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入手一台營業用的咖啡機
之前我自己喝都是17g粉 雙杯濾杯 粹取27秒左右 得到32g的咖啡液
本來一切都很完美
結果昨天我有個朋友說他不能喝太多咖啡
我想說那就咖啡粉放少一點 我記得14g 只有萃取20秒 但卻得到了40g的咖啡液
雖然感覺咖啡液比平常水了一點, 但可能得到的咖啡液更多的原因 覺得拿鐵味道更強

我大概知道可能因為咖啡粉減少導致壓力層減少=咖啡液增加
所以改變濃度, 減少咖啡粉的量這是錯誤的做法嗎?
文章關鍵字
先不論有無個別最適化,水粉比3:1與2:1沒有對錯,前者接近義大利參數,後者則是義大利以外的地區習用。

水粉比較高,相對容易拉高萃取率(雖然濃度會稍低),後段風味比例較多,可能是這部分造成「覺得拿鐵味道更強」

「不能喝太多咖啡」,減粉是對的方向。如果對現有參數操作很滿意,不想動,不一定要真的用少一些粉,用少一些咖啡液就行了。之前在咖啡店點卡布,店家只用單邊分流嘴的咖啡,另一半捨棄。
可能是萃取率上升的關係。
濃度跟萃取率的不同你可以google一下就知道。
we543543 wrote:
先不論有無個別最適化(恕刪)


大大我想請問一下, 如果萃取咖啡液的部分
我原本18克的粉我電腦設定是27秒結束
在咖啡粉一樣的狀態 我第二個按鍵 我改成 設定20秒結束
這樣是正確的玩法嗎?(咖啡液應該會少8g左右)
Birmingham Uni wrote:
原本18克的粉我電腦設定是27秒結束
在咖啡粉一樣的狀態 我第二個按鍵 我改成 設定20秒結束
這樣是正確的玩法嗎?(咖啡液應該會少8g左右)


目標如果是14g豆取32g咖啡, 理論上時間與粗細都必須全部重來。當然也可以粗細不動,只少取8g, 畢竟咖啡要喝過才能判斷接不接受。

(又或者18g取24g咖啡,粗細不變,直接減時間,是有這種玩法,ristretto, 好與不好,一樣只能用喝的判斷,冷暖自知。)
也許是因為咖啡液量變多,鮮奶量相對要減少的影響
我自己的理解是,有時候單喝濃縮,要放嘴裡品久一點,甚至要用舌頭去頂去做類似咀嚼的動作才比較能喝到風味,如果是加水的美式,喝一口就知道味道了

如果從圖片來說的話,你在手機上看4K畫質,跟200寸的螢幕看4K畫質,哪個你比較能體會到效果?

有時候加水味道不一定會變淡,反而更可以喝出會到

以上想法不一定正確,純屬個人體驗
cheng his wrote:
加水味道不一定會變淡,反而更可以喝出會到


這是文字敘述方式的差異。

加水稀釋的確可以將味道分離更清楚,但就我自己的敘述,這是變淡沒錯(實際濃度也變淡了)。

濃度越高,很多味道擠在一起,不習慣的話甚至會誤判。比方明明是酸爆,卻判斷成苦爆。咖啡萃取的調整,很依賴感官最終判斷,無法判斷或判斷錯誤,就無法往自己想要的方向移動。

樓主的狀況我比較偏向是後段風味的提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