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果然要出普通重型車搶市場了!

wmcrux wrote:
樓主專門M01來幫e...(恕刪)



我對電不是很懂,但給一些關鍵字是可以的 .快充 .3C .非自家 .中油 .10分鐘 .40km 只能這麼多了
星海藍動力科技 wrote:
等到快充設備10分鐘內充飽80%(最晚三五年之內就會有譜)


請問有更明確的數據嗎?
這種樂觀過去十年,年年都在喊
但現在...

就算五年真的成真
但現在還是必須應對事實
充電可以是過度
但不能因為是過渡就不做
市場越多選擇越好
不過等真正出了再說
才一張圖而已...
j808010 wrote:


請問這是哪裡來的...(恕刪)

其實他的話算很保守了,而且也沒有錯,明年第一季會出現的是10分鐘充飽40公里的量,雖然我這樣說你不會信,但我是有消息才會說的~
becker zhu wrote:
其實他的話算很保守了,而且也沒有錯,明年第一季會出現的是10分鐘充飽40公里的量,雖然我這樣說你不會信,但我是有消息才會說的~


如果是事實那是最好
技術能有突破樂觀其成
但就是被狼來了太多年

就像手機過去每年至少會有一個實驗室或是新創
發表10min充飽
一兩年就可以商用量產的新聞
但敢用40W以上快充,目前也只有華為商用量產
且僅限一款手機

我看到對岸網友的分析台灣工研院的鋁電
似乎也沒那麼簡單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鋁電池目前能量密度相當於現在的鉛酸電池,達到 40-60Wh/kg(鋰電池大約是 100-250 Wh/kg),意思是鋁電池會比鋰電池體積更大、更笨重。但除了壽命長的優點外,鋁電池比鉛酸電池更具深度充、放電的功能,利用率上也比鉛酸電池好很多,所以工研院是認為在未來可以取代鉛酸電池。

很清楚,這個說法還是比較實在的,他們沒有妄言跟鋰電池比,更不會說能在 1.1 秒內充滿電的。不論是高超發表的 66Wh/kg 或是工研院發表的 40-60Wh/kg,也仍舊在鋁離子電池典型能量密度範圍值 40-65Wh/kg 內,但工研院團隊發現 EMIC(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和 AlCl3(氯化鋁)這兩種鹽類的混合能產出最完美的電解液,這才是投入量產最大的制約。

然而對於鋁離子電池來說,離子液體目前還存在粘度大、成本高等問題,這極大地加大了鋁離子電池的量產門檻。反觀,鉛酸電池 12V/12Ah 一般在 140 元,那成本不過在 40-50 元之間,你覺得現階段可以取代得了嗎?再說,12V*12Ah=144Wh,144Wh 除以 40-60Wh/kg,也就是光電芯就要 2.4-3.6 公斤,鉛酸電池也不過 4.3 公斤,優勢或許真的只剩「快充」一項了。

雖然 12Ah 鉛酸電池充滿電雖然需要 6-8 小時,但現在 Gogoro 都是利用「電池交換」的方式,不提升能量密度,鋁離子電池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目前看到很多號稱超級快充完電
但不是沒有提到能量密度就是能量密度偏低
對於移動平台(手機、筆電、汽機車)
空間就是一切,用空間換取密度不足很傷
有新車是好事,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期待趕快上市!
becker zhu wrote:
https://tw...(恕刪)


剩下外觀與性能調教...............................................


becker zhu wrote:
我個人猜測是當時市...(恕刪)

becker zhu wrote:
其實他的話算很保守...(恕刪)



那電池的加速損耗算誰要扛? 消費者還是業者? 有一得必有一失, 拿lifetime換時間
請問一下

家住在2樓以上的

只能停路邊風吹雨打的

怎麼充電 ?
星海藍動力科技 wrote:
全世界都是使用充電式 電動機車/電動汽車 才是主流...
唯獨台灣是反其道而行在搞高成本的換電站低...這樣根本無法國際化吧
等到快充設備10分鐘內充飽80%(最晚三五年之內就會有譜)

最實際的案例:
[鈦酸鋰]電池目前已經量產,循環達上萬次,三分鐘充飽80%,
可在-40度C環境正常工作,安全性極高,成本也不過高一些而已

最後是只需要一分鐘即可充飽的[鋁電池]或是[固態電池]上市後,
這些換電還要每個月繳稅+開外掛才能極速 的月租方案就會走入歷史....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是現在的48V-50AH 電池組使用15A快充機
即可在3個小時內充飽電,供機車行駛 80~100 KM 也足夠了吧~~~..(恕刪)


快充及高效電池已討論多次了,相信我,所有的GGR車主及一般民眾都熱烈歡迎且迫不及待。………真正擔心至極的是油車相關產業。

理由如下:
1.有高效電池,上萬次壽命,用在GGR電池,成本下降,月費可望降低………什麽?G黑説睿能黑心,不可能降價………没關係,有第二點。

2.其他廠商提出具競爭力車種、高效電池、薄利價格………劇情發展應該是先逼睿能降價,接著看誰氣長。氣短的才會退出。

結論:
1.時間爭取為目前關鍵:如果光陽及中華快速推出高性價比產品,成功拉下GGR電車龍頭地位,讓GGR離30萬台銷量遙不可及,或許逼GGR面臨撤資等連瑣效應。反之,GGR達到經濟規模,財報漸入佳境,甚至上市,就可佔有一席之地。

2.價格因素:上述高性能車尚未見售價,如果配上高效大容量電池,白牌應該不低於十萬,目前看到的七萬,要嘛馬達較弱,要嘛電池較小。……過兩年可能更便宜?那當然好。相信GGR累積相當能量,也可降價因應。

3.先天限制:如果都用上高效電池,中華10分鐘充40AH……小弟猜測,中華普重含50AH電池賣十萬元,快充一次十分鐘50元,多買一顆電池賣4萬。
然後,GGR受惠長壽命電池,成本大幅降低,月租剩一半,標榜30秒換電,配合高效放電,速度更快,免費開外掛。…………兩派消費者各立山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