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半自動機個人之選擇,與相關課程疑問


bakafish wrote:
還真的是非常的隨興...(恕刪)


我也是看了這段影片後才知道掛在撥粉器上的tamper原來是要這樣使用.
另外我也曾試過幾款義大利的廠豆(ILLY/COSTADORO/Lavazza),採用double 14g 60ml的萃取
其實口感也不差,個人覺得很像摩卡壺煮出來的.只是比較柔順些.萃取溫度也不能太高.看了一些資
料大概是88度左右.

另個人的小小心得:COSTADORO豆子煮出來的ESP加一點糖口感會好一點.純喝ESP太苦了.

mbantust35 wrote:
我也對義大利咖啡滿...(恕刪)


我也覺得好喝最重要


這一篇參考看看幾個大咖前輩留言 尤其是fika fika cafe 陳老闆講的點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7946590456980

.
mbantust35 wrote:
這樣隨興的填壓 很難相信每一把沖煮都沒有問題
幾乎看不到無底把手...(恕刪)

樓上的版友提供的資料,和我自己的經驗滿符合
除了粉量少(粉餅很薄),粉很細,對佈粉填壓就不會很要求
還有上面資料中說的,烘焙的關係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我上面提過的,磨豆機的類型和使用方式,這對會不會產生通道影響很大

另外,有件事我也滿好奇的
在非58mm的機器上,例如53mm,IES系統怎麼做?
在58mm的濾杯裝14g的粉餅厚度,在53mm大約只有11.7g
也就是說您得用11.7g這麼少的粉量,才能使用相同的粗細度
如果在53mm的濾杯裝到14g,回推58mm相同厚度就有16.8g
如果像Cremina或La Pavoni那種49mm或51mm的老式拉霸機濾杯裝14g
在58mm就差不多等於19g~20g的厚度

bakafish wrote:
樓上的版友提供的資料...(恕刪)

關於濾杯我也是很好奇
不過我想以58mm濾杯來說14g濾杯
如果是向下內縮
而53mm濾杯是直到底的
我認為兩者粉餅厚度差距可能就不會那麽大
如果是7g濾杯我覺得可能更沒差多少了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kmkm999 wrote:
我也覺得好喝最重要這...(恕刪)

好喝是一定要的
但我覺得咖啡豆的烘焙結果才是整個咖啡的精髓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bakafish wrote:
La Pavoni那種49mm或51mm的老式拉霸機濾杯裝14g...(恕刪)

我的La Pavoni14g濾杯 其實最多裝13點多
再多就鎖不上去了
前面都說老義很隨興了 會不會這些根本他們也不管

台灣有一個義大利咖啡品鑑協會 看他們FB
是從如何品鑑義大利咖啡來推廣 越來越有規模



前面有地方要略做修正
個人說義大利咖啡是生活是日常
要加一點就是,歐洲對咖啡最一開始的觀點
是把咖啡當成藥物
雖然可能各位前輩會覺得忽然冒出這句很奇怪
不過個人就覺得需要補充上來

而克數部分
似乎是不管濾杯大小
一份就是七克,double就是14g

畢竟個人在選購咖啡機時,濾杯從53看到58
基本都還是有寫
1-cup filter 7g
2-cup filter 14g
且不管是58還53
濾杯底部面積只要是原廠的應該都一樣
至少上課時看到的是這樣
不論是S1 Dream 或是SILVANO
上課時,使用粉量皆是7g/14g

而前面幾位前輩有提到的
7g不只萃30ml
沒錯,因為義大利咖啡裡
有種叫做espresso lungo
7g萃50ml
同樣七克,萃20ml也有,萃60ml也有
有些甚至有專有的名稱
不過這部分就留待有興趣的人自己去查吧

若IIAC的課程…
個人會建議上看看洪老師的課
畢竟IIAC這種都三萬起跳的學費
有點貴…當然啦...
想要證照的就只能去有組織的了

只是洪老師講話都比較直接
有時也會有所誇飾帶點嘲諷形容
所以如果是SES系統的人
可能會覺得被冒犯或嘲諷的感覺

但如果能忍下來想想
會發現不少原本想不到的事

另外,通道效應部份
義大利咖啡沒有通道效應的困擾

其一,
個人上課時,
洪老師有以無底把手示範過
並無老鼠尾巴劇烈抖動的現象

其二,
請去La spaziale官網的影片區
網站有以透明濾杯展示萃取過程
但就連網站上的錯誤示範
其實都沒看見通道效應
就連斜的很誇張的
依舊是咖啡粉全浸水後
才從濾杯流出

總之,個人覺得不虛此行
且一萬元的學費真的物超所值
只是真的要有被挑戰固有思想的心理準備
也就是清空自己,當成沒碰過咖啡
這樣上課會比較愉快(?
三天都是喝喝喝
雖然不全是喝咖啡
但還是要做好喝喝喝的心理準備

