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以下經驗:
同一豆子 同一粗幼 水溫 器材
手法上沒有太大變化
時間上亦差不多
但兩天沖出來的效果差天共地
第一天是平衡的
但第二天是偏後
petasky wrot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以下(恕刪)


基本上要有認知
豆子 風味從開封以後就開始衰退
和人是一樣的,都是走下坡。

現在手沖豆都找四分之一磅包裝的
看不懂TOP 5%說甚麼是理所當然的
1953li wrote:
基本上要有認知豆子 (恕刪)


其實還有一個根本上的問題

咖啡豆是有機體
嚴格來說每一顆其實都長得不一樣
你現在抓的一把和下一把其實都有不同的內涵
再加上磨豆機每一次磨出來的粉徑分布都不會完全相同
這一些不同加那一些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的滋味

對味覺嗅覺靈敏的人來說
每次沖泡成果不同是正常的

我覺得應該是要追求每一杯喝下去都有相同滿足感

當你去看畫畫
會說這樣畫不對那樣畫不對嗎

對咖啡滋味的追求也是要這樣吧

喝下這一杯時覺得好棒
就是對的
看不懂TOP 5%說甚麼是理所當然的
petasky wrot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以下(恕刪)

處於衰退期的豆子,每天的變化會比較大
接觸到的空氣越多衰退越快
當豆袋內剩沒多少豆子時,隔天就劇烈衰退很難避免
前段的味道香氣本來就容易跑掉,沖出來就變中後段明顯了

有的磨豆機對手沖參數或手法變化比較敏感
不要說都差不多,注水稍微分神一下就會有差異
尤其粉量少的時候,這次注水多個5g或少個5g,都是很大的差異
剛剛遇著一包淺烘硬身的豆子,沖煮時不太吃到水,請問細磨高溫快沖是否解決方法之一呢?謝謝
petasky wrote:
沖煮時不太吃到水

什麼樣的情況是不太吃到水?
bakafish wrote:
什麼樣的情況是不太吃到水?

我覺得他是在說粉磨細但是注水又太柔的時候,
那個介面張力讓水往旁邊走,穿不過粉層的那個感覺。
bakafish wrote:
什麼樣的情況是不太吃...(恕刪)


已經磨粗一點,悶蒸時狀態還好
但再注水時很快就水粉分離
有點水浸的狀態
一直用細水注繞快一點點 希望可以帶出個流速讓粉層翻滾,最後中心注水
petasky wrote:
已經磨粗一點,悶蒸時(恕刪)

應該是要先看原本的沖法,沖出來有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有過萃或萃取不足,再針對問題採取相對應的做法

咖啡粉內部的空氣排光後就會下沈
如果有一支豆子比其他的容易沈底,應該是因為烘太淺,豆子膨脹度小,孔洞少
粉的內部沒有什麼氣體,所以很快就沈了
我覺得要注意的是水無法進入咖啡粉內部,容易造成只萃取表面
在相同的粉水比之下,表面過萃,整體濃度卻又太淡

如果是這個情況,可以試試磨細一點,增加可供萃取的粉體表面積
流速慢沒有關係,浸泡式萃取的萃取效率較低,因此時間拉長不一定會過萃
硬要讓咖啡粉翻滾,我倒覺得反而可能容易過萃
而且停止注水後,它還是很快就會沈底

或者改變粉水比,減少總注水量
因為粉的內部如果萃取不到,相當於可供萃取的粉量變少了
那就沒有理由使用相同的粉水比

烘很淺的豆子,如果豆子很硬,應該就是膨脹少
遇到這種豆子,應該要品嚐看看有沒有沒烘透的味道,或香氣是否較弱
以前我覺得這種硬豆很特別,現在我覺得烘得好的豆子不該是這樣
bakafish wrote:
應該是要先看原本的沖...(恕刪)


是後段過萃
所以一直在想怎樣改變手法去取前段多一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