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這台磨豆機有興趣
剛好朋友想買,他就直接下單出貨到我這給我先玩,大感謝

因為已經有人開箱過了,外觀部分我就簡單說一下
磨砂的外皮還滿粗的,摸起來像砂紙,入豆口也是一樣,差別似乎只是沒上漆
用一段時間後我想入豆口這邊可能會比較容易變成咖啡色
小飛馬601N體驗

60mm刀盤,游標卡尺實測59.7mm
刀盤外緣細長條處為平面,中間間隔處是斜坡
由於刀盤小,實際看起來平面處是非常細窄的
小飛馬601N體驗

細窄的平面和之間的斜坡構成鋸齒狀,跟Mahlkonig Guatemala有幾分相似
小飛馬601N體驗

磨豆室,這個車出來的內壁用手摸有一圈一圈的紋路,不知道會不會容易卡粉
小飛馬601N體驗
刀盤上方原圖截一塊來看看
小飛馬601N體驗

沒有歸零,以出廠狀態直接開機,調到最細刀盤不會互磨
猜一個刻度3,沒有試磨直接磨14g
磨到最後稍微有一點進豆困難的現象
拿吹球從豆槽裡吹到沒有磨豆聲為止,關機再開又有磨豆聲
關機再開兩三次,確定沒有磨豆聲了,拿掉豆槽再吹入豆口,又出現磨豆聲
看來旋轉刀盤座的進豆螺旋可能高度不夠,有些豆子或碎豆撥不到
吹到沒有磨豆聲為止,實際出粉13.7g,有0.3g卡在裡面,所以再補兩顆豆子湊14g
因為有RDT,沒有噴粉現象

磨完14g的狀態
小飛馬601N體驗
小飛馬601N體驗
小飛馬601N體驗

豆子是我自烘的草莓沃卡日曬
因為幾個月來都是這支草莓沃卡與水風鈴輪流烘
嚐試各種烘法,所以這支豆子的味道我很了解,如果出現瑕疵會是什麼樣子也很清楚
這一烘是我的自信之作

刻度3磨出來目測粉偏細了
以origami濾杯搭白牌KONO濾紙(V60 01大小),四六沖法
第一次注水時,水有浮在粉面橫向流動的現象,但很快就滲透下去
濾杯下水的流速還是滿快,一直到最後一次注水都是濾杯水先流完在等下次注水時間
磨出來的乾香跟我用Guatemala與Lab Sweet都不一樣
原本的莓果香變成香料調性,而且有點悶,發散感弱
沖好之後喝起來也悶悶的,放在桌上也感覺不到飄出來的香氣,真是奇怪
使用ATAGO測TDS計算出來的萃取率有22.2%,不低,但並沒有什麼瑕疵
比之前用EK43S,以及去名店喝EK43S磨的,老是覺得喉頭苦感殘留要好多了
可惜就香氣不夠上揚,不夠囂張,但是滿滑順就是
也許是萃取率太高,畢竟我用那兩台磨豆機也沒磨到那麼細,萃取率都在21.5%左右

為了對照是不是萃取率太高的關係,我把Guatemala也調到差不多的細度沖一杯
萃取率剛好相同,結果乾香與喝起來的調性都沒有變,只是味道變得更重
第一次注水沒有飄浮現象,也許這是因為601N的刀盤太新了
從最後一次注水前後,濾杯裡的水流完的時間來看,下水流速不相上下
Guatemala的味道是屬於狂放型的,在滑順度上就沒有601N好

這支豆子使用601N的合理粗細推斷在3.5,不過我在清乾淨後選擇直接退到4
主要是要看它在磨粗時的出粉狀況
果然最後出現一坨細粉
據說是直立刀盤會有的狀況,我的Guatemala確實也有一點
小飛馬601N體驗

把粉攪拌均勻後再沖一杯,萃取率是20%多
這次第一次注水沒有飄浮了
乾香和溼香也有修正回來大概一半吧,悶悶的感覺也減少很多
不知道用3.5會不會又跑回去一些 XD
又或者隨著刀盤break in會表現更好
感謝分享!

新款的601n最近似乎蠻紅的
刀盤看來漂亮
價格也不算太貴
聽說還能兼顧磨Espresso...
bakafish wrote:
最近對這台磨豆機有興(恕刪)

最近也是有在看這台磨豆機說,有一些小細節部分還是有些疑惑,敗漁大開箱文.終於可以一窺究竟.
感謝詳細的心得分享,
我也稍微補充一些從12月至今的感受。

首先是研磨部分,我也認為會有磨不乾淨的感覺。需要重複對入豆處用吹球,再重複開關機把殘粉磨出來。不過如果不太介意的話,這個動作我認為只要做一次就好。

二是刀盤上的清潔部分,目前我已清潔過三次。我認為這台刀盤最難清潔的地方在刀緣處,那邊因為刀盤密集銳利,用基本吹刷是清不掉的,我自己是用睫毛刷,開架美妝店,五金行都買得到那種便宜貨,一個刀緣一個刀緣慢慢刷。其他清潔方式同臥式馬達的機種。