畢竟洪老師去過義大利、去過廠訓之類
確實義大利是怎麼做,去過最清楚
不然youtube也有不少影片

另外,我得先承認個人立場可能會有所偏頗
畢竟洪老師他的認真還令我相當敬佩
甚至被踢出IIAC還是堅持他的理念

義大利咖啡,就我前所言
它要給人的是一杯接著一杯的感覺
並且加糖也是可以的選項
而它的風味相較SES來的平淡
所以它不太會給人抗拒的感覺
第一杯覺得沒什麼,但連喝幾杯後
會知道那種過癮,不過得沖煮正確
第一個個人認為的缺點,它通常不酸
喝習慣單品的會覺得稍稍少了些什麼
第二個缺點是義大利咖啡會預設一個廠方的風味
可變性較低,畢竟人家都設計好了
自己不聽建議,亂煮味道差能怪誰
水溫要你用88度,但你卻硬用95度沖煮
能好喝也不容易喔…

SES對個人來說,它的可能性在於可玩性
可以這樣變,那樣玩,單品也能沖
隨便你怎玩,填壓、粗細
粉量、溫度等等的變因
並風味強烈,有時候喝到自己喜歡的味道
那種驚喜也是很難描述的快樂

總之,對我而言
匆忙的平日,我只想有杯好喝的咖啡
所以我會直接以義大利咖啡為主

假日,當然各種單品、綜合
只要庫存有的豆子當然都要拿來沖
試試味道如何,甚至多種豆子亂配
雖然不一定好喝
但IES就不能給我這種快樂

感覺囉哩吧唆一大堆
每人喜好不同
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就好

另外,說到喝到心臟爆掉
洪老師其實有開進階的挑戰班
不過今年場已經開始了
明年據說也不一定會開

而挑戰班就是義大利咖啡party
各家義大利的廠豆、各廠的各種等級
會在三天內不停的沖煮及喝
中間有休息日,但還會叫你把豆子帶回家練習
要沖煮出那家廠豆原本設定好要給你的風味為止
就我在三天初階的連續課程內
加加總總看洪老師收貨運(廠豆)
付的款項至少已經超過一萬
剛看FB照片豆子可能就超過20隻
身體不夠好可能還真的受不了...
perishedwing wrote:
另外,通道效應部份
義大利咖啡沒有通道效應的困擾...(恕刪)

我還是那句話,不是沒有,而是看你磨豆機類型和怎麼用
在商用的環境下不會有,在家庭環境下很容易有
想看義大利咖啡的通道效應,我也可以表演給你看
絕對不是刻意要弄出通道效應,而是一般的「磨豆,接粉,填壓,沖煮」四步驟

喔,對了,如果說義大利咖啡是包含磨豆機類型與用法,那麼就當我上一段是廢話

7g/14g粉要萃取多少,當然是看人,看豆子
我們應該談的是正常來說萃取多少,而不是把ristretto和lungo混進來談
這樣談不完了

前面提到的濾杯的大小,我只是起個頭,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深入的思考過
前面有說到,同樣的粉量,在不同濾杯裡的厚度是不一樣的
厚度會直接影響到粉餅的阻力
因此如果在不同大小的濾杯裡一樣使用14g粉,要保持相同流速的話,粗細度就必需不同
就算45mm、49mm和51mm這種古老的拉霸機規格不談
53mm用14g,厚度就如同在58mm濾杯使用16.8g,這應該已經超過IES的標準用量
在更小的濾杯裡,甚至會到了SES 20g的粉餅厚度了
那麼佈粉和填壓該怎麼做?
如果說IES不在乎這點的話,那麼其實玩IES也不必在乎那所謂7g/14g的標準了
呃,我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就我上課所聽到的
義大利咖啡擋水的方式
與SES擋水的方式是不相同的
所以其實不應該會有通道效應

而老師的示範與廠商的影片
也沒看到有通道效應的產生
說S1 Dream是商用機是可以
不過喜華諾應該比較偏家用機吧

而具體擋水方式不同在哪
沒經過洪老師同意
個人不方便說
畢竟知識雖是無價
但其實是有價的
在無法確保不損及他人權益之下
有些個人無法判定是否是核心觀念的部分
就不便多說

而個人只是陳述
個人所看到且所學到的

當然老師、大師、權威還是什麼的
說的話本就不一定絕對正確
但目前在個人淺薄的資歷
我還是處於吸收學習
還未能自有系統的想法

總之,大致上我所學到的
(IES跟SES的課都上完了)
目前總結大致如此
接著就是等機器到
而不斷的累積經驗
再與前輩們討教了

perishedwing wrote:
就我上課所聽到的
義大利咖啡擋水的方式
與SES擋水的方式是不相同的
所以其實不應該會有通道效應...(恕刪)

可以說一下什麼是「擋水」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