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鼓馬達的壽命大約是多少公里?之前小E用輪側馬達,看過好多人可騎到3-4萬公里,容易有問題反而是接頭、線材、電池,但輪鼓馬達的,最近看到有些故障的個案,這就似乎如地球大說的,中國製的輪鼓馬達其品質控制做的不足。若要耐用,還是得換日製軸承才能夠撐的久,凱大的經驗如何看?以上(故障的里程數)是我爬文的印象,有誤請大大們包涵。

原小E輪側馬達可騎這麼久,也可能是因為時速低的緣故吧?幾台馬達壞掉的,應該都是在超高時速下的騎乘,和環島的密集劇烈連續操駕,所以這樣比較起來,標準差太多,也不是很公平。
golden888 wrote:
輪鼓馬達的壽命大約是...(恕刪)

G大,
大陸的電動自行車的馬達壽命是七年到十年.十五年前,美國類似輪轂馬達壽命是一年,價格是五百美元.

這個軸承質量是大陸的軟肋行業,這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不過,全順馬達在大陸用得或許還可以,在台灣就不行,可能也有其它的原因.

比如說,在大陸,很難想象電動摩托車,會象在台灣那樣始終保持高速行駛,在大陸,更多時候恐怕只是當作電動自行車來用用.所以,可能故障率不高.還有大陸天氣相對沒有台灣那樣溫度高,可能更容易散熱.

記得以前這裡許多台灣車友抱怨說大陸制的各種鋰電池充電器的電壓都偏高,很容易把鋰電池充壞.

最近本人找到答案了.本人看到一篇解釋文章稱,中國大陸的充電器的充電電壓是設置在冬天時的充電電壓,如果是春秋天氣時(四月份的時候),要把電壓調下來一點.所以,最好鋰電池充電器是能自己檢測環境溫度,然後自動設置充電電壓值,就象現在的大多數鉛電池充電器所做的那樣.

最後再補充幾句,象軸承,要當回事使用的話,大陸廠家大多也是使用進口的.象全順不用進口的軸承,還真有點奇怪.

包括現在的LED燈,本人家裡今年也買了兩隻吸頂燈用用,其中的LED燈珠,就是台製的.這就是所謂的產品品質.不想煩心就用進口的關鍵器件.也所以,現在大陸唉聲嘆氣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組裝的東西,表面上是價廉物美,可惜缺少的就是,我的中國"芯".

現在發現問題了就好,大家直接換成日本制軸承就行了.更好的辦法是,或者請S教授建議全順直接使用日本制軸承.當然,日本制軸承能好多少,可以使用多少公里,也還需要實證來比較.
golden888 wrote:
輪鼓馬達的壽命大約是...(恕刪)


奇怪,怎麼老覺得屁股痛痛的~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要改裝電動機車,我覺得某種程度像是學攝影要用單眼相機一樣,入門的單眼不貴,但是要拍出好的照片就要用大三元的鏡頭,但這是必需要付出比一般KIT鏡更高的代價才有辦法得到的效果。這唯有玩家級的人才懂得這之間不同的差異。
golden888 wrote:
輪鼓馬達的壽命大約是...(恕刪)

壽命很難講,要看使用情況,若要猛操暴操,對零件品質要求勢必較高,所以針對產品用途來選用相對的零件就比較能保證使用壽命。
小E的馬達在原廠速度下騎乘的確擁有很長的壽命,但超過原廠設定速度下騎乘不用100KM就爆了,這表示原廠選用的零件與原廠宣布的車子性能是搭配的很好的。
又例如某車廠使用CVT中置馬達,號稱能高速行駛,原裝未改的情況下,不到2500KM就爆齒輪組的也有,所以要說壽命的話,真的很難講。
只是若有宣稱車子性能,但壽命卻不長的問題,那這原廠有必要檢討選用的零件是否能跟得上車子性能,或者學小E將標準放低一點,以保證有相對的壽命。

golden888 wrote:
輪鼓馬達的壽命大約是...(恕刪)


我來外行人亂猜一下

輪轂馬達應該原本就有一些先天的劣勢,光是想像這麼重的東西固定在後輪中間,和固定在車身比較:

1) 馬達受到的衝撞震動較大,因為不像在車身有避震緩衝
2) 輪框與輪軸受到的衝撞震動也大,因為輪子加上馬達的重量,inertia 慣性大得多

所以比較容易壞是正常的,另外在性能上:

3) 輪子的轉動慣量也大,使得加速和減速都會比較遲鈍

在維修上:

4) 因為笨重,需要拆下輪子的維修比較辛苦

反過來最大好處對 DIY 而言,則是輪轂馬達要裝要換都單純多了
es2mac wrote:


我來外行人亂猜一下

輪轂馬達應該

中國的輪鼓馬達有著產量上的優勢,台製雖然有較高品質,但在成本上輸了一大截,沒有量就沒有生產的可能,不然以富田電機的技術要做出電動機車專用的產品應不是一件難事吧?
我就覺得可以通過台灣機車激烈的淘汰賽的產品,出國一定拿金牌的。
terrywan100 wrote:
壽命很難講,要看使用情況,若要猛操暴操


恩恩,我覺的以上都對,挑了terry的文回。

輪轂馬達老實說我滿看好的,因為安裝與結構簡單,未來優化上限高。

記得我說過吧!任一產業,任一產品,有民間改,他原廠就有銷路。

所以對幼稚產業的電動車,原設計輪轂馬達的車就容易上手。

但小E是特例,他背後優勢太大了,所以市佔率高,但也限制了發展,因為抱怨也跟著高。

反倒有點限制了電動車大爆發,畢竟油車使用者會針對最大廠消費者的評價決定是不是要進入電動,所以我才開發小e直上套件。

自然,每台車以外型已決定了消費族群,選小e的絕非動力掛,所以自然不需動用大瓦數馬達,也不需動用日製軸承。

只要稍微解決我個人很在意的安全上的動力輸出,對這台車就好用了。

而壽命上,老實說我覺得不是問題,而是在維修體系,那一種會轉動的機械構建東西不會壞,臺灣那一家電動車店會換軸承,看出重點了嗎?問題不在產品特性,在維修。

馬車幾百公斤,wish千來公斤,沒壞過,因為產品本來等級就不同,光看一根軸,都不知比市售馬達粗幾倍,依照每種性能需求,選用配件,其實是我認為很重要的。

比如小E,除非特殊要求,不然跟本不需魔化,上些兩三倍輸出的控與馬達,已經很好用了,又省錢。
zeroking25 wrote:72v50ah的電池艙底部是否會影響到搖


不會阿,也能再往上拉高,更何況原廠也在那位置,剛好for里's新購電池組好後外徑,老實說只比原廠鐵箱大一些,只是原廠還有滑槽等虛空間,我只是重做一個大一點點的鐵箱而已。

es2mac wrote:
我來外行人亂猜一下輪...(恕刪)


輪轂馬達有一點就是轉速通常不高

消弱了一點軸承的精密度需求

一般的工業馬達如果軸承開始出現微細的偏擺或雜音 就要馬上修

不然幾小時後就會破給你看,然後劃破漆包線 報廢整顆馬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