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規劃2天住花蓮翰品酒店外,剩下的那1天要住那兒,就得好好思量。
後來想起前幾年造訪臺糖花蓮觀光糖廠時,曾經看過有遊客入住日式宿舍建築。
那麼,不如就來個日式老屋入住體驗吧!
在現在一片流行露營的風潮當中,返璞歸真的住進近百歲的老屋,是種另類的體驗。
而且,全臺灣開放一般遊客入住的日式宿舍老屋並不多,
真的想住還得到花蓮光復或壽豐才住的到。
不過在臺糖官網上下訂,必須得先付30%訂金,這讓老狗猶豫了一陣子。
畢竟如果臨時遇上雜事,同時要換2個旅館的時間,可是很麻煩的。
後來在Booking上找到不用預先付訂的選項,
再加上老婆喜歡泡澡,於是直接訂了有檜木桶的「甜蜜和風木屋(雙人房)」。
不論是臺糖官網或Booking的價格都是$3,120。
提早下訂,讓六月初的出遊,得以入住日式宿舍老屋了!
雖然這3天的天氣實在是令人感到相當的震撼。
從這張阿塔和老屋合照的照片就可看的出來,天空是烏雲密布呀!
不過這就是提早訂房的風險呀! 有誰能保證每次出遊都是風和日麗的?

至於另外那兩天入住的花蓮翰品酒店,依然號稱五星級,但也依然維持和去年一樣的水準。
不論是房內設施、清潔度、公共設施(泳池)、員工的表現,都保持很不錯的水準。
以週五+週六,豪華雙人房住兩晚不含早餐,不到6,000元的價位,
附帶有宵夜點心和大泳池,不得不說C/P值算是很高的!
雖然房間內部裝潢較有懷舊風,但老狗是還可以接受啦!

這次的3晚住宿,總計的費用是$5625-$600+$3120=$8,145。
和出國玩耍比較起來,似乎不像傳聞中的「國內住宿超級貴」。
或許下次有空,再來安排國內度假旅館行旅吧!
看看到底要花上多少銀兩…

以下就來分享這次花蓮行旅所入住的2家特色旅館。
有需要花蓮住宿資訊的朋友,就請自行保留存檔吧!
🛌 花蓮觀光糖廠 日式宿舍
我們在離開花蓮翰品酒店後,就一路沿臺11線南行。越往南天氣越差,還在月洞遇上大雨。
越過海岸山脈來到花蓮糖廠,已經接近下午五點半。
先到報到櫃處報到。

一下車就有這位迎接我們,旁邊就是我們今晚要入住的老宿舍區。

臺糖公司也有經營旅館,知道的人應該不多吧?
花蓮糖廠的老屋是其中一處,
另外還有在臺南的臺糖長榮、柳營尖山埤度假村、池上牧野度假村、臺北會館。
至於照片中的「酒保」是怎麼回事?
就是福利社、販賣部,被本地人叫「酒保」。
現在的報到處就是從前的福利社。

臺糖花蓮旅館的全區平面圖。
目前保留下來,屬於臺糖公司的木造宿舍共計有27棟73間的房舍。
另外有少數外形很像的,但卻屬於民宅,猜測可能是早年員工買斷成為私產的吧?
這些宿舍建築當中,在照片右邊房號3字頭的都是四連棟,
相當於1922年臺灣總督府頒布的『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當中的丁種官舍,
每戶室內面積最小,一戶作為現在的一個房間,就是我們今晚要入住的。
房號5字頭的是丙種官舍,房號6字頭的是乙種官舍。
另外還有在1巷的另一側,不列在旅館範圍內的,
也就是房號63XX與67XX對面還有2棟,屬於甲種官舍。

只要住房就有贈送遊園小火車50元折價券。
坐著小火車,整座糖廠繞一圈,省去開車或走路,挺不錯的!

