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hiko wrote:我是不是眼花看錯了...(恕刪) 這是中國大陸的"騎電單車", 好像是光陽轉投資, 反正對岸搞啥商用, 就拿來台灣國外套用一直覺得在物流工廠裏騎它家的電動機車逛大街片段實在是很有創意的反樸歸真, 該說遜爆了嗎?物流工廠地板又不是大馬路, 在裏頭靠人騎乘二輪鑽來鑽去, 靠人決定龍頭轉向, 電動機車又沒啥聲音, 下個物流儲櫃轉個彎搞不好直接無聲碰到下一台強碰, 相互嚇到之虞恐怕直接反應不及撞上, 真是有才的片段與阿里巴巴麾下的生鮮業者合作大書特書, 認為被全球電商龍頭馬雲看上眼簡直莫大光榮, 人家倉庫內早就是機器人在配運, 誰在跟你倉庫騎電動機車?!! 阿里巴巴倉庫是怎麽樣的?打開給你看
tang34 wrote:要上來跟人討論也不...(恕刪) 我沒有為反而反啊只是覺得睿能這種模式在國外成不了氣候廠商買來租人成本不知道要幾年才能回收而且只有小範圍能騎相比之下光陽還是聰明一點公司行號或個人使用都可以光陽的商業模式靈活度睿能還是要多學學
ecmeel wrote:1.目前看起來商用版才有提供換電功能 (充電櫃直接設在公司的電動機車停車場旁邊)而且還有營運管理的APP2.一般民眾的話充電櫃應該只提供自用白色電池計次快速充電跟計次日租橘色電池服務並沒有A電池換B電池這回事... 1.這就是比如盒馬張飛 這充電櫃不對外開放由企業出資興建 只有該公司車在用當然可以換完電池馬上出發變相的換電模式2.一般民眾大概就是在家自己充/車行快充計次的日租電池(橘色)與充電櫃先前是要讓政府買單(有公規補助才蓋)現今說2019年底要蓋2000座相信的就繼續等 不相信的就聽聽就好
closer0616 wrote:我沒有為反而反啊只...(恕刪) 的確,如果依光陽的策略,連腳踏車都不放過,睿能確實要挫一下...但是...事情總有個但是,好歹也好好在車輛設計上加油一下嘛,整個感覺也太廉價了...
closer0616 wrote:光陽的商業模式靈活度睿能還是要多學學 的確目前睿能在商用模式大概只推出一輛Gogoro 2 Utility而已!不過光陽在歐洲商用可能也沒那麼順利喔!底下這輛的動力以及載重,都勝出光陽的不少欸!俥科技:台灣不只有Gogoro 蓋亞三輪電動機車RAPIDE 3 載重200公斤、時速95公里講到台灣電動機車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Gogoro,但除了Gogoro外還有不少台灣廠商在這個領域努力。蓋亞汽車是位於台中的新創公司,目前研發的主力是商用三輪貨車RAPIDE 3,這是款續航力可達105公里、最高時速可達95公里的三輪電動機車。目的是要解決貨運最後一哩的問題,可以載重200公斤、體積達440至600公升,是傳統機車貨量的4至6倍,而且目前產品訂單從德國、法國、西班牙都有。切入未開發的貨運末端相較於目前市面上成熟的四輪與二輪車種,蓋亞選擇切入商用三輪車市場。RAPIDE 3體積介於機車與小貨車之間,載運量高達200公斤,載貨體積則達440至600公升。機車售價約為1萬歐元折合新台幣約35萬3000元,價格與貨運量都是商用貨車的一半,優勢在於能在城市中狹窄的巷道中行駛,這是傳統貨車無法取代的特點。且電動機車的特性,在日益講究環保的歐洲來說也具有優勢。RAPIDE 3採用充電設計,搭配快充15分鐘可充80%電量,標準充電則是2.5小時充電80%。至於在續航力的部分,RAPIDE 3滿電可行駛105公里。對於用在貨運運輸末端的輸送業來說,105公里應該是個可以接受的里程數,且200公斤的載重量已經足以應付都市貨運使用,時速95公里的設計也能上歐洲快速道路。除了台灣能見度很高的Gogoro之外,同樣身為台灣廠商的蓋亞選擇了不同的電動機車之路,切入商用物流車種的開發,或許哪天你也會在歐洲的路上看到它。
closer0616 wrote:我沒有為反而反啊只是覺得睿能這種模式在國外成不了氣候廠商買來租人成本不知道要幾年才能回收而且只有小範圍能騎相比之下光陽還是聰明一點公司行號或個人使用都可以光陽的商業模式靈活度睿能還是要多學學 光陽可以做的睿能馬上就可以做但是反過來睿能在台灣推的換電光陽是天差地別睿能在國外是小範圍那光陽在國外不就是0完全無作為歐洲的125cc的機車市場完全就不大東南亞還比較大,但電動機車的售價東南亞無法接受的反而日本住商的小車也是一個可以嚐試的機會馬達,電控,電池 gogoro都有了小車日本住商或者 yamaha有經驗罵了gogoro 2年捧了光陽那麼久不買台ionex 說得過去嗎?沒買ionex 見你一次提醒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