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e KD 14 「Black/White」開箱與科技介紹
鞋盒部分在前段時間發布的開箱文章已經有搶先介紹過,這邊就容小編直接進入鞋款的開箱。KD14全鞋部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鞋身上造型特殊的綁帶,且整體輪廓雖然還是取材自KD 13的概念,但流線感、大膽面料選用與豐富配色,給人一種KYRIE系列的既視感,原因就是這次的KD14確實就是由KYRIE系列的首席設計師Benjamin Nethongkome來操刀的。

跳脫配色的邏輯,使用大膽的撞色搭配,就是Benjamin Nethongkome團隊對於年輕化球鞋的設計主軸,本次實穿上腳的KD14的配色儘管依舊名為「Black/White」,但騷包程度倒是過去沒辦法相比的,鞋面類似花豹的斑紋,與半透明的綁帶結合,KD本人在第一次穿著KD14公開亮相時也是穿著這款配色。

在這次「Black/White」配色中,類似花豹斑紋的鞋面確實相當搶眼,這塊面料採用多層次且有彈性的網布組成,鞋面內側的小型Nike SWOOSH刺繡,則維持上一代的設計細節。

中足半透明綁帶無疑就是KD14全鞋的核心科技,半透明的軟膠材質也讓設計上添增更多彈性,像是在「Black/White」配色中,就可以從外側看到內裡的KD簽名字樣。

中足綁帶的另一項特殊設定,就是內側的柵欄型結構,或許已經有版友想到Nike的經典跑鞋款式Air Presto,根據官方消息指出,這樣的設計靈感確實出自於Air Presto,而且有趣的是,KD個人的愛鞋清單中也確實有Air Presto,過去於公開場合亮相時也曾經實著幾雙特殊配色的Air Presto出席,或許是因為他對這雙鞋有著特殊的情感,所以才將這樣的元素加入到自己的簽名鞋款中。

橡膠材質的綁帶,內側一路延伸至中底與其進行連結,而為了避免這塊連結的區域顯得單調沒質感,設計團隊也壓印上14的符號,從這樣創意、活潑的細節處理上,正好可以看到Benjamin Nethongkome透過許多icon呈現鞋款細節的年輕化風格。

鞋舌體積適中,內裡有足量的記憶泡棉,正好處於包覆住腳踝前端的程度,上頭有著高辨識度的KD系列標誌。

曲線型的綁帶造型,呼應外側的大型SWOOSH標誌,表達出年輕化的氛圍與速度感。

翻開中足綁帶後,可以看到完整的傳統式鞋帶系統,標準的六孔鞋帶孔搭配具有彈性的圓扁型鞋帶,與KYRIE系列確實有相當高的相似程度。

中底配置部分,重點是延續KD13受到好評的腳感,因此同樣使用進階的Cushlon發泡材質加上全掌Air Zoom Strobel,外側邊的橡膠穩定片上有Air Zoom的標誌,但由於包覆面積不算大,加上多數內嵌至中底,所以應該是造型取向居多。

鞋筒內裡並未有分塊式的記憶泡棉來補足雙踝關鍵部位的穩定性,反而是偏中高筒的內裡加上足量的記憶泡棉,這項設計幾乎也是延續自前一代的KD 13。

相較於細節、輪廓與配色鮮明豐富的前中足,KD 14的後跟顯得樸素許多,穩定片本身是內嵌至鞋款之中的,外側則加上異材質強化穩定性。

兩腳鞋墊壓印上KD系列的專屬標誌,或許在未來更多配色中可以看到特殊的鞋墊與之搭配。

KD14的大底輪廓維持過去系列作品中,整體偏細長、但前掌觸地面積寬大的模樣,另外這次也將挖空式的設計重新運用到中底區域。

前後掌的刻紋方面都是使用線條作為主體,根據不同方向的受壓力來做出延伸,中足部分的挖空處則可以看到鞋款內嵌在Cushlon發泡材質中的抗扭轉片,上方同樣有壓印KD系列的標誌與其字樣。
- 前掌
- 中足
- 後掌

Nike KD 14 「Black/White」評測報告
接下來為各位分享一些近期實穿KD 14的心得。首先這雙鞋儘管加上中足綁帶的設定,但上腳過程並未更加複雜或困難,與前一代的KD 13相似屬於相當親民、合腳的造型,只要將魔鬼氈的中足綁帶拉開並繫緊鞋帶後,最後將綁帶重新調整到位即可。在最後階段調整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這條綁帶的彈性屬於偏高的類型,甚是比起過往實側的KYRIE系列都更高一些,綁帶的黏貼位置明顯會影響到整雙鞋在中足處的包覆性。