為配合法令,現在住宿都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的備品。
所以原本放在房間裡的,現在全都放在櫃臺,住客自行視需更取用。

完成報到,拿了早餐券、小火車折價券、腳踏車租賃折價券等等優惠,
然後把車給開到房間門口去。
🛌甜蜜和風木屋(雙人房) — 丁種宿舍(四連棟)
住木造宿舍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把車停在門口,上下行李最方便。所以當然不能忘記幫阿塔拍張照片。
我們入住的是四連棟,面積最小,但門前還是可以停的下至少1部車。

放在表玄關的逃生圖,可以看到內部的配置。
基本上,依據1922 年頒布之《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
丁種宿舍面積12坪,總基地面積為建築物3倍,達36坪。
所以我們今晚的房間就是12坪,外加24坪的庭園和車庫...

平面圖上各個空間的標示使用的是現代的名稱,
如果轉換為日式住宅的名稱,客廳=「座敷」,客房=「居間」。
標示為「居間」的位置應該是「茶之間」,也就是餐廳。
而位在左上角的衛浴應該是「炊事場」或「台所」,就是廚房啦!
至於儲藏室很可能是「便所」。
修繕時為了符合現代作為旅館的需求,而將廚房改為衛浴。
其他的部分可能保留原本的隔局。

一走進屋內就見到位在玄關的空間,上方放了咖啡和茶包,以及臺糖自產瓶裝水。

下方則是冰箱。

要進入日式住家,當然是要脫鞋呀! 而且高架地板是一定有的,
這片木板的下方充當放鞋的空間。
至於這拉門很明顯是新作的、木料太新了。
踏込已經舖上磁磚,為了美觀而舖設的。

站在座敷內向外看,往表玄關的拉門是障子,和居間相隔的門是襖。

轉向另一邊,可以見到床之間與床脇。
左邊是床脇,中間有違い棚,
右邊是床之間,為了放電視而在上面加了置物箱。

違い棚上面放著旅館房間內常見的書籍、糖廠的地圖。
另外還有住這種房子必備的電蚊香。

右邊的床之間原本的床板還在,但為了放電視而在上面加了置物箱。

座敷外面有個小廊子,外面沒有再一層窗戶,在日式住宅中稱為「濡緣」

往屋後的方向看,會見到緊鄰的居間。
我們住的甜蜜和風木屋,居間的地上是舖有榻榻米的。
在居間的後方則是緣側,可以直接看到後面那棟宿舍建築。。

在居間旁是押入,從前就是用來收寢具的地方,現在當然也不例外。
如果想練習當多拉A夢的話,可以試著睡這裡,長度要睡一個人也沒問題的…


緣側的空間並不大,因為丁種宿舍面積就只有12坪,當然不可能大到那裡去。
布簾後的位置就是儲藏室,原本可能是便所。

從緣側看出去,後方竟然還有一段濡緣。

緣側的另一邊通往現在的浴室,從前可能是台所(廚房)。

這一整套衛浴給人的感覺挺不錯的,幾乎所有小配件都齊了,還是免治馬桶。

淋浴空間旁還有檜木澡盆,感覺挺復古的!
今天淋了一天的雨,不如晚上來個泡個檜木桶澡吧!
泡澡時還真的是會聞到檜木的香味的!


在蓮篷頭旁有按壓式的洗髮精與沐浴乳,很方便。

在居間旁的小空間,因為位置和浴室相鄰,猜側這裡應該是茶之間,也就是餐廳。
現在做了一些改變,在這裡裝了一面層板,給客人當作書桌使用。
怕光線不夠亮,還提供了一盞檯燈。

旁邊的空間則是拿來放床墊。

老狗想稍稍躺一下,因此七早八早就把床墊放好。
但是這冷氣卻出了問題,吹了20分鐘卻一點涼意都沒有。
於是櫃臺幫我們換到另一間一樣大的宿舍。

還好行李沒有打開,所以很快就可以搬過來了!
搬到不同棟,由原本的邊間變成中間的那一間。

這次進門前仔細看了一下正面,發現雖然從邊間變成中間,但就差在左右對稱而已。

地上還有個小小的石燈籠。
高度這麼低,不知道會不會有住客不小心倒車撞到它?

