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數據都是Gogoro原廠出廠的零件/配件,並以我的Gogoro 2 Plus為基準來說明的。
我從去年交車(2019.10.27,六)騎乘到今天(2019.09.06,五)剛好總里程數是2,434公里
Gogoro車主的自我基本檢測工具

1. 車輪胎壓: 前輪:14吋性能胎,後輪:13吋一般胎                                                                使用”數位胎壓偵測器”(小數點2位)(150元)Gogoro車主的自我基本檢測工具如果您騎乘 Gogoro 1 系列,建議行駛前輪胎壓為前輪 32 psi、後輪胎壓 36 psi。冬季、氣溫較低或經常雙載,建議提高至前輪胎壓 34 psi、後輪胎壓 38 psi。如果為 Gogoro 2 系列,行駛前輪胎壓為33 psi、後輪胎壓40 psi。
我實際量測前輪胎壓:20.5psi
我實際量測後輪胎壓:21.5psi

2. 車輪胎紋深度: 前輪:14吋性能胎,後輪:13吋一般胎
A. 使用”數位胎紋深度測量器”(小數點2位)(125元)
Gogoro車主的自我基本檢測工具
B. 使用”數位游標卡尺” (小數點2位) (尾端都附有量測胎壓的功能)[因為我之前的工作需要的關係,所以我自己本身就有購買這一支](240元)
Gogoro車主的自我基本檢測工具
全新的前輪胎紋為3.00mm    我實際量測前輪胎紋:2.76mm  根據估算大概22,312公里要換前輪輪胎
前輪胎紋的安全更換深度0.80mm(或以下)
全新的後輪胎紋為4.00mm    我實際量測前輪胎紋:3.81mm  根據估算大概40,994公里要換後輪輪胎
後輪胎紋的安全更換深度0.80mm(或以下)
結論:前輪胎紋比後輪胎紋的磨耗稍微多一些些是正常的,我實際量測數據顯示我的騎乘狀態是很正確的。
3. 車輪碟煞盤深度:
A. 使用”數位厚度測量器”(小數點2位)(690元)[因為我之前的工作需要的關係,所以我自己本身就有購買這一支]
Gogoro車主的自我基本檢測工具
B. 使用”數位螺旋測微器(俗稱數位千分尺)”(小數點3位) [因為我之前的工作需要的關係,所以我自己本身就有購買這一支](1,480元)
Gogoro車主的自我基本檢測工具
C. 使用”數位游標卡尺” (小數點2位) (240元) [因為我之前的工作需要的關係,所以我自己本身就有購買這一支]
Gogoro車主的自我基本檢測工具
全新的前輪/後輪碟煞盤厚度為3.60mm/3.60mm 
我實際量測前輪/後輪碟煞盤厚度:3.51mm/3.52mm 根據估算大概16,227公里要換前輪碟煞盤/18,255公里要換後輪碟煞盤
前輪/後輪碟煞盤厚度的安全更換厚度3.00mm(或以下)/3.00mm(或以下)
結論:如果騎乘時,煞車的時候雙手都有煞車的習慣,前輪碟煞厚度比後輪碟煞厚度的磨耗稍微多一些些是正常的,我實際量測數據顯示我的煞車的習慣是很正確的。
4. 來令片(俗稱煞車皮)的皮的厚度:
Gogoro車主的自我基本檢測工具
前輪的碟煞系統是使用”單向雙活塞卡鉗”
後輪的碟煞系統是使用”單向單活塞卡鉗”

全新的前輪、後輪來令片的皮的左右厚度各為5.0mm/5.0mm、5.0 mm/5.0mm
我實際量測前輪、後輪來令片的皮的左右厚度:4.0mm/4.0mm、4.0mm/4.0mm
根據估算大概10,223公里要換前輪來令片/10,223公里要換後輪來令片
前輪、後輪來令片的皮的左右建議更換厚度各為2.0 mm(或以下)/2.0mm(或以下)、2.0 mm(或以下)/2.0mm(或以下)
前輪、後輪來令片的皮的左右安全更換厚度各為1.0 mm(或以下)/1.0mm(或以下)、1.0 mm(或以下)/1.0mm(或以下)
結論:如果騎乘時,煞車的時候雙手都有煞車的習慣,前輪來令片與後輪來令片的磨耗應該要幾乎一樣才算正確的、同一車輪來令片左右兩側的磨耗也要幾乎一樣才算卡鉗左右兩側的受力是正常的並無異常(如果有異常請記得回Gogoro直營或加盟的門市做調整),我實際量測數據也顯示我的煞車習慣是很正確的且卡鉗是正常的。
chih_haohung wrote:
1. 車輪胎壓:使用...(恕刪)


感謝分享,但我懶,還是當油車速克達在顧就好,偶爾牽去電車友善的車行給人檢查。

(18年4月牽狗二,里程8100公里的車主留
chih_haohung wrote:
所有數據都是Gogoro...(恕刪)

看了會不會就不想買了!蠻煩的
may313 wrote:
看了會不會就不想買了...(恕刪)


不會,反而樂趣多
多懂一下車況和基本常識
不論到Gogoro任何門市或是外面車行保養維修,技術人員會更小心對待你的車也不會亂保養或維修或是敲竹槓
chih_haohung wrote:
所有數據都是Gogo...(恕刪)
如果是男性騎車的話

輪胎都是用拇指用力壓一下
正常情形下只能壓一點點下去(力氣小的人可能完全壓不下去)
如果胎壓不足會蠻明顯的,因為你會發現能小幅度的壓下去

至於用儀器檢測
.....
對於純粹當交通工具的使用者來說
太麻煩不想買

至於輪胎磨損
胎身自然有標記
磨到該標記就代表該換了


簡單的說
不去跑賽道
誰會拿游標卡尺之類的東西去量胎壁???
Jinan20190804 wrote:
感謝分享,但我懶,還...(恕刪)


人各有志 沒關係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如果是男性騎車的話輪...(恕刪)


人各有志,有人喜歡DIY,有人完全不管
其實多關心自己的車況,也蠻不錯的!
我也是DIY那派的,車上的改裝都是我親手動刀的

改裝前卡鉗、碟盤

"螺米素"對我來說是居家必備

前叉改強化彈簧

拆光光準備裝行車記錄器
除了胎壓以外,其他都不用買,一年用不到一次
樓主是因為自己工作關係有買這些工具

另外建議買兩個胎壓計,低價的胎壓計有時候量測不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