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vey norman wrote:結果停在地下室不小心燒了起來,容易撲滅嗎? 英國有間醫院「在升級消防灑水系統的同時,限制電動車先停放在較小的停車場」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7826/7960281
出處: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SL51DU0527URD9.html別再造謠了!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率,就是比燃油車高2024-03-22 10:45:18 來源:玩車情報 安徽 檢舉683分享至這幾天,燃油車比新能源汽車自燃率更高的謠言,又開始流傳了,而且某位專家還在一次公開演講之中使用了這組數據,引用的數據不出所料,還是國家應急管理部的數據(實際上是國家消防救援局)。進一步論證了,專家不是不會出錯,他委託助手做的PPT有時候也會出問題。我都納了悶了,你們每次造謠不能換個消息來源嗎?每次都是同一組數據,而你們引用數據的時候,不能審核一下嗎?不能獨立算嗎?數字太多算不明白,打開手機上的計算機不行嗎?實在不行,你把數字報給你手機的語音助手,讓小藝幫你算一下啊,我算是明白了,什麼叫做三人成虎。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組數據,短視頻平台到處流傳,而且還要配上,燃油車自燃率更高的文字,但是這組數據有三個問題。首先,國家緊急管理部壓根沒有公佈2023年第一季新能源汽車的火災數據,你引用數據的時候,數據來源都搞錯了是怎麼回事,這組數據實際上來自國家消防救援局,統計的是2023年第一季的數據。其次,計算錯了,你這個圖片裡的數字都算錯了,是怎麼好意思堂而皇之的放出來的?而且燃油車的保有量怎麼變成3.95億輛了?摩托車也算進去了?各種機械設備也算進去了?最後,移花接木,非蠢既壞,2023年第一季度,各類交通工具一共發生了1.9萬起火災,新能源是640起,於是把剩下的全算作燃油車的了,但是你把電動自行車火災3777起放在哪裡去了?也算在燃油車頭上了?實際上,如果把資料校正,雙方的自燃率是這樣的。新能源汽車火災發生率:640/891.5萬=0.00007179,萬分之0.7179;燃油車火災發生率:(1.9萬-640-3777)/3億=0.00004861,萬分0.4861。當然我算的數據也不是最準確的,但是毫無疑問,新能源車的自燃機率,比燃油車更高。這下子打臉了吧?自己放的數據,卻佐證了一個完全相反的觀點,尷尬不尷尬?自燃率更高,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的自燃,完全不是一碼事。現存的3億輛燃油車,車況差距太大了,車齡差距也很大,有新車,也有十幾年的老破車,有全程4S店保養的車,也有隨便路邊攤保養甚至自己就換個機油和機濾的車,甚至在路上行駛的還有很多非法改裝的車。而新能源汽車呢?基本99%以上都是全程4S店保養吧?你在修理店保養,不怕電池脫保? 90%以上都是車齡三年內的車款吧?因為新能源車這幾年的滲透率才上來。車主不敢非法改裝吧?三電系統你敢動嗎?拿著這樣車況、這樣車齡的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比自燃率,本來就是不公平不嚴謹的,結果還沒比過,還要舔著臉說新能源汽車自燃率更低?而且啊,燃油車自燃撲滅是相對簡單的,這裡說的是相對,除了油箱洩漏著火,大部分的起火都是慢慢蔓延的,如果你手上有個滅火器,滅火及時的話,有很大的希望撲滅,車內乘員也有充足的時間逃生,但是新能源汽車呢?這麼多新能源汽車起火的,你看過幾個不是燒成了一堆空殼,看過幾個在燒成廢鐵之前成功撲滅的?如果你還要抬槓,不用了,槓就是你對。對於新能源車企而言,現在要做的是提高自家車輛的安全性,降低自燃率,而不是發發這些什麼新能源汽車自燃率更低的謠言,請一下水軍在底下評論,確實挺噁心的。而業界確實有車企,在電池安全性方面做的比較好,這裡具體車企就不點名了,不然又要說我打廣告了,目前有多個車企,旗下車型其實是沒有自燃過的,是真的做不到?還是為了節省成本不想做呢?此為打臉專家,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率,就是比燃油車高
出處:https://new.qq.com/rain/a/20240320A02ZWT00?專家說油車比電車自燃率高!真相究竟如何?科技狐2024-03-20 10:53發佈於廣東科技領域創作者我們先討論個問題,你覺得,現在的電動車安不安全?這個問題,不但普通的消費者在關注,各車企、專家也在關注。甚至連兩院院士都在討論,討論的一個重點就是:電動車與燃油車,哪個自燃率比較高?在3 月16 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就針對這件事情發表了一番評論,引發了網友的爭議。到底在爭論什麼?先提一句,歐陽明高先前曾多次對電動車產業發表看法,引起廣泛關注。這次演講中,歐陽明高從6 個方面回應了目前社會上針對電動車的質疑,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新能源汽車自燃率的問題。歐陽明高引用的數據,據說源自國家消防救援局。這份數據顯示, 2023 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自燃率為萬分之0.44 ,低於同期燃油車的萬分之0.58 。依照這個數據,外界關於「 電動車易自燃」 的討論就是毫無根據的,是一種錯誤認知,且需要改正。但問題是,這個數據很快就引起了質疑。中車網部分專家在查詢後發現,國家消防救援局並沒有發布相關數據。它的上級管理部門緊急管理部在2022 年4 月3 日發布通報:2022 年第一季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640 起,較去年同期上升32% ,平均每天有約8 輛車發生起火事故,高於交通工具火災的平均增幅。