走進玄關,見到類似的空間配置。

座敷內部空間配置完全相同。


這些老屋在整修時,有換掉部分不堪使用的樑柱。
而照片中這個應該是舊品,保留許多前人使用過的痕跡。
像是上面釘了鐵釘後拔除的遺跡。

往內看,同樣是居間與緣側。

旁邊是押入,裡面有4套寢具。
所以,這間是同樣大小住4人的親子木屋(4人房)?
價錢多了一千多,這C/P值不怎麼划算。

放在茶之間裡面的床墊也有4組。

剛剛漏拍的衣櫃,應該結構原本就在,只是現在做成衣櫃。

浴室的方向和前一間有一點點不同。

但是淋浴間裡一樣有泡澡用的檜木桶。

馬桶也一樣是免治的。
但是,所有的盥洗用具都是4套,親子木屋(四人房)無誤。

補拍一張剛剛忘記拍的天花板—竿緣天井。

在座敷裡拉開窗簾向外看,是對面的那一棟鄰居。
或許從前的人比較不重隱私吧?
窗下方的格柵是可以打開的,用來通風,或室內打掃時可以直接把沙塵掃出去。

天色已暗,是該出門覓食的時候。
順便拍張四連棟的全貌。

原本入住的這棟同為四連棟,只是無緣住邊間。

鄉間的生活可說相當單純。
外出覓食後,回到木屋裡,泡完澡當然是睡覺去。
不過,睡慣了彈簧床的老狗,對於這種舖在榻榻米上的睡墊實在是睡不慣…

隔天一早起床,準備吃早餐去!

昨天晚上下了一場很大的雨,感謝天公伯幫忙洗車!
還有,阿塔引擎室不會漏水,不用耽心下大雨…


昨天沒住到的這一間。原來,原本的安排就是住兩側的邊間,奈何冷氣不給力!

順著指標到啄木鳥餐廳吃早餐去!

看到我們這棟的背面了!

另外2棟4連棟

每間房間的前面都有這個小小的石燈籠。

🍽 早餐 — 啄木鳥的家CASA
走沒幾步就見到這棟磚造建築,就是現在的早餐餐廳—啄木鳥之家。在從前應該也是餐廳或者集會所之類的建築物。

據台糖公司官網介紹,這家餐廳是由公益團體-花蓮縣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所成立。
早餐採自助餐形式(旅館房客用餐餐廳),食材選用在地、新鮮的農產品。
即然是「尚青耶」,那當然要給它好好的吃一頓。

餐廳的前段有幾個櫃位,展示花蓮在地的手工藝品。
再往內走才是取餐區。

轉個90度,後半段的空間才是用餐區,座位數不少。

至於餐點的種類還真是不少,而且看的出來採用了許多在地的農產品。
- 肉燥、紫米飯、稀飯
- 滷肉燥+紫米飯
- 麵包
- 薯餅、雞塊
- 紅蘿蔔炒蛋
- 南瓜、地瓜
- 炒冬粉
- 炒青菜
- 蘿蔔炒豆干
- 素肉鬆、花瓜、豆棗、麵筋
- 涼拌菜與泡菜
- 生菜沙拉
- 鳳梨
- 冬瓜茶與紅茶
- 熱咖啡、茶
食材新鮮,口味也真的不錯。
照片中這一大堆全部下肚,飽到晚上去了!

🏘 宿舍區其他建築 — 燙髮部
吃了那麼多東西,在宿舍區裡四處走走,方便消化肚子裡的食物。經過了燙髮部,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似乎是頗為神奇的存在。
或許花蓮糖廠還在運作時,這裡真的住了很多員工和眷屬吧?

