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車站目前有丸之內、八重洲、日本橋主要三個出入口,其中又細分為北口、南口、中央口,是一個超級大的車站,月台與站體面積規模更是日本第一,但最多乘客的還是新宿車站。最早使用的丸之內口,是由明治時代建築家辰野金吾設計的仿西式建築,由於建築物本體十分老舊,從2007年起動工整修,直到2012年修復完成,主要是強化了防震與防災的設備。

丸之內口站體是文藝復興式的赤煉瓦紅磚造建築,白天晚上都有不同的風貌,我這趟都是晚上去的。而丸之內口附近的大手町,是不少大型企業與金融機構的總部。



丸之內口南北兩側都有八角狀屋頂,是東京車站的一大特色。

在2014年,東京車站迎接開業一百年,Tokyo Station City運營協議會與動畫製作公司A-1 Pictures合作,推出紀念動畫短片,大家可以看看:
在丸之內口還有歷史悠久的Tokyo Station Hotel(東京車站飯店),現在是由JR東日本集團負責經營。

有別於傳統建築的丸之內口,在另外一頭的八重洲口則是現在化站體,大丸百貨與東京車站一番街都在這一頭。八重洲口前還有JR高速道路巴士,如果覺得新幹線太貴的話,也可以搭乘巴士去北陸、關西或東北地區。



東京車站由於有龐大的轉車人潮,因此地下街也是非常蓬勃發展,其中以東京一番街最具代表性。東京一番街在八重洲口的商業區,一共有B1、1F、2F三個樓層,走在八重洲口隨處可見往東京一番街的指示。

若是想要去逛逛東京一番街,可以參考官網(日文)的介紹,或是下載中文PDF檔。東京一番街包含了Tokyo Okashi Land(東京菓子樂園)、Tokyo Ramen Street(東京拉麵街)、Tokyo Character Street(東京動漫人物街)、服飾/雜貨/服務、禮物/土產、餐飲/咖啡、美食廣場等主題。

今年剛好是東京一番街的十週年慶,還找來皮卡丘等可愛的卡通角色,來宣傳東京一番街。
玩了一整天後,回程在東京車站轉車,剛好可以去東京拉麵街吃晚餐,這邊開到晚上10點半,比地下街其它地方還晚。斑鳩是很多台灣人愛吃的店,不過我經過時剛好大排長龍,因此放棄改吃別家。

轉個彎我挑中的是「塩専門 ひるがお」這家店,透過自動投幣機點餐,然後把餐券交給店員。

我點了人氣第一名的「塩らーめん ひるがお盛り」,大碗是1080日圓,鹽味湯頭還蠻特別的,但我不清楚是加了哪一種鹽。麵條也是中上的水準,但叉燒肉片顯得過薄因此小扣分。

日式餃子一份420日圓,我平常在台灣不會這樣搭著吃,但來到了日本當然要入境隨俗。脆脆微焦的外皮搭上會噴汁的內餡,還蠻合我的胃口。

朋友點的「つけ麺 ひるがお盛り」(大碗沾麵)一份1130日圓,麵條是完全沒味道的,要放入鹹鹹的湯汁中來提味。

沾麵的湯汁當中,可以吃得到筍絲、海帶、干貝,也有小小的肉塊。沾麵就是要沾這個湯頭吃,我向朋友要了一點麵來沾我的鹽味拉麵,完全不入味啊@@另外,建議湯頭不要直接喝,因為單喝真的非常鹹。

---分隔線---
除了東京一番街以外,在八重洲北口跟丸之內北口中間,還有Kitchen Street(廚房街),當時是為了品嚐這間「新橋鶏繁どんぶり子」,主打各種雞肉丼料理,像是雞肉串燒、親子丼。

當天由於快要晚上9點才抵達,所以剛好店裡面還蠻空的,不用排隊就直接去進用餐囉。桌上的菜單都有附圖,若是不懂日文還是可以輕鬆點餐。

本來我是要點雞肉串燒丼,但由於店員說要等10分鐘,當時已經餓翻...所以改點這道1100日圓的「荒挽き 親子丼」,是由嫩雞跟軟骨混合的親子丼,附一碗清湯跟醃製物。

因為口味偏甜,所以我喜歡淋上大量的七味粉,相當合我的胃口。

朋友點了1200日圓的「わがまま二色丼」,是由烤雞肉跟雞絞肉搭配而成,上面灑了些許蔥花提味,不得不說烤這雞肉真是太美味了。

最後提供「新橋鶏繁どんぶり子」在Kitchen Street的位置,以及Kitchen Street在東京車站的地圖,給大家參考。

未來若是品嚐東京車站其它的美食,也會補充在這邊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