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了十來年了以前好便宜,500元上下(或人頭100)有溫泉的頂多900以上是指1家4口(1帳)最近可能是因為fb、ig打卡盛行,導致露營人口爆增又搞到【爛墾~國土保護戰】~上了新聞~就更夯了隨便都要800~1000(一堆荒地什麼都沒有)、有泡湯的1400起(漲到--不如再貼一點錢,去住民宿)搶手的營地都要提早預約(唉),甚至還要在電腦面前搶(搞什麼)這一年來,家裡都不太想露了,都給你們吧
MarcelLai wrote:最近臉書好友越來越多...(恕刪) 從「去墾丁不如去沖繩」開始的吧有家庭的,全員帶出國很貴,但國內的旅館又一直漲,不如投資買帳篷,拆裝帳篷的過程還圓了大男人的玩心,還能躲到山裡放空、手機沒訊號理所當然不用接(公司)電話,小孩也能野放。都總比躺在旅館看電視要好。
12.3年前.車隊車聚開始盛起.有幾隻專門露營的車隊在團露.加上幾間用品店的推廣.7.8年前.全省已有20多團露營車隊在糾團露..接著在部落格.FB的推波助瀾..露營圈版圖開始擴大.近5年.營地擴增5倍以上.感覺跟瘋騎腳踏車一樣..巔峰已到..
露營文化的興起,其一是SUV車的盛行,其二是台灣的汽車越來越多,走到哪裡到處塞,逼得大家不得不改成定點式的遊樂,但定點式的遊樂要嘛就是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六福村等大型遊樂園,不然就是度假村型的飯店,但是這些地方也沒辦法常去,最後就發現露營是一種別有趣味的休閒方式。露營不一定省錢,拆收帳蓬也挺費事的,家中跟汽車都要有空間堆放設備,客觀環境跟心理因素都有一些進入障礙,但是不用一直塞在車陣中,也不用擔心停車問題,比起全家人開著車一個景點接著一個景點奔波要有趣多了,我認為這是露營文化興起的其中一個原因。
父親曾跟我說,在民國五十年,星期六的白天班(他在衡陽路開店)還沒上完,就要趕快派店員先去熱門的地點"佔位"(那時流行野營,少去付費營區),下班後同事們攜家帶眷地趕去會合,隔天(星期日)再回來。露營文化...說到文化,其實,以前台灣還有"打獵文化"。有部老國片"王哥柳哥遊台灣",裏面就有提到打獵這種"休閒活動"。家父在民國四十多年,村莊朋友找一找,就往五堵深山一鑽,一起打野味(用弓箭跟原住民用的那種粗製獵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