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從比較直觀的外觀變化說起,這次YZF-R7改款的外觀改變主要著重在車頭正面的設計,有別於前代車型更接近YZF-R6視覺感的風格,本次改款後的車頭造型其實更像是一台瞇起眼睛的YZF-R15v3,倒不是像了小弟就降了格調,R15v3的車頭造型確實相當平衡,而YZF-R7不透過兩側燈具作為主照明,同樣採用眉眼式日行燈具,搭配上兩側黑色內裝的延伸,頗有機器人動畫中的裝甲感,車頭下部的導流板設計也變得相對平直。
本來位於兩側整流罩上的方向燈改到後照鏡上,每邊三顆燈珠,而依照山葉目前的開發策略,本就運用了大量兄弟車款零件組成的YZF-R7,如無意外這組後照鏡也是從YZF-R6流用而來,如果風鏡設計沒有改的話,其實風鏡本身也可以流用YZF-R6的部品喔!

發動車輛後可以看到日行燈透過燈具設計,巧妙地將原本一直線的日行燈轉變為雙邊四眼的造型,有別於前代的優雅,看起來格外兇悍,也更有生物感,而大燈部分則換成新設計的LED燈具,一甩過去被許多車友嫌棄的口球燈造型,新大燈看起來更有跑車的感覺,而設計師也透過頭罩與兩側黑色內殼件的分色,讓新YZF-R7的車頭看起來更纖巧俐落。
而大燈之所以向上移動到後照鏡上,相信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車款定位上的微妙轉變,過去YZF-R7主打的是公路與賽道共享的騎乘樂趣,不過隨著近年並雙跑車賽事逐漸增加,YZF-R7在賽車場上的運用比例也逐漸升高,在新設計中只需要移除後照鏡就能連帶移除方向燈,為賽道日玩家與賽事用途提高了便利性。(不過如果倒車,後照鏡的維修費用就更可觀了。)

除了車頭之外,其實整流罩整體也有變化,有別於前代強調靈活感,較為碎形的設計,本次改款中山葉也將側整流罩改為封閉性更高、整體造型更為「完整」且平直的設計,之所以說更完整,是因為前代車型在側整流罩部分運用較多肌肉感的弧線,加上巨大的散熱開口,視覺上相較之下比較破碎,而新車在開口部分縮小許多,反而更著重於高低壓區的抽氣效率,下整流罩部分的開口有變小很多,而這些都讓新款YZF-R7看起來更銳利。

車尾部分看起來輪廓跟前代差異甚巨,雖然同樣加入了車尾殼件整流的空力概念,但可以注意到車尾兩側殼不再向前延伸到車尾底部,而是採用懸浮式分件設計,並運用大量的黑色車尾車殼來降低車尾的份量感,而幾個月前上市的七代勁戰其實也運用了這樣的「視覺魔術」,讓整車的厚重感進一步降低。

懸吊與制動系統雖然大量沿用前代零件,但除了外觀與大燈外,本次山葉還把YZF-R7的輪框進行升級,本次改款中輪框換成了山葉專利輪框生產技術的「旋壓鑄造輪框」,能兼顧輕量化、強度、耐用性能多重考驗,原廠配胎也換成了發表後大受好評的BATTLAX HYPERSPORT S23,以取代設計上不進理想的S22。
而懸吊系統其實也有改進,本體仍是41mm的KYB全可調倒叉,但內構部分為了提升阻尼系統的運作速度,在前叉活塞連桿的部分改採用輕量化的鋁合金製品,如此一來就能解放阻尼系統的作動效率,由小至大能處理的震動範圍更寬廣。

雖然包得很緊,但車架部分同樣有升級,本次升級著重在調整不同區域的管材厚薄,並在適當位置進行補強,原廠雖未強調升級幅度,但是可以預期新款YZF-R7將能提供更敏捷、更直接的路感與操控回饋,不過這樣的升級方向也會讓人擔心是否犧牲掉舒適性。

別擔心,大家想到的問題,山葉也想到了,過去YZF-R7常被人詬病騎乘姿勢過於「戰鬥」,尤其是把手位置不只低,還遠,手稍微短一點的車友往往會面臨跨上了車、抓了把手,卻沒什麼空間左右轉的問題,而這次山葉針對把手的位置做出提高、向後靠的調整,改善了上半身的騎乘姿勢,而舒適性問題則交由新設計的坐墊來解決,而且同時還降低了座高,從835mm小幅下修到830mm,別看這5mm微乎其微,這可能是身材嬌小的騎士跨不跨得到的關鍵啊!
- 把手設計

