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幾個建議
1.關於二拍的問題
如果二拍打水兩腳連動 表示你太用力踢水 再來就是平衡出了問題
如果二拍打出水花 代表身體尚未轉動你就開始踢水
二拍打水 記憶方式一 哪隻手在前面滑行 哪隻腳動 方法二 哪隻手做三角形 對邊腳動
二打打水不是踢水概念 而是將腳放鬆拉直的概念 踢完就不要再動了 不然滑行會受到影響

如果入水有有水花 表示入水角度太低 所造成 改善方式 一 你的頭看地上 二你的腰未放鬆

希望對你有幫助!!

FISHLIKEaska wrote:
給您幾個建議1.關於...(恕刪)


是的,收到,瞭解ing..

會特別注意教練指示的重點.
這次,有輪流試揹兩個大小浮標下水,怎麼游,多少腳都會絆到踢到,還在納悶中?
怎想,也算不到平常苦於下沉,而此次卻是太高?
關於背浮標怎麼不卡腳的方式跟herman大分享一下

但是我也是看別人做的,自己沒試過

前幾年去泳渡澎湖灣,前面出發的菁英組

是把浮標綁在腰上,像尾巴一樣垂著,沒有拖一條繩子出來

參考看看,無效不負責

archchu wrote:
關於背浮標怎麼不卡腳...(恕刪)

感謝分享。
2006,在大陸比三項,游的是水庫,大會突宣佈,一定要浮標才能下水,並提供浮標。
有人幫綁上,就下水了,游起來卻也一點感覺都沒有。那是我第一次背過浮標。
不過,我是游蛙式。
沒關係,海泳活動非競速,悠晃悠晃就好,不礙事的。
所以,昨天就敗入"swim 4 health"那種浮球,大支的那種,用借的就好。

herman156 wrote:
哪隻手在前面,而且正在抱水推水,打同邊腿就沒錯.
問題是要你能控制...恕刪)


Sorry, 昨天在看環義,一時看錯了,以為同手同腳。

剛才再看了一下,有看到左手空中移臂時,右腳開始彎,不過
左手一觸水,右腳早已完成打水了 (伸直),接著只好左腳再補一槍來幫助身體旋轉,也就是打水時機太早了點。

記得 Shinji 有提過,打水時機 (腳伸直)的時間點是在入水同時或入水之後,如以下影片。
不過即將上場了,也就不用急著改,自由式本來就是很自由,4 beat 也不錯啊,不過如果左腳綁一下鉛塊,那就更完美了。

hip drive

runomic wrote:
Sorry, 昨天在...(恕刪)

怎麼 run 大也對單車有興緻來著 ?
我大概n年沒看過單車賽事了。

依您所言,我一直苦惱的效率問題, 我想我應該在打水與手推水的 timimg上下工夫。
不然,在怎麼游,還是這樣啊。

感謝建議。我會儘快再拍一次泳池的。
mobisucks wrote:
請教一下阿基米德應該沒有在浮力的公式裡面加進泳池跟開放水域的參數?...(恕刪)


阿基米得原理好像有考慮到開放水域喔!
浮力 = 被排開的液體體積 x 液體密度
由 Herman 大大的親自實驗,河水 (湖水)浮力比泳池水來得好,所以推論河水 (湖水)的密度大於泳池水。
應該是防寒衣造成的啦,淡水的密度應該差不了多少,又不是海水跟淡水比。

我要說的是,純就水域深度與浮在水面上的人受到的浮力的關係來講的話,水域深度是不會影響浮力的。如果有這種感覺,那是錯覺。

Apple=王道 機器人=抄襲 窗戶=死定

mobisucks wrote:
應該是防寒衣造成的啦...(恕刪)


我一整個冬天,差不多到四月底,都是穿防寒衣在泳池.
雖然沒有 video,但以我待在水裡的頻率(一週四,五次),腳有沒有打出水,自己很有感覺才對.

最近會找時間,再拍泳池的 w/without wetsuit,來看姿勢異同?

水深問題,我也想過是否錯覺問題. 因為我也曾在大安運動中心的60cm淺池練過動作.
但但但,這個 topic 還是到潛水版,或更有見解 ?

照M大所提,的確是同樣密度狀態下,水深淺與浮力無關

個人經驗是淺水池因為水深不足,往往會有水不穩定的問題
常常會導致同樣的動作,在淺水池吃水比較深,不易保持平衡穩定
因此在淺水池游久了,潛意識會動作比較偏向幅度小、瞬間出力大
同時豎脊肌跟下背會比較收縮,往往一換到深水池
就變成"兩頭翹",常常不是踹破水,就是前刺深度不足

由深水池換到淺水池,就變成手挖太深
不然就是划水力道太大,會劃破水沒有加速性

水深淺的確會有很明顯的感受不同
是要以其他的名詞來解釋這個現象
而不能用浮力這個名詞?
(俺也不是理工專業的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