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chenhao wrote:
不好意思, 整個引用
不好意思,這段就是用來釣c大的
很多思考中的問題,回頭一看,發現c大都思考過而且都已經有答案
比賽的話,不管有沒有得獎,手沖選手手法或有差異,多數都挺機械化的(不得不),特別提46只是它可能是最容易重現,包括手法和風味,應該是最安全的選擇。
「標準」和「創作」,我都有興趣,特別是後者。前陣子研究了一下彈簧拉霸,發現那也不是我要的,我大概會死守全手動拉霸到老,真老到拉不動再想其他替代方案。
Davidkswang wrote:
原來對沖一杯與沖二杯不以為意,但經過幾天老覺得咖啡沖出來的品質變化差距不小...(恕刪)
chan.chenhao wrote:
以V60來說, 若是所有水都是垂直向下, 則使用粉越多(粉越厚), 是否手法不同(是否有擾動粉), 會導致各深度的粉的萃取會有不同?...(恕刪)
we543543 wrote:
推拉高萃取率其實和...(恕刪)
Daniel WYS wrote:
大濾杯、少粉量這點很有意思,可以在注水時稍微繞圈就幾乎能覆蓋所有咖啡粉,讓萃取時粉層上下的萃取均勻度趨近於一致。所以當我需要沖泡40g來應付多人飲用時,我寧願分成二壺20g來沖泡,當我需要沖泡30g時,我寧願分成二壺15g來沖泡,這樣可以比較好控制流量及提高萃取均勻度,也比較容易達到我預設的濃度及萃取率,沖泡口感也會比一次沖泡大粉量來的順口許多。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