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g wrote:之前看到光陽的NFC...(恕刪) 柯董在傳統產業待久了, 還沒感受到物聯網跟AI運算在未來能展現的威力吧我們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開端, 每次工業革命都造成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器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數位革命而第四次則是信息與AI
換電與自充的論點已討論多年,花錢省時間、花時間省錢。小弟長期來心得,換電當然是又快又好的生活品質,只是昂貴到沒人這麼做的。假設政府收歸國營,當作基礎建設投入數百億,到處都是免費換電站,相信柯董不會堅持自行充電為主了。尤其是換電站數量是與換電機車數量成正比,成千上萬換電站真的昂貴。好處是換電站像電線桿一樣,錢投資下去,蓋多蓋滿後,應該就不用蓋了,剩下良好的換電生活。換電好處太多了:1.到處都有,快又方便不用等,有站的話可無限延長距離。2.只能位於戶外專業充電站,避免各人家裡充電故障起火。3.利用不同時空電池緩衝,達到類似快充又不傷電池的超高科技境界,此境界預估自充短期內難成。4.統一大量採購成本低,而自行購買成本高,參與換電不比自充貴多少(幾年後自充重新買電池,一次吐出平常所省)。5.沒有使用上心理負擔(插電沒?騎車估算剩多少電?哪裡有充電站?....)6.不用擔心幾年後電池電量下降,換了可惜,不換難用,天人交戰傷腦筋。7.有廠商統一管制,層層監控保護,大幅減少被偷機會。8.電池由廠商電腦化充電監控,壽命較長,成本降低。廠商有利可圖,換電車主不擔心倒閉。
我是不覺得光陽的決策階層有這麼天真,認為這樣的產品有甚麼競爭力問題還是在技術差一大截卻不肯鬆口,掙扎之下擠出來的產品而已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光陽的老闆在技術差一截的前提下,我也只能把對手的缺點拿出來打不能充電 -> 用原本的充電概念加一個假換電模式電池有點重 -> 那就一分為二好了特異的外型 -> 拿出油車不敗Many殼來換就這樣,也沒別招了,其他就靠話術,看能搶到多少消費者可憐的應該是光陽的工程師,這段期間應該沒日沒夜吧
motoxt910 wrote:電池技術與配套成熟...(恕刪) 換電車業化多年,消費者體驗良好,系統很成熟啊!不信?小弟列舉換電優點,哪一項自充做得到?至於武嶺,有站就做得到……只怕到時候有人改口要能騎到玉山才算成熟……呵呵!
ukj2621004 wrote:很成熟啊!不信?上述哪一點自充做得到?至於武嶺,有站就做得到……只怕到時候有人改口要能騎到玉山才算成熟……呵呵! 如果站點多自然可以一直騎下去問題是一個站點要配多少比例的租借電池?要留多少空位給個人電池?如果空位被個人電池佔用太久會如何處置?如果去到武嶺把個人電池放著充電換租借電池屆時也得回到原地取回個人電池雖然看起來像是很方便要租借自充都可以,感覺像是兩邊討好但其實真正用了後,恐怕遇到的問題會很多且不單純
motoxt910 wrote:電池技術與配套成熟了嗎?啥叫成熟??那就是可以攻武嶺與遊蘇花!(恕刪) 説不定GGR聽到了,今天會如您所願,發表可到武嶺與蘇花的車喔?讓我們期待GGR甩脫幼稚圈,變得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