基本的運球處理對於小編這種地板流的後衛而言是最常做出的動作,KD 14的靈活性相當討喜,儘管是中高筒的配置,但本身對於雙踝的包覆性是舒適取向的,唯獨要注意的是,整雙鞋上腳後實戰的戰鬥感並不如前一代明顯,反之是更強調在穩定性上的表現。

內側的綁帶存在感頗高,當把綁帶繫緊之後,內側會牢固地緊貼著鞋面,對於雙足內側而言的包覆性是相當足夠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支撐性是其優勢之一,不過若是腳型為超寬楦的版友,或許會感覺到略緊,這部分就可以考慮試穿大0.5碼的鞋號試試。

全掌Air Zoom Strobel氣墊為整雙鞋帶來一致性的回彈感,從收球後跳躍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整雙鞋幾乎是零死角地提供反饋感,且一塊式的設計也讓動能傳遞比起分塊式氣墊流暢許多,但隨之而來的是中偏高的重心,對比前一代KD 13的腳感而言,這部分確實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習慣穿著分塊式Zoom氣墊的版友而言,應該會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KD 14雖然是單層的氣墊配置,搭配Cushlon發泡材質,但由於鞋面為多層次,以及中足處加上的軟膠綁帶,所以重量上不具備太多優勢,大概就是平均值的重量(與KYRIE系列相同),不過全鞋的重量配比相當均衡,起跳過程不會感覺到拖泥帶水,像是小編這種已經穿習慣中高筒籃球鞋的球友而言,穿上後反而認為KD 14是屬於偏輕量的類型。

這邊也要說到進階的Cushlon發泡材質,設計團隊所設計的中底造型厚薄度適中,踩踏上不會有任何異物感,至於鞋舌部分的存在感其實比起視覺上更強一點,會有明顯包覆住雙踝前側的感覺,所幸幾次實戰下來對移動上的干涉並未太過強烈。

嘗試KD招牌的急停跳投,KD 14在處理急停的部分算是游刃有餘,除了因為中足綁帶可以為鞋款提供額外的穩定性之外,中高筒記憶泡棉的保護度也讓我在做出各種變向後的急停動作時更加安心。
- 圖一
- 圖二

回彈性一直都是Zoom氣墊的強項,Air Zoom Strobel氣墊的另一項優勢在於整合性,將合理、好駕馭的回彈感,透過鞋底傳遞給實穿者,除了起跳時提供動能,落地時也有足夠的緩衝性,讓人可以專心在球場上的競技表現。

由於多層次的原因,本身鞋面就能擁有滿足運動所需的包覆性,且鞋身版型偏細長,所以就算面料本身的彈性不算是太過強烈也無傷大雅,至於這塊面料的透氣性就屬於適中水準,脫下鞋款後,雙足也不至於太過燜熱,只要將鞋款放置於陰涼處蔭乾即可。

中足的抗扭系統是KD 14整雙鞋的骨幹,有趣的是,直到上腳後才發現這塊抗扭片的位置其實是更為靠向後跟一些的,實際踩踏會感覺到整雙鞋被一股平行的力量乘拖著,這股安心感無疑是令人討喜的,個人猜想這樣的設定也是為了讓大傷初癒的KD,能夠更加安心的奔馳於賽場。(而且KD本人又喜歡穿著偏大的鞋碼)

最後分享一下這塊鞋底的抓地表現,近期三次實穿上場都是在戶外的PU地球場,儘管砂石細礫偏多,但就抓地表現上仍舊沒有太大問題,線條型的刻紋在處理橫向的急停動作時特別出色,完全有咬住地面的感覺,這應該也是針對球星打法特點而作出的設定,而且刻紋本身相當深,且首發配色「Black/White」的橡膠材質為DRX,為耐磨性額外買了一份保險。

總結
Nike KD14在今年(2021年)中旬上市,儘管台灣沒有過度的宣傳,但經由網路的評價仍可以看到這雙鞋的優評仍明顯大過於差評,Benjamin Nethongkome設計團隊確實帶來更年輕化的細節處理與豐富配色,至於實戰表現上,則透過延續前代頗受好評的配置,來表達這雙鞋的高度實穿性。

若你近期正在尋找一雙新穎的球星簽名款籃球鞋,或是本身就是KD的粉絲,對於鞋款的需求除了靈活、反應之外,也希望兼顧到舒適與保護取向,那麼KD系列的最新作品KD 14或許能滿足你的期待,不妨趁著假日,到全台Nike實體店點試穿看看吧!
協力拍攝:Ha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