然後還見到不知名的大型雕塑。

🏘 宿舍區其他建築 — 診所
再往前走是棟有大門的建築物,看了一旁的解說牌才知道是診所。原來,從前的糖廠還配置有診所,幫員工和眷屬看病。
診所建築物創建於1937(昭和12)年,當時設有內科、外科、小兒科、牙科等。
二戰後國府接收,還曾派陸軍805醫院軍醫支援。

中間這棟是門診棟,為寄棟造屋頂洋小屋組、RC 構造洗石子牆體

右側這棟是掛號領藥處,為寄棟與切妻造屋頂,上舖水泥瓦,木槢牆襯雨淋板。
左邊另外還有一棟是病房棟,切妻造屋頂,上舖水泥瓦、雨淋板外牆。

在診所前是一條長長的巷道,兩旁都是日治時期或國府接收初期興建的宿舍。
往前走,就會見到更多不同等級,樣式的宿舍住宅。

🛌 其他房型 — 丙種宿舍(雙併)
放在路旁的這張分佈圖只有說明房號,其實不同的房號就代表不同等級的宿舍。在這一區,由左向右的等級是越來越高。
左側的5字頭的,以及以木屋圖形為標示的是丙種官舍,面積大約15坪。
房號6字頭的是乙種官舍,面積大約20坪。
另外還有在1巷的另一側,不列在旅館範圍內的,
也就是房號63XX與67XX對面還有2棟,屬於甲種官舍。。

這棟就是丙等宿舍,雖是雙併建築,但面積並不大。

另一棟丙等宿舍,不知道也是做為四人房嗎?

🛌 其他房型 — 乙種宿舍(雙併)
再往前走,會發現兩側的建築物幾乎都長的一個樣,這些就是乙種宿舍。這些建築物的面積大了一些,內部空間大約20坪左右。

走過這一區,可以看到有不少間房門外停了車子,應該都是有房客入住。

不知道這是不是台糖官網上的「合家歡villa木屋(四人房)」??


因為面積大,門口的空地更大,可以停2部車。


正好遇上有人要退房,可以看的出來裡面住了好多人。


🛌 其他房型 — 甲種宿舍(雙併)
另外還有這種規模,面積更大,高度也更高,就是所謂甲種宿舍,內部面積25坪以內。在房屋的轉角處有凸出窗,應該就是應接室的位置。
像這樣的宿舍建築應該有2棟,列名於歷史建築當中,似乎沒有提供住宿服務。

🏠 不是旅館區的日式宿舍—廠長宿舍、副廠長宿舍、民宅
走到甲種宿舍的位置,應該已經到了宿舍區的盡頭。我們轉了個彎到大進國小外面,遇上這位「歐告兄」。
一臉身經百戰的樣子,看來「鄉村居、大不易」呀!

在糖廠街靠學校這一側,有好多棟像是日式宿舍的木造房子。
但都沒有像糖廠宿舍一樣整修,猜側應該是員工買下作為私產。

這些老屋數量不算少,還是可以看的出它們昔日的舊貌。
應該原本也是屬於糖廠的建築。


這戶的外面有著高高的圍牆,很奇怪的是沒有整修。
它的身分特殊,因為全糖廠只有這麼一棟,就是廠長宿舍。
目前已經被指定為縣定古蹟,也可能是因為卡在這個身分而尚未整修。

旁邊這棟已經被修的煥然一新,規模比廠長宿舍小一點,是副廠長宿舍。
已經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多年,目前被台糖作為招待所使用,不開放給一般遊客入住。

另外還有像這樣的建築物,應該也是糖廠的建築物,只是門上貼了「私人產業」字樣。

對面就是一棟一模一樣的建築,經過整修完成的樣子。
在門前未見房號,應該還是台糖自已使用吧!