- 坐墊造型

油箱部分也經過重新設計,大抵輪廓雖然與前代相似,但主要針對夾靠性與騎士換位時的順暢度做出調整,可以看油箱後部靠近大腿內側的位置改成更平滑的曲線,並且改掉了油箱上部線條過於外擴,導致側掛時膝蓋會因為油箱造型卡住大腿,使得騎士難以把身體重心趨前的問題,新設計能更好的適應新世代趨前轉向的騎乘風格。

而本次改款重中之重的,就是全新導入的電控系統以及新版的5吋TFT儀錶(來自新款MT-07),隨著兄弟車型MT-07改款導入電子油門,新的YZF-R7也從善如流,不只換上了系出同門的儀錶,搭配六軸IMU的電控系統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敲碗許久的TCS一舉升級成SCS後輪滑動控制系統(配合傾角以動態滑差率穩定後輪),還有三段騎乘模式可調,此外更有前輪浮舉控制系統,甚至還導入了起步控制系統,雖然與更激進的Launch Control可能無法完全比擬,但是同樣能在賽道活動時奪得先機。

新儀錶當然要有新錶面,雖然個人認為前代那種YZF-R1風格的「競技感」錶面更帥一點,但新設計的錶面則採用了直觀的虛擬指針式轉速錶及數位時速顯示,目前尚不知是否有其他錶面可選。
此外可以看到儀錶下方多了一排功能,騎士可以透過手機與車輛連線,並透過專用APP來調控儀錶大部分的功能(包含車輛電控系統的微調),更可以使用導航功能,讓YZF-R7不只下得了賽道,還能用來出遊旅行,當然也可以透過新款的多功能複合式把手開關來控制,端看使用需求決定。

視線從儀錶往下移動到三角台,講了這麼多新玩意兒竟然還能有驚喜?!山葉這次把前代為人詬病的三角台設計做出了視覺上相當有感的更新,本來只是淺淺的挖上幾條溝的三角台現在終於對標大哥YZF-R1,做出鏤空設計啦!
雖然挖洞的位置一言難盡,但是相比中置鎖頭配上要挖不挖的三角台造型,新設計更得我心。

最後來到引擎的部分,這次改款中並未針對引擎性能做出升級,但是滑動式離合器組倒是做出了設計變更,新設計的滑動式離合器在加速(A&S離合器在轉速提升時會對離合器片與壓板加壓,降低動力傳輸的損失)及減速時的流暢度比前代更好,雖未具體說明做法,但從機構上分析,可能是改進了輔助式滑動離合器的雙滑槽角度或形狀。
而隨著電子油門的導入,YZF-R7終於也配備上雙向快排,這組快排系統是山葉第三代系統,換檔速度、準度都更勝以往,這或許要感謝Y-AMT的開發,讓其他車型也能用上更快更準的快排模組啊!另外,雖然不明顯,但騎士腳踏其實也做出了設計變更,新造型更接近YZF-R1的樣式,看起來頗具「精品感」。

搖臂部分則是與新款MT-07共用,為鋼製搖臂,新搖臂設計可以提升車輛轉向的效率與靈活性。

最後來看一下車色陣容:首先是七十周年配色版本,這款配色致敬了OW-02(YZF-R7 1999)的經典紅白塗裝,看起來真的超有感覺!可以看到車標部分也換成了黑金色的特殊車標;接著是山葉近年大量採用的標誌藍,也是四色中唯一採用藍色輪框的配色;第三款是經典的午夜黑,不過這次就不玩跳色設計,而是一路黑到底,車標則採灰色;最後是美國市場限定配色,搶眼的海藍搭黑色,中間還跳了個紫色跟螢光黃,車側的R7甚至是特殊設計。
- 七十周年45度

- 七十周年正右側

- 標誌藍45度

- 標誌藍正右側

- 午夜黑45度

- 午夜黑正右側

- 美國限定色45度

- 美國限定色正右側

大概,可能會進吧?
目前台灣山葉幾乎是把所有全球戰略機種都導入到台灣市場,加上新任總經理石村良太宣示要讓山葉在台灣市場重返榮耀,不只小排量機種要鞏固市場,中排量級距同樣不能放過,加上目前並雙跑車在台灣尚稱藍海市場,新車款上市五年不到就來了個這麼有感的大改款,想必是要好好服務一下國內消費者吧!
不過前代YZF-R7據聞尚有庫存,而新款YZF-R3也因為國內庫存關係暫時未於國內發表,隨著不合理的執法與不友善的法規,銷量趨緩的重車市場是否能容下這麼多的新車呢?

這車讓我好癢,有聽說有車友已經抱著錢去車行訂了,這麼帥又這麼強,你怎麼能說不?
我是大K,我們下次見!
感謝分享&介紹,配色真的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