血壓計上拆下來的,我之前都沒想到過可以用這類小型pump,露天也有賣)
La Pavoni也有人改,改的更徹底
http://www.home-barista.com/levers/la-pavoni-pid-better-temperature-control-t17073.html

最後這個完成度真高,空氣pump有個開關可以控制
http://www.home-barista.com/levers/pid-ing-olympia-cremina-t4375-20.html#p72545

不過根據我之前的實驗,Cremina的鍋爐外沒有隔熱材
雖然機器還有個外殼,鍋爐並非直接曝露在空氣中受風吹,但降溫的速度還是有點超過我的預測
改機之後還是要在鍋爐外面包一層隔熱材才好

如果台灣有人願意做,我還真想把我的Cremina也送去改一改
沒人要做我就懶的自己花功夫搞了
還不如賣掉再加點錢買台Bezzera Strega
我覺得我下一台機器應該會是這台吧
不過得等哪天老爸老媽不會再唸我亂花錢才有可能

根據我的了解,Bezzera Strega是單鍋爐彈簧拉霸機
沖煮頭裡有加熱器維持溫度(不知道是維持在幾度)
機器有分震動式pump和無pump兩種機型(無pump好像只在1st-line)
震動式pump會在壓下壓桿時啟動pump,把水打入沖煮頭
但它只提供預浸壓力,因此不需要用到迴轉pump
沖煮壓力是放掉壓桿時,由彈簧提供壓力
無pump機型則直接接水管,可提供自然壓力預浸
另一台曾經考慮過的是LONDINIUM I,但它的spec一直都寫的很簡略,好像只有單鍋爐
如果必需靠蒸氣壓力才能進水到沖煮頭,那溫控就和Cremina沒兩樣,會有過熱的問題
如果是接水管利用水管壓力送水,在我家裡也不太適合
voodoodaddy的PHAROS mod.,總算趕在過年前到手了
因為實在太貴了,我並沒有購買全部mod套件
只針對PHAROS的三大缺點改裝:
1. 沒有刻度
2. 粗細調節有點麻煩
3. 取粉非常麻煩

改裝完成圖


1. 第一個缺點雖然已經有網路下載列印的刻度盤可用,但是不夠炫
  換成這個壓克力的,總共有36大格(每格10度),每一大格又分5小格(每格2度)
  可惜沒有數字,自己寫又很醜,所以我把每9大格,也就是1/4圈,畫一條黑線
  這項改裝其實可有可無,但底下兩項改裝我大推

2. 這次改裝,我把PHAROS整支全拆解重新調校一次
  把mod.套件組裝完成後,在調整粗細度時
  我終於發現為什麼有人說他的PHAROS在磨豆時粗細會跑掉,但我的不會
  原因其實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在這個位置
 
  手搖柄底下有一片鋁片,PHAROS是利用它與手搖柄轉緊,讓手搖柄與軸心不會滑動
  但是user通常一開始不會去轉緊它,或是只用手轉,不夠緊
  於是在磨豆時隨著豆子越硬,或是刻度越細,阻力越大時,手搖柄就會滑動,刻度就跑掉了
  但是它並不會一直滑動,隨著每次使用它都會越來越緊,所以刻度跑掉的問題到後來不應該再發生
  不過voodoodaddy的改裝套件還是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方法是在下面裝一個止定塊(collar)
  把這個止定塊鎖緊,鋁片其實可以不裝,但是怕弄丟所以還是裝上去
  用六角扳手插入鎖孔,固定好止定塊與中軸,把手搖柄轉上去並轉緊,刻度就再也不會跑了

