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技術》特斯拉5天解決的問題,奧迪要6個月?前高管揭秘特斯拉成功密碼 [轉貼]

Cloudy Shiau wrote:
這例子確實展現tesla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請問所有tesla的問題都這麼有效率?

Elon:至於剩下的,我們將通過推送OTA升級來調整。

Cloudy Shiau wrote:
而且我沒看到哪裡有奧迪或雷諾有花6個月解決[同樣問題]
這樣的標題就是廣告吧?
搞不好在其他車廠根本不會發生一樣的問題

以Philippe Chain的口吻

Philippe Chain有超過30年產業經驗;曾任雷諾汽車(Renault)首席工程師、以及Tesla Model S品保副總裁,亦曾任職於Audi與Faraday Future,並協助多家車廠與政府跨足電動車產業。
https://tuna.press/?p=14676 (原文第二個連結)
https://fb.me/TeslaHere|TESLA知識家
1000K wrote:
如果沒有接觸過其他車(恕刪)

我只是想只用一個指標[快速達成]來評估好或不好似乎很主觀
今天你主管給個很近的DEADLINE
下屬拚死達成就是好?
在期限中達成外還有成果是否符合預期到什麼程度吧?

我確實不知道那些傳統車廠是否面對問題會要開一堆沒效率的會
但是我不覺得拿這個比較
可以很明顯看出TESLA現有的競爭力
因為TESLA現有的優勢本來就和傳統車廠有差異
電動車這塊傳統車廠先前一直不太積極
起跑點就不一樣
當然TESLA在管理和造車理念確實有獨到之處
小人物櫻木 wrote:
Elon:至於剩下的(恕刪)

[OTA升級來調整]這方法
和快速解決問題不太相同
以OTA作後部調整我覺得有點像那萬惡windows
反正我就先推出再來修正debug
這對車主並不見得是好事
OTA對車主好的是後來新功能的拓展而不是修正本來就該修正的錯誤

就算Philippe Chain待過雷諾、奧迪
6個月也是他個人的推測
去強調這時間差不就是在廣告TESLA比較好
極端一點
奧迪工程師可能可以會說TESLA這個問題在我們根本不會發生
所以TESLA還多花了5天

當然這例子是可以展現出TESLA管理上的效率
只是我不認為很多東西時間就是最優先
就像即使未來可能要招回也要先推出再以[OTA升級來調整]
在以前很少會用這種態度
或許現在所有態度都是求快求新
小問題以後再說
那只能說TESLA真是抓到[[世界的趨勢]]
Cloudy Shiau wrote:
極端一點
奧迪工程師可能可以會說TESLA這個問題在我們根本不會發生


各大車廠對Tesla的看法完全就是落後指標,不能參考
1. 2010年前,大廠只知道又有一個人想要進市場嘗鮮
2. 到了2013年,感覺Tesla只是一個想打環保的利基廠商
3. 到了2015年,大廠認為Tesla只是另一家Lamborghini,只是走電動路線,隨時可能被人家收購
4. 到了2019年,各大廠體認到自己只是追隨者,要想辦法追上
5. 到了2020年,大廠發現Tesla市值很甩傳產,自己只能努力未來10年後不要被淘汰

雖然Tesla的成功在汽車業可能就50年一次,但也就是因為太稀有了,大家會對於透過這種模式的成功感到懷疑
(不然怎麼一堆人去放空Tesla)
1000K wrote:
各大車廠對Tesla(恕刪)

各大車廠怎麼看tesla就這件例子不會很重要吧
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tesla是怎樣成功的
但是我沒看到實際的比較
只有廣告
曾經接過A公司的ODM,兩年前(2018)7月,A公司很高級的豪華車種,離發表日還有幾個月前,發現了一個可大可小的問題,當下,A公司把ODM叫來解決問題,但問題是,這個問題很難複製,ODM光複製問題就花了兩個月,解決問題的方法都還沒找到,車子還是如期發表了,但接下來當然就是每天三方con-call~(美國,台灣,德國)就這樣持續了三個月,終於找到軟體解法,但A公司不接受已賣出去的車子招回軟體更新,未生產的車子可以導入軟體更新,然後接下來的議題,就全部轉向到賣出去的車子該怎麼辦,然後又是漫長的每天con-call~~~ 又持續了三個月,A公司最後決定招回費用50%要當時的ODM赴則,並撤換ODM.我要說的是,德國人對待品質的要求非常非常嚴格,而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板一眼,也才造就德國工藝!此文標題說的,解決問題,我想只是態度的不同,沒有對錯.Tesla有他的強項和弱項,但他用他的強項去cover他的弱項,這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重點在於,你認不認為他是個問題.大家都喜歡說Tesla的公差是個問題,他是一個現況,但是不是“問題”,見仁見智~^^ 因為他用強大的性能和Fancy的介面,來cover了公差這個“狀況”~ 剩下就是消費者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了!Tesla不投放媒體廣告,除了省下費用之外,就是讓廣大車主無償幫忙宣傳!而這個效果和速度可以看出來是相當不錯的!(廢文一篇,請大家多多包涵~^^")
Cage1010 wrote:
A公司最後決定招回費用50%要當時的ODM赴則,並撤換ODM.我要說的是,德國人對待品質的要求非常非常嚴格



這樣要外廠負責50%實在是有點不合理,要上市是車廠的決定。


我以前受的機械設計訓練是,

如果影響到人生安全,要第一時間處理,且100%的改善。

你的每一筆、每一條線畫下去,要考慮到用料的方便性、施工難易度、尤以人的安全最重要。

公差這種事情正因為知道它的產生原因,所有通常我不會很在意。因為通常要為了完美的零公差,要付出的成本與後續的維護成本都會讓設計者覺得是相當不划算的。

不過特斯拉也因為是新興車廠,偶會有一些奇葩、很不合理的設計。不過也漸漸累積經驗改善中。

個人認為特斯拉的設計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現在純粹是靠著,新能源、與無敵的駕駛體驗在支撐著銷售量。

但是如果後續沒有制度化有效化的品管與維護,只要出了一件讓消費者無法原諒的錯誤,會一下子就整個垮。
dualceleron wrote:


為了deadli...(恕刪)

所有怎麼確定油車廠的deadline都是延後的?
alphaelf wrote:
這樣要外廠負責50%...(恕刪)


這也是我聽過最扯的,除非責任很明確,不然就純粹是亂來。

這樣惡搞是不是代表自己品質一定很好,我是很懷疑啦!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