除此之外,吉利控股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也對歐陽明高的數據提出質疑,表示“ 基數不一樣,年限不一樣,起火原因不一樣,不能簡單下結論” ,因此應該有機構能長期檢測對比一下。那麼,身為一般消費者,這個瓜,到底該怎麼吃?自燃率,到底重要不重要?燃油車與電動車,哪個自燃率較高?這看起來是個簡單的問題,但為什麼得出結論這麼難呢?老狐認為,新能源車的自燃率,並不能採用像「 發病率」 、 「 入學率」 、「 結婚率」 之類的方式去統計。國家消防救援局提供的數據,無論是什麼時期的,都只是交通工具的“ 火災事故” 數量,但這個數據不是“ 自燃率” 數據。無論是歐陽明高本人,還是那些反對歐陽明高言論的人,都不該拿這個數據去證明什麼。原因很簡單,一輛車起火,到底是「 自燃」 ,還是其它原因起火,是很難準確判斷的,車底下扔個煙頭都有可能導致車輛起火。國家消防救援局不是相關職能部門,沒有義務去調查、發布這個數據,其它的機構、媒體和個人更是如此。目前電動車產業正在快速發展,技術水準、組裝工藝、消費者的用車習慣都在不斷變化,短時間內的數據,對整個產業,對消費者的購車行為,都沒有多少實際的參考意義。當社會大眾了解到某個數據的時候,這個數據即便是準確的,也已經過時了。同時,新能源汽車大發展也就是三年的時間,目前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年限都不長,「 老化」 現象還不是很明顯。而燃油車的使用年限比新能源車更長,線路老化問題更突出,直接去進行對比,是不公平的,也是沒有太多參考價值的。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都搭載大容量電池,這個電池往往是起火的源頭,而電池本身就比引擎更容易發生起火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去統計「 自燃率」 ,然後得出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誰更安全的結論,這就跟討論飛機與高鐵哪個更容易撞樹一樣,都沒有意義。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汽車形態!所以,老狐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自燃率,自燃率不該成為一種評估標準。這也可能是國家相關部門並沒有推出自燃率權威資料的原因之一,這個名詞,原本就不該成為一種產業標準。為什麼公眾這麼關注?現在的問題是,消費者的確很關注新能源汽車自燃的問題。尤其是每年的夏天,由於天氣炎熱、用車頻率更高,所以夏季被許多媒體稱為電動車的自燃季,引起消費者廣泛關注。例如2023 年上半年,哪吒汽車就發生了4 起自燃事故,零跑也有3 起,在媒體統計的榜單中,比亞迪、特斯拉等都榜上有名。歐陽明高在演講中也表示,燃油車自燃很少上新聞,但新能源汽車自燃就容易登上熱搜。那麼這個現像是怎麼產生的呢?老狐認為,這首先是因為,新能源汽車起火、燃燒的速度更快,容易給大眾留下極為強烈的視覺印象。鋰電池燃燒速度快,一旦起火,短時間內就容易把整輛車燒成骨架,這點毋庸置疑。這一方面會增加消費者的損失,另一方面也會縮短用戶逃生、救援的時間,所以同樣是起火,消費者對電動車起火的印象更加深刻。先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經建議,把電動車自燃後的逃生時間從5 分鐘提升到30 分鐘,但從目前來看,這個建議並沒有落實。其次是因為,新能源車是新生事物,又趕上了網路時代,主流廠商幾乎都被放在聚光燈下,有點新聞就容易上熱搜。本來是一起自燃事件,傳播到網路上,就容易給人留下「 電動車都容易自燃」 的印象。這個問題,其實跟特斯拉所謂「 煞車失靈」 是一樣的。就在3 月初,福茂集團董事長趙安吉在美國駕駛特斯拉Model X行駛,因為操作失誤而死亡,但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 特斯拉煞車失靈」 。在輿論的作用之下,公眾的許多判斷都受到了影響,很多輿論甚至會超越事實本身,進而影響消費者會整件事情的觀感。消費者該如何抉擇?有一個問題要注意,機率這個東西,很多時候是有誤導性的。再低的機率,讓個人碰上一次,那它造成的傷害就是不可逆的。因此老狐認為,消費者購車,不該被自燃率這個概念影響太多。如果你實在擔心自燃率,那麼你完全可以放棄購買新能源車。中國並沒有製定淘汰燃油車的時間表,各地區的燃油車也在正常銷售,而且燃油車中也有大量能滿足自身需求的高性能車型。擔心的話可以不買,這是很簡單的事。如果你比較喜歡新能源車,想買車,但又擔心它的自燃問題。那就只能從自身入手,多掌握一些與新能源車有關的知識,改掉一些不良的用車習慣,同時掌握火災發生時逃生、救火的技巧,把損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消費者在購車時也應該進行甄別。一般情況下,口碑較好、定價較高的車型,往往也會比較重視電池安全的問題,這是基本常識。老狐認為,歐陽明高引發的這場爭論,無論結果如何,對整個產業和消費者來說都是有正面意義的,它可以促使消費者更加重視安全用車,也可以促使汽車廠商不斷提升產品的安全性能。參考資料:網通社:新能源汽車質疑多?歐陽明高院士進行回應三湘都市報:小車線路老化途中自燃交警、路人送來十來個滅火器新民周刊:2023年上半年,哪吒、零跑「領先」自燃榜,國家開始重拳治理!電駒:王傳福:安全是電動車最大的豪華高速越野:福茂集團董事長趙安吉駕駛特斯拉掛擋操作失誤;車輛墜入池塘身亡其他網路截圖還是打臉專家,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汽車形態!
瀟灑人間一賤仙 wrote:燃油車比新能源汽車自燃率更高 這謠言應是電動車業者放出來的,因有多起電動車燃燒的新聞被刊登,業者怕沒人買,才找了個披著羊皮的狼專家來反駁,現代不少所謂的專家學者,其實是披著專業的外衣,做著欺騙隱瞞為己牟利的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