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訓練完 不需要補充蛋白質?

VIC5168 wrote:
內行的也知道,以前的...(恕刪)


40樓的說了內行話了...類固醇,我還用暗示的~~~

吃營養品可以飛天遁地嗎???

這個也不能說內行都知道~~~應該說用膝蓋想也知道!!!

『La boy那個表弟..最近這幾年他有回台灣上過電視,,講難聽一點..他那個身材..以台灣練法就練不出來..何況還不吃高蛋白』...內不內行看這句話就知道了~~~

早期台灣營養品也不是很多種選擇,有吃的真的不多,GNC分店很少,力屋的KENNY也沒店面(後來在台北東區),健身房一間一間跑在推銷...聽的懂第一句算正常,第二句你也懂~~~內行
討論串已經由輔助品跳到藥品了嗎?

輔助品就是輔助品,不是大力丸,不可能吃與不吃就有很大的差別,輔助品最大的優勢在於方便,吸收效率好,謹此而已!

大家的回文有提到一點,練法確實就那些,重點在於國外的觀念把訓練,飲食,休息宣導的比較完整,做的比較徹底,所以喝洋墨水的華人在那種環境成長,吸收了那樣的觀念,當然會有那樣的身材。

反觀!國內普遍有這樣的觀念了嗎? 我拍胸部的講,很差!

很多人不知道一天要吃幾餐,多少熱量,蛋白質,碳水,脂肪的分配,輔助品的運用,自身的吸收效率等等,每天上健身房只知道要練,舉多重,舉幾下,幾組,休息時間都不知道!

我健身房裡面的有一個要比7月份的府城杯,目前體脂8%,狀況還不錯,但是我問他,你要比賽了一天要吃多少熱量,蛋白質要多少,碳水要多少,統統回答我不知道!他只說他以前的教練就只叫他練練練。

所以他對我怎可能在4個月就增加6公斤,5個月增加8公斤,腰圍都沒增加感到很驚訝!

國內像這樣碰巧練得好的人有多少?又有多少人對於輔助品有錯誤的認知!



solomon1125 wrote:
討論串已經由輔助品跳...(恕刪)


營養品的確方便...沒錯!!!

其實營養要怎吃的確有人不是很清楚,也沒錯,但說很差真的不至於!!!

有一點很清楚,你說你朋友要比賽,應該有一定水準,其實有一定水準的人,他的生理狀況一般人未必可以真的去體會,我是過來人~~~這是真的!!!

看的出來~~~你對健身有研究,坦白說15年前我以前也是這樣,把一些理論拿出來講...很好

要怎吃要怎練,聽了太多了,說的多的人也未必練的好,當然沒說練的差的也是一堆,反正運動嘛...健康就好...
可愛大說到一個重點,在健美風氣不盛的台灣,大多數人接觸重訓確實只想健康,穿衣服好看,到海邊去能毫不猶豫的寬衣。

但是這群人裡面有很大的%,想更上層樓卻不得其法導致花了冤枉錢,浪費了時間,到最後只能羨慕人家資質好,天賦異秉,自己沒有苦練等等的消極態度。

尤其從一個全運選手以及即將要參賽的選手口中說出,我不知道如何規劃進度,著實另我訝異。或許經過苦練的生理狀態,不是一般大眾可理解。

在這個討論串我只想點出,規劃的重要,即使是錯的,都能找出原因進行修正,進而成為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

僅此而已


solomon1125 wrote:
討論串已經由輔助品跳...所以他對我怎可能在4個月就增加6公斤,5個月增加8公斤,腰圍都沒增加感到很驚訝!
......(恕刪)

這任誰都會覺得驚訝吧?
我效率太差了,現在才79kg!(四個月2kg)
Heel toe bend symphony?

farenzo wrote:
這任誰都會覺得驚訝吧...(恕刪)


計算好就行拉!
所以才有選手/教練的分別?

練得好的選手,不見得擁有全面性的知識

假如憑一知半解的知識+苦練,就能練得不錯

當他獲得更完整的資訊,就能練得更好

恍似 wrote:
所以才有選手/教練的...(恕刪)


個人認為,的確有所謂選手和教練的分別,但如果真的練得不錯(是真的不錯)基本上不太可能一知半解,而且一種方法不可能適用所有人,訓練方式或飲食都一樣,基本上適合自己練的好就是好方法!!!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是

大家其實,不太清楚知道標準是多少

一般而言,一個人需要的蛋白質量 公斤數*克

也就是, 60KG的普通人,一天攝取量約60克

但是60克到底是怎樣的概念

一片雞胸肉?一碗肉燥飯?還是雞肉飯?

總歸而言,就是講得不夠具體吧XD 好像在天邊一樣

像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吃不吃得夠呢

上班吃便當頂多就一片雞肉,或是控肉

有時候早餐吃個三明治, 夾個火腿,肉鬆,豆漿

晚上自己煮

就變成有個問題,恩?我到底吃夠了嗎XD

然後就抓感覺,盡量吃健康就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