🏠 不作為旅館使用的日式建築 — 花蓮糖廠原料區辦公室
往回走到福利社,也就是現在的報到櫃台。位在對面的是昔日的知名景點「阿嬤照相館」,「比賽開始」劇中的場景。
其實這是糖廠原料區辦公室。
因為「比賽開始」劇在2009年上映,所以離現今已經14年了。
原有的佈景當然早就壞的差不多了!
這裡後來變成「阿嬤餐廳」營運,但或許因為疫情,看來早就歇業。

建築物外觀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轉角處設置斜撐木加強支撐。
因而有著特殊的造型。

因為原本就是辦公室用途,因此有2個出入口。
面對福利社的出入口較小,同樣設有雨遮。

🏠 被改建的日式宿舍 —員工單身宿舍、公差宿舍
在福利社旁邊還有單身宿舍與公差宿舍。目前已經被改建而看不出像是宿舍的樣子。

這邊有三棟木造建築,是原本的單身宿舍,被改建為藝術家工坊。

走近一點看,會發現裡面現在是閒置的。


老婆走到另一棟的另一邊,往內看也一樣看不到有什麼活動或展示品。
顯然閒置一段時間了。

至於這棟建築應該就是公差宿舍,內部似乎還有展示品,不過並沒有開放參觀。

看看這張廠區地圖,宿舍區的部分應該繞了一大圈了!
剩下的就是廠區的部分。
也快要到退房的時間,不如就先回房間去沖個涼,辦好退房再到工廠去走走。
吃冰,或是坐小火車去!

退房後,沿著糖廠街前行,就會回到一般遊客最常出現的賣場與「漪漣園」。
就是有冰淇淋吃的那座魚池啦!

如果也想和老狗一樣,來日式宿舍裡住一晚。
可以上臺糖官網訂房,或是到Booking 去找找也會找到。
價格應該是一樣的!
如果真的要來這裡住的話,記得要來照片中的招牌這裡報到呀!

提供住宿Check-in的位置,不要跑去魚池那裡Check-in了。
用走的可是有點遠呀!
🛌 花蓮翰品酒店
花蓮翰品酒店算是花蓮老牌星級酒店,應該不太需要多做介紹了吧!老狗去年來住過2個晚上,感覺挺不錯的。
有興趣看看去(2022)年的紀錄,就請點選下列:
花蓮市 翰品酒店 — 充滿歡樂與童趣的親子飯店,泳池、宵夜、兒童專屬「歡樂森林」遊戲區,一應俱全
今年來花蓮玩耍,決定再住2個晚上。
畢竟價格相對其他市區星級飯店來的低,服務與設備也都還不錯。
建築物雖然舊了點,但保養與環境維護的很不錯,C/P值還是高,值得推薦。

入住的房間與去年相同,都是位在10樓的豪華雙人房。
我們這次住宿的房間與房卡,1029室是邊間。
因為去年已經吃過飯店早餐,覺得應該有更好的選擇,所以這次純住宿,不含早餐。

因為和去年入住的是同一個房型,因此房間內部的裝潢當然也是大同小異。

床和去年住的一樣,但感覺品質略有衰退。
不知道是家裡換了比較好的床墊的緣故嗎?

窗邊一樣有一對木椅與小茶几。

書桌、電視架當然也一樣了。
同樣也有迎賓小點心。

桌上的點心盒擺設精美。餅乾吃完後記得把盒子留下來…


櫃子裡有浴衣和拖鞋。
因為入住的這2天,我們天天去游泳。
這時厚度很夠的浴衣就非常的好用,
可以在房間換好泳衣後穿浴衣去游泳,上岸後直接穿泳衣回房間換洗。

用來裝氣泡水與白開水的瓶子,以及無壓縮機型式的冰箱。
冰箱裡面贈送2瓶氣泡飲料。

翰品酒店號稱是環保旅店,不提供瓶裝水。
如果需要飲用水的話,在走廊上有冷熱開水與氣泡水機,可以自備容器取用。
或是拿這2支瓶子去自取。

浴室內部當然也和去年相同,是比較舊式的配置,一邊是洗手台和備品存放區。

另一邊是浴缸和蓮蓬頭,要淋浴只能站浴缸裡。
不過還好有浴簾,長度也夠長。
拉上浴簾就不會搞的整個浴室地面都是水。

我們到花蓮的時間已經是晚上七點多,外面下著傾盆大雨。
因為房內有冷氣,窗上的玻璃外側起霧,從房間裡完全看不到窗外的景象。
原本打算出門去覓食的,看到這大雨心都冷了一半。

