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都已知道買冷氣,盡量買變頻,比較省電,也避免台電大停電,且各大廠牌都已會製造變頻冷氣,但為何變頻冷氣賣這麼久,還這麼貴?過去的液晶電視,價格貴到嚇死人,但各大廠都會製造後,液晶電視的價格,就降到宛如家庭民生品;同理,微波爐最初在台灣市面銷售時,一台好幾萬元,宛如奢侈品,現在降成區區幾千元,每家都有。照理講,變頻冷氣普及後,定頻應該退場。但市面上的廠牌,不少卻把變頻和定頻,各自定位成高價和低價品,讓變頻機無法成為民生品,導致定頻機還繼續製造,該退場不退。變頻壓縮機這零件,製造與銷售量都大,現在還算「奢侈品」嗎?或是品牌商 故意拉高 變頻機 的價格?
soziwow wrote:電視許多電路整合後變輕薄化後就是成本減少(恕刪) 很多料件是變小反而更貴喔!電視會越來越便宜是因為很多元件都整合以及量大且良率上升售價其實跟便輕薄沒關係! (極致輕薄的反而比較貴! 因為要用到很多特殊料件)
其實應該是要這樣看:大家都知道,3C產品,隨著生產進技術的進步,產量大,產品進步快,規格提昇快,價格跌得也很快.而輕薄 大螢幕的電視,雖是家電,但屬3C產品性質.所以就是大家看到的.而冰箱 洗衣機 冷氣,雖也屬家電,但降幅就沒那麼大!甚至規格性能提昇,還能小幅漲價!(汽車也是啊)
●以下是朋友告知的,提供參考:台灣「變頻冷氣」的定價方式:是把「用戶未來能省下的電費」,一併先加在裡面,變成售價,所以這麼貴。因此廠商 只能傾向鼓勵「買變頻用戶者」多多開冷氣。一旦超過數千小時後,省下的電費就算賺到(但最初幾千小時能省下的電費差價,已由廠商拿走,當成商人獲利的一部分)。這樣下來,導致「買變頻機者」猛開冷氣,即使是綠建築設計的風水空間,用風扇吹即可的28、29度下也狂開。無時無刻的開冷氣,到底是浪費能源?還是節省能源?其實很難說。買到變頻機,用戶唯一的目的,幾乎是在累積「開冷氣的總時數」。
pc1200 wrote:台灣「變頻冷氣」的定價方式:是把「用戶未來能省下的電費」,一併先加在裡面,變成售價,所以這麼貴。 我覺得想太多了,其實不過是市塲決定價格罷了!其實現在的冷氣機,無論是窗型的或分離式的冷氣,以所得物價漲幅指數而言,相較於多年前算是便宜的.品牌價值高的,售價就是定的比較高.如果可以接受二三線品牌,價格就便宜多了.廠商定這個價,市場可以接受,市塲行情就型成了,很多商品也是如此!有時也會有新的品牌進入,只是新的品牌,若知名度不夠,價格就訂的低,只是看它們能否憾動行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