  如果沒上這個改裝套件,這第一種刻度改變的情況發生時,跑掉的只是刻度,粗細度沒有變
  聽起來很玄嗎?
  這是因為PHAROS的粗細度是以內磨盤的上下位置來調整的
  順時針轉動調節器時,中軸連帶內磨盤被拉高,粗細度會越細,逆時針轉動則相反
  而調節器上的指針所指示的刻度,是會跟著手搖柄與中軸的旋轉而轉動
  (這就是為什麼第一頁#5提到要先插根筷子,把手搖柄靠上去的原因
   因為要先固定住手搖柄的位置,此時指示的刻度才有意義)
  所以刻度其實只是手搖柄與指針的相對位置指示器罷了
  手搖柄轉幾度,中軸就轉幾度,連帶粗細調節器就轉幾度,手搖柄與指針的相對位置不變
  當手搖柄滑動,也就是手搖柄動了,但中軸不動,手搖柄與指針的相對位置就變動,所以刻度變動
  但調節器的位置並沒有變,所以粗細度不變

  第二個原因是調節器本身滑動,於是刻度變了,粗細度也變了
  會發生這個狀況也有兩個因素,一是原本的上下調節器沒有互相鎖緊,所以下調節器滑動
  二是在轉動手搖柄時,不只橫向施力,還向下施力
  使調節器與底部平面的磨擦力過大,大過調節器與中軸的磨擦力,於是上下調節器連鎖同時滑動
  這第二種情況可以在下調節器底下抹上一點潤滑油,或是改善施力方向來解決
  如果要上潤滑油請記得使用食品級潤滑油

  這次改裝的一個大重點,粗細調節器,就是上面有指針的那個環
  底下還有個滾珠培林.照片不是很清楚,就是最底下黑色薄薄的那片
 
  新版PHAROS已經把原來的調節器由上下兩個改成一個止定塊
  止定塊可以鎖的很緊,就可以解決上述第二種情況,但要使用六角扳手還是不夠方便
  這個改裝套件裝上後只需要把旁邊的六角螺絲稍微鎖一點,之後只要用手指撥動就能調粗細
  因為上面手搖柄已經完全鎖緊,底下又有培林滑動
  所以調節器與底部的磨擦力永遠不會大於與中軸的磨擦力
  因此這個粗細調節器即使不鎖緊(其實也沒辦法鎖很緊)也不用擔心刻度和粗細度會跑掉
  粗細調整從此不必再使用任何工具,只需動動手指
  同時解決了上述的兩個情況

3. 原本取粉要整支拿起來倒,2公斤多的東西,倒起來實在很累
  這個改裝是把原本最底下一片鋁片換成一個不鏽鋼環,就可以裝上一個粉杯
 
  因為中軸很長,粉杯碰不到頂,中軸也不能接觸到粉杯,所以我乾脆把粉杯下拉一些
  上端約有1公分間隙,底面碰到桌面,咖啡粉並不會從上面間隙掉出來
  這個改裝套件是利用o-ring來卡住粉杯,使粉杯不會晃動,PHAROS整支拿起來時也不會掉下來
  也有人把中軸裁短,我是覺得不需要,就算磨手沖也不會卡到粉杯

  原本中軸的下固定器是做在最底下的鋁片上,換掉後沒了下固定器
  因此這個改裝套件是另外做個固定器上去
 

 

  這個改裝最大的困難點在中間那片鋁片要鑽兩個孔才能鎖螺絲,鑽孔之前要先把刀盤位置調校好
  刀盤調校我後來找到一個很簡單快速的方法,公司也有一台大型鑽孔機,鋁材又很好加工
  mod.套件裡也附了兩支鑽尾,所以這項改裝對我來說不是問題
  鑽尾有一粗一細,我只用到細的那支

經過這三項改裝,PHAROS用起來總算是輕鬆愉快了

對了,鋁片之間的筒身,本來是塑膠的,這次改裝我順便買了不鏽鋼的筒身
強度較高也比較美觀,不過並不是必要的改裝
http://www.setnews.net/News.aspx?PageGroupID=1&NewsID=13311&PageType=12

目前看來最好拿的方式
HoopoeCafe 生熟豆專賣 https://webshop.hoopoecafe.com
serabande wrote:
http://www.setnews.net...(恕刪)

您貼錯網址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