三是磨砂底座的部分,這個是我覺得平常使用最麻煩的部分。雖然顏值提升,但磨砂材質在每次研磨超容易卡粉。我是用完一定會全部清乾淨的用家。原廠內建給的刷子太粗糙,我後來又去買了一個比較軟的油漆刷來刷,磨後清潔就舒服多了。

最重要的研磨表現,我自己是相當滿意。我通常用4-4.5,聰明濾杯用5。不過肉眼看的話,5開始的粉徑感覺就有點不平均了。
最後那口細粉這件事情同樣架構的600N/小富士/Kalita也都一樣,細粉的比例跟研磨粗細比較沒關係,跟烘焙度比較有關係,淺的豆子用這種架構的機器細粉量就是一定比烘得更深的還多些

所屬不明 wrote:
感謝詳細的心得分享,...(恕刪)


手沖調5其實還能接受,也比大部分手沖的單品手磨的均勻度好一些,但是4-5之間(雖然它屬有段,但還是可以不分段細調)比較適合手沖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我不知道最後出來的細粉原因是什麼
但是我的Guatemala即使也有這個現象,整體細粉量也極少
所以覺得那跟整體的細粉量無關,也不太在意這東西
這次沒有做篩粉測試,是因為我的豆子存量不夠
沒有辦法跟其他磨豆機比對,就失去篩粉的意義
從手沖的過程和結果來看,濾杯下水快,萃取率超過22%也沒有瑕疵
細粉量和整體的均勻度(粗細分佈)應該都是不錯的

調越粗看起來會越不均勻是一定的
一般磨豆機只能保證磨出來的顆粒不大於刀盤間距
但沒有辦法保證小於刀盤間距的粒徑的一致性
所以刀盤間距越大,出粉的粒徑分佈範圍就越大,當然就越不均勻了

細粉的比例跟研磨粗細還是有點關聯的,不過的確跟烘焙關聯度較大
但是磨淺的細粉多,還是磨深的細粉多
我的篩粉經驗是磨深的比較多
之前在國外論壇看到的說法是,細粉是在每次顆粒破碎時產生的
就像把餅乾掰成兩塊一定會掉碎屑一樣
深烘的失水率較多,質脆,所以碎裂時會產生較多細粉
不過這不重要啦,除非真的是因為細粉多到會產生瑕疵味道才需要去處理
而這種萃取產生瑕疵味道的情況,往往不是細粉這個單一因素

我的刻度沒有歸零過,也不知道原廠出廠有沒有統一的調整
所以我用的刻度看看就好

今天上午做了一杯espresso,等會再寫
磨豆機清乾淨,沒有歸零,直接以最細刻度1磨18g
實際出粉17.4g,殘粉0.6g

IMS B66濾杯,18g粉餅算滿厚的,大約是58mm濾杯20.5g左右了
我覺得看起來是滿細的

填壓時tamper頂端還高出濾杯約有0.5-1mm,根據經驗,有這個現象的磨豆機均勻度都不差
但這就表示粉餅密度小,加上Rossa PG萃取流速本來就比較快,直覺這個shot流速會過快
果然不到20秒就萃到40g了
但是因為夠細,這杯SOE的色澤和味道都很不錯,一口乾了,忘了拍照
對了,先前刻度3的乾香變調,這回刻度1倒是很正常
刻度3那個靈異事件我想就不用追究了

追加幾顆豆子進去,實際出粉18g,來看看磨完18g espresso的內部是什麼情況


刀盤上卡的粉還好,這通常丟幾克豆子進去磨手沖的粗度就可以清出來
因為只磨一杯,粉沒有卡得很死,用毛刷就可以刷掉,如果卡死我都是用牙刷去清

這邊有個小細節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一點
上圖旋轉刀座的轉軸裡面有個階梯,是裝彈簧用的
回頭來看第一張圖,組裝起來的樣子,這個露出彈簧的間隙會導致有些顆粒跑進去


刻度盤與磨豆室之間卡的稍微多一點


擠壓出薄薄的一片粉


本來是打算看一看就裝回去,然後丟一點豆子進去粗磨看清潔效果如何
結果拍完照就一個順手清乾淨了

忙到剛才才去清洗Rossa PG
因為Rossa PG萃取後的粉餅很乾,可以看清楚萃取後的粉餅表面
仔細看了看,並沒有明顯較粗的顆粒在粉餅表面
也說明了均勻度是不錯的
去茶水間沒帶手機,沒拍照
感謝詳細的心得分享
正在考慮要入手呢
好厲害的咖啡達人專業分享文章
分享一下自己平常使用經驗
淺焙耶加雪菲20g用601n研磨完後
再用篩粉器去除細粉
通常實際倒到濾杯的大約17.5g左右
給大家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