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霉體及酸民眼中的財報】

車價漲$2500可貢獻5億鎂營收,能源事業也貢獻5億鎂,偏要扯沒有碳權的5億鎂會虧本,當財務是塑膠嗎?造車時早知道會有碳權的收入,也影響產品定價,就影響營收,都綁在一起,沒有在分開看的
延伸閱讀:
《流言終結 #1》限電&疫情下的電動車體驗
《TESLA知識家 #10》分享總整理 (持續更新)
來源:
靠賣碳權 特斯拉首季獲利創高
LTN經濟通》特斯拉不務正業?外快收入勝造車


小人物櫻木 wrote:
【實際上的財報】【霉(恕刪)
小人物櫻木 wrote:
【實際上的財報】【霉(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