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浮誇的風味標示你到底喝得出來幾種?

BBdog3388 wrote:
過去這十幾年CNC製造、磨豆機精度、各項科學分析工具,都有長足的進步。第三代精品咖啡浪潮前的設備、至少在『展示風味的細膩清晰程度』上、是遠遠不如最近幾年出來,使用CNC刀盤的高精密度磨豆機。


不覺得精度有非常高….另外以前的刀盤應該也是cnc?,不可能是手工吧,畢竟這cnc也不是很新的技術了
第二科學分析工具那是幾十年前就有的東西
不管你要說GC/MS、一般咖啡濃度儀(就是個折射率儀)技術都很有歷史了。
個人覺得就是咖啡浪潮下有市場就會有人炒作開發,像現在炒作刀盤等到了一定的極限,堅信會再開發新議題繼續炒作…. 背後一切都是商業…
hillside wrote:
這倒不一定。行銷手法...(恕刪)


是 但是菜鳥也許因為前輩的話被帶著走
您講到音響,不才也玩了二十幾年
光怪陸離的也看多了
所以對於定論跟建議較傾向保守看待
continuum wrote:
cnc也不是很新的技術


History of CNC machining


However, it was not until the Cold War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on was addressed. At that time, the company Parsons Works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U.S. Navy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its production line for helicopter blades. John T. Parsons then motorised the axes of the machines for making these blades. Working with IBM, he studied the possibilities of controlling these machines by computer. This w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NC machining method.

In 1952, Richard Kegg, in collaboration with MIT, developed the first CNC milling machine: the Cincinnati Milacron Hydrotel. Five years later, in 1958, he filed a patent for a “Motor Controlle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Machine Tool”. This was the commercial birth of this technology.
hillside wrote:
你要不嗅覺味覺不夠敏銳, 要不還沒被開發出來。
我也是不夠敏銳那一組的。
我認識一位有日本証照的烘焙師,她的嗅覺就真的非常靈敏。


問題在個人先天的嗅覺感官受器以及嗅覺記憶的差異,的確有神人
但是您如果了解感官品鑑系統 其實是有落差的
因為就算您朋友 也有可能上面寫橘子 她覺得是葡萄

我跟魚大也許就比較偏記憶連結可能比較弱
喝出有差異但常不知道如何形容
課程裡是建議多吃各樣的蔬果、堅果慢慢建立記憶連結
we543543 wrote:
History of...(恕刪)


謝謝
我查好像也是這樣只是沒您的詳盡
咖啡我覺得相對來說應用的鍍層技術算是比較新的?
we543543
pvd or cvd歷史查起來都是19世紀的事,應用於磨豆機刀盤就應該很晚近。
bakafish wrote:
有件事滿有趣的dit...(恕刪)

魚大您玩過音響的話對這種操作就不會太陌生
當然他們會有一套合理說法
不過其實對消費者來說
有預算覺得值 就夠了
音響不也如此 坑還更深 XD
continuum wrote:
上面寫橘子 她覺得是葡萄


這種差異有點大,雖然不同品種葡萄的可能性也有一些。

同為citrus分不太出來的機會比較大,畢竟就算同為柑橘類真實水果,不同品種有相似味道或相同品種有不同味道的可能性都有。

題外話,近年台灣水果改良覺得有點過頭,很多水果愈來愈失去自身特色,多數都太甜。
continuum wrote:
有預算覺得值 就夠了


風味影響大不大,價差值不值,大多是因人而異
自己覺得開心最重要
BBdog3388 wrote:
我是覺得那些給專業烘(恕刪)


這樣說也沒錯。
但最頂級的器材有頂級的行銷手法。

勞斯萊斯頂級車也有它特殊的行銷手法。
商業、生意,哪有絕對的?
continuum wrote:
問題在個人先天的嗅覺(恕刪)


你說的沒錯。

我的意思是有人可分辨出很多味道, 不必訝異。
但不同的人對同一杯咖啡,嘗出不同的味道(說法)也很正常。
不是甲說是香橙味就絕對是。
continuum
同意 的確是這樣 就連味覺也是 而且除了本身的敏感度 還有跟當時的身體狀況會是一個更主要的因素
continuum
人的不穩定性,所以才有電子鼻儀器的開發,只是我覺得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