在我們check-in時,櫃台人員就告訴我們Happy Hour已經開始。
所以就先來這裡吃點東西,等雨小一點再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買晚餐。

Happy Hour 提供鹹食點心、餅乾、氣泡飲料、果汁及生啤酒。
如果喜歡生啤酒的朋友,可以無限暢飲會是令人覺得很痛快的一件事。
此外,鹹食點心有帶殼花生、豆干、毛豆和牛蒡,拿來下酒配飲料很可以。
其中的豆干和花生相當好吃,老狗就拿了好幾回合。
- 鹹食點心
- 餅乾
- 氣泡飲料
- 生啤酒
記錄一下第一輪拿的食物。
這天到花蓮時遇上大雨,只得空著肚子在這裡躲雨,還好有這些食物可以止飢。
但是花生和豆干真的值得推薦!

第二天一大早醒來,雨終於不下了。
這回住邊間,因此房間對外視野沒有被阻擋,可以說有180度全視野。

遠方的海岸山脈旁都是雲霧,或許那裡還下著大雨…


2個小時過後,吃完早餐,來去泳池泡水、運動。
這可是住翰品的主要目的之一。
不過,天空的雲層依然挺厚的,看起來隨時會下雨的樣子…


如果帶小朋友來的話,可以跟泳池借用充氣玩具給小孩子玩。
我們原本以為這些充氣玩具是自己帶來的,
後來問了小朋友才知道泳池有提供這個…


這種玩具不容易駕馭,我們一直看到這位小朋友翻船…


在戶外泳池區的3座裝置藝術品當然都還在!
- 大象
- 青蛙
- 長頸鹿
泳池中間有噴水裝置。
除了游泳運動外,不會游泳的來玩水也不錯呀!

泳池11點休息,我們在這之前回到房間內盥洗。
要出門前就發現天氣變的更好了,下午的行程應該可以順利進行。


在走出飯店大門前,發現竟然有VIP LOUNGE。
去年入住時可能因為疫情關係而沒有開放。
地上有個會發光的大鍵盤,在上面踩一踩可以演奏音樂?

有請老婆示範…

旁邊還有很漂亮的立體造景,頗適合帶小小孩來這玩耍的。

以幾米《擁抱》為主題,位在大廳與門口的裝置藝術品,當然也都還在了!
- 小豬
- 鹿
- 月亮
- 小兔
- 門口的大禮盒
對了,門口公車站旁還有石雕,也算是裝置藝術品吧!

第三天,陽光露臉,那更應該去泳池報到了。

天氣好,拍出的照片果然不一樣!

週日一大早就來泳池報到,都還沒有房客入場,挺好的!
可以好好的運動一下…


游泳運動健身呀!
要離開前才發現,旁邊還有這個小小的兒童戲水池。
去年沒注意到它的存在。

沙坑當然是還在啦!小朋友的天堂。

最後,放上餐廳和旁邊的柑仔店佈景。
這回就沒進去餐廳吃早餐了。畢竟旅館住多了,不會對早餐有太多期待。

花蓮翰品酒店的位置。
如果要自備早餐的話,也可以到對面的7-11採買。
停車場對面就有全聯,如果有缺民生用品的話,採買頗為方便。
這次花蓮行旅的行程安排,除了這2個住宿點,以及花蓮市區的景點外,
還有臺11線公路上的「新鮮生魚片吃到撐」、「濱海梯田」、「洞穴裡行船」。
當然還會有坐小火車遊糖廠。
朋友們如果對這些主題有興趣的話,就麻煩繼續等待下一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