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終結 #2》Tesla都是靠出售碳權賺錢

【實際上的財報】
《流言終結 #2》Tesla都是靠出售碳權賺錢


【霉體及酸民眼中的財報】
《流言終結 #2》Tesla都是靠出售碳權賺錢

車價漲$2500可貢獻5億鎂營收,能源事業也貢獻5億鎂,偏要扯沒有碳權的5億鎂會虧本,當財務是塑膠嗎?造車時早知道會有碳權的收入,也影響產品定價,就影響營收,都綁在一起,沒有在分開看的

延伸閱讀:
《流言終結 #1》限電&疫情下的電動車體驗
《TESLA知識家 #10》分享總整理 (持續更新)

來源:
靠賣碳權 特斯拉首季獲利創高
LTN經濟通》特斯拉不務正業?外快收入勝造車
https://fb.me/TeslaHere|TESLA知識家
拉掉碳權+彼特幣,他的Operating Profit的確是負的

當然少了那兩個,公司會將上面兩項支出減少,所以也不能說只靠碳權
不是我替Tesla說話,它目前還在大建廠房(造車及電池)、持續大幅研發支出.....一家公司的未來,不是只看當下落後的財務指標、銷售數量....如果以目前股價投資,想獲得合理本益比報酬,遠永都不可能實現!!!
小人物櫻木 wrote:
小人物櫻木 2021-07-29 8:28 1樓
【實際上的財報】
可以不用特的把碳權收入分開,能賣碳權,也是人家的本事。就算今天Musk是用畫虎爛賺錢也是人家的本事。
小人物櫻木 wrote:
【實際上的財報】【霉(恕刪)


碳權我的理解是這樣,是因為車廠只想用低成本高污染的汽油車賺錢,並不想花大錢研發新能源,所定的處罰

但傳統車廠還是覺得新能源車太賠錢,付罰款反而划算,碳權變成可交易後,買碳權就更划算了,卻變相成獎勵新能源車廠,這樣也是滿聰明的

傳統車廠新能源車都賠錢了,新能源車廠賠錢更是可怕吧,車價高量少,基礎建設都沒有,還有買車後沒地方充電就是廢物一台了,要車廠自己來全面建設基礎建設,最可怕的是根本沒穩定收入來源,不像傳統車廠還有油車可以賺錢,所以收碳權也是相當合理

最近傳統車廠也開始轉型新能源車,所以把罰款或買碳權的費用,轉向補貼新能源車的虧損,這也是好趨勢

還有會計真的不太懂,特斯拉德國跟德州兩個超級大工廠在蓋,應該會攤提掉不少費用吧,並且這兩個都是生產主力Model Y的金雞母,照理來說這兩個工廠對財報影響才巨大
麒麟哥
電車有什麼問題?我開了四萬公里,還沒感覺有什麼問題或不方便(有家充)
捆大龍
1.車價2.充電樁3.續航力4.廢車回收5.安全性..等等等....其中又含很多細項,而且是目前車少看不出來的,如果台灣電車達100萬輛電從哪裡來,燒95發電??還有小心開車,鋰電燒起來沒救了!!
小人物櫻木 wrote:
【實際上的財報】【霉(恕刪)


確實所有的利潤幾乎都來自沒有製造成本的碳權交易及比特幣,
有說錯嗎?
一個汽車公司的淨利都來自業外收入,
很難說是成功吧?

隨著各大車廠發展自己的電動車,碳權的交易會日漸減少,
原本馬斯克的如意算盤應該是用"自動駕駛"來補足,
畢竟,FSD有點像微軟在賣軟體一樣(硬體是特斯拉標配)
跟碳權銷售類似,成本固定(研發),攤提完後,後面幾乎純賺的。
微軟光賣一套幾千元的軟體就賣成世界首富,
FSD一套要一萬美金,一百倍耶~

可惜,FSD 發展太慢,賣太貴,
發展越慢,成本越高,
成本高,只能漲價來攤平,
兩者加總的結果,就是消費者花大錢買到一個不成熟沒用的東西,
口碑效應差,銷售一定差,更難獲利,
只好走偏鋒,想東施效顰,用訂閱制來維持現金流,保持獲利,
但目前訂閱制成功的,不管是音樂,書藉,影片,雲端硬碟,甚至是汽車,
都是有成熟的產品作後盾,口碑良好,才能成功,

FSD這個連半成品都談不上的,用便宜訂閱,
暨傷害了先前花大錢購買,等了好幾年還是一場空的舊車主,
(FSD買要一萬鎂,買一次夠訂閱十年(99鎂/月),換車還得再買一次,誰要買?)
(尤其在台灣,等到都快換車了,FSD還是沒有任何用處)
也得不到新購車主的長期青睞(頂多嚐鮮訂閱一個月就會發現是個雞肋)
馬斯克有點病急亂投藥,竭澤而漁了~
真的該用訂閱的,是成熟的電動車硬體,
而不是發展中的不成熟軟體。

FSD,不客氣的講,賣的只是個夢,
或者該說,賣的是馬斯克的面子,Credit.
慢慢變得像詐騙了。
mimipa
碳權能交易(其實也不真的是碳權)就是為了鼓勵新能源車發展,特斯拉車不算便宜,還得幾乎完全靠賣碳權賺錢,表示幾乎以成本價在賣車,這又不是壞事,沒有什麼好否認defend的呀?
mimipa
最後,不管FSD是多少錢買的,先前買的(特別是美國境外)車主基本上買了一場空,花大錢什麼也沒買到,一旦開始訂閱制,就很少人會再花錢買了,一般車的壽命也差不多就五年,舊車主真的是被當潘仔了。
Tesla不買廣告這情況就會一直下去
jerryho282 wrote:
不是我替Tesla說...(恕刪)


Amazon不用公佈AWS營收前 還有不停把賺到的錢繼續投入擴充資料中心當時也很多人也以為Amazon是一間不賺錢的公司

在我眼裡特斯拉就是在做一樣的事 把賺到的錢用來研發 開Gigafactory 部署充電樁 持續提高自身優勢

目前媒體黑 讓一般人看不懂價值最好(因為我還沒買夠啊XD)
jerryho282
哈哈,你也太強了,T的股票,我永遠只能遠觀,拚命存錢,看看五年內能不能買台Model Y
mimipa wrote:
確實所有的利潤幾乎都來自沒有製造成本的碳權交易及比特幣,
有說錯嗎?
一個汽車公司的淨利都來自業外收入,
很難說是成功吧?


大大那是之前財報拉

最近新財報單季獲利11億美金,內含碳權3億多,比特幣虧損2000多萬,這還是沒交幾台model s的情況下,我是覺得挺誇張的,而且兩大超級工廠完工那不就更扯了

兩大超級工廠對財報的影響我是不了解,但是這兩座都是生產model Y的金雞母,而且是沒有歐盟關稅,德州除了有model y還有cyberturk,這兩座超級工廠完工後應該對特斯拉應該有天大的影響
jerryho282
T在美國本土電動車銷量市占率達八成,而去年美國電動車銷售總量占全美汽車銷售量約一趴左右,這就是特斯拉令人鼓舞之處。
hollyman2004 wrote:
Amazon不用公佈AWS...(恕刪)


大大是對的,我以前真的都看不懂,覺得炒股怎麼可以炒這麼高而且這麼久都不崩盤

而且簡單的說,因為花掉研發費用所以完全不用繳稅,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拜登說要查科技公司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