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目前沒公佈新車碰撞結果和要求更多氣囊配備


Cloudy Shiau wrote:
但是台灣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制度和機構
所以應該推動台灣新車評介T-NCAP
才可讓汽車安全更透明化...(恕刪)


很認真的請教一下~ 如果是私人 (你 我 或是 他) 自己買了一台車~
然後把車送去歐洲 或是日本 或是美國 送測NCAP~

這樣的報告 會可以公布嗎?

我一直對 台灣國產的車子 的碰撞報告成績 很有興趣~
常常看到廣告資訊~ 某某車 在哪哪哪的碰撞報告 拿到高分~

但是 在台灣生產的車子 (國產化)
看得到的是 少了安全氣囊~
看不到的 汽車結構 (防撞鋼樑 焊接點等等) 都不知道 有沒有依照原本的設計質來做 (成本因素)

不知道 有沒有人 或是團體 會有這種念頭? 把台灣熱賣的車子 送個兩三輛 去國外做測試?
看看成績 到如何?

很認真的問~

superpark wrote:
很認真的請教一下~ ...(恕刪)

國產車送去Euro-NCAP核可的實驗室
且也完全以Euro-NCAP的流程做測試
這樣這台車可以拿測試成績去說曾通過Euro-NCAP檢測嗎?
我認為不行!

原因是送測和主導的單位或人並非Euro-NCAP機構本身
Euro-NCAP也不可能給這台車任何星等
另外當不是公正第三方送測
你怎麼知道送測車輛是完全和上市車輛一模一樣?
個人或車廠送都是有一樣的問題
能證明只靠個人和車廠的信譽

如果碰撞測試成績可以靠車廠的信譽
不用擔心被質疑
那Euro-NCAP也不用另外再做測試
甚至要直接到市面上去直接購買車輛回來測試
Euro-NCAP直接和車廠要碰撞測試成績就好了!
這有一點像是考試把考卷發回家寫自己改
如果每個人都可信賴那當然成績當然可信
但不擔心受質疑嗎?

所以車輛自行送測的成績
我認為是不該公佈作為廣告
因為送測和主持人是不被完全信任的
公正性絕對會受質疑
歐美車廠是沒有人趕拿新車研發過程的結果來做廣告
我想那會觸犯公平交易法
但在台灣
唉!那算在模糊地帶遊走吧!
誰敢真去告

superpark wrote:
很認真的請教一下~ ...(恕刪)

另外你提到台灣生產的車子和國外同款車的安全性問題
國產車有兩點會令人對安全性產生懷疑
一是看得到的安全配備比大多數外國同款車少
二是看不到的生產時車身結構及組裝程序到底和國外相不相同
但第二點除原廠沒人能有證據說是或不是

當國外同款車在當地「新車評鑑」NCAP中獲得好成績
而國產車可不可以拿這個結果來強調安全?
答案肯定是不可以!
而且台灣也罕見的曾經罰過類似廣告
原因是當生產地不同
有時後會有規格上的差異
像美國就有美規車
歐洲會有歐規車
即使二者算同款同型車
規格上及生產上可能的差異
這使得在當地測試的結果不能延伸到其他地區不同地方生產的同款車上

superpark wrote:
很認真的請教一下~ ...(恕刪)


只送一台不夠喔

正前撞要一台
側前撞要一台
側撞要一台
後撞要一台
頂部強度測試要一台

其他還有不少測試會需要單獨組件等,及低速行人撞擊測試等加一加

你沒有備個5~6台以上的料件大概測不完所有項目

superpark wrote:
很認真的請教一下~ ...(恕刪)


理論是可以
不過要口袋厚才行
納智傑 之前有送去測試 也拿到4顆星說
不過我猜應該是要在國外上市才這樣吧
他牌國產車 是台灣【限定】版 也出不去 不會這樣玩才對

eclair_lave wrote:
只送一台不夠喔正前撞...(恕刪)

確實一台不夠
但要看是Euro-NCAP, NHTSA還是IIHS...等
每個單位要求測試的都不同

印象中各國NCAP現行測試
沒有一家有做「實車後撞」!!!
就像評分沒有一家有將後座計入!!!
而車頂應是美國有做,歐洲印象中沒有


zerodragon2 wrote:
納智傑 之前有送去測試 也拿到4顆星說...(恕刪)

這就是我在#12說得實例
Luxgen送去歐洲做測試是用Euro-NCAP的測試流程沒錯
也是在Euro-NCAP核可的實驗室
但是Euro-NCAP沒有給M7或U7任何星等
所以不應該說拿到4顆星!

那測試算是車廠自行測試
是車廠主導測試也沒公佈詳細結果供評斷
車廠也沒公佈任何證據來說明測試車和上市車一模一樣
沒有做任何修改
而且那測試流程是上一版的流程
而非2013現行Euro-NCAP的測試流程
所以納智傑本來就不應該拿這項測試結果做廣告
能有廣告就是因為我們身在台灣
另外補充一下國外「新車評鑑」NCAP的測試相關
現在許多人都希望台灣能比照國外NCAP的碰撞測試
來為汽車安全把關
但是國外NCAP的測試項目就算很完備嗎?

舉個例子來說
其實到目前為止
沒有一國的NCAP有將實車後撞列入評分項目中
也就是即使一台碰撞五顆星的車
也沒有資料可顯示其後撞車廂的安全性!
為何?
因為在美國或歐洲後撞發生的比例不高(我印象都在20%以下,還需查證)
所以不會很有急迫性
但是在台灣我想後撞的比例應該較高
也是在要建構台灣新車評鑑時需要考慮的!

這時有人就會提出疑問了
明明在NHTSA,IIHS, Euro-NCAP都有所謂的後撞測試呀
怎麼說沒有!
目前所謂的後撞保護測試並非車室
而是針對後撞所造成頭頸部的甩鞭效應(whiplash)的保護做測試
測試方式是單獨以前座做加速度測試
不但只有針對頭頸部保護測試
而且只有針對「前座」!


另外除了後撞外那側撞呢?

以Euro-NCAP為例
側撞測試在後座是以測試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兒童為主
一個是模擬3歲,一個是模擬18個月
但是兒童保護以安全座椅為第一線
汽車一些被動的安全設備設計時也主要以成人體型考量
所以其實側撞的成人後座保護
在現行的評分中並無法完全表現出來
不過NHTSA的側撞後座是以成人女性假人測試
所以就可以表現
全都要看測試項目的細節才可知道
這也是常看到Euro-NCAP前撞5顆星的車子
在NHTSA前撞卻不一定可以達到5星

這些測試標準的差異
也造成為何沒有頭部汽簾的汽車
仍可以在Euro-NCAP側撞測試中可能得到滿分
因為車廠「聰明」的將前座側氣囊加大
將其延伸至頭部以保護前座乘客的頭部
但是這樣4氣囊的車型即使側撞成績好
這成績是無法顯現後座乘客的頭部保護的!!

當初這種設計出現時
我的感覺就是
唉!車廠真是厲害
針對「考題」出「對策」
這樣的事情應該不久未來會再發生
因為現在IIHS推出了新「考題」:前方小區域撞擊
這樣的循環
對消費者不見得是壞事
因為那對汽車安全設計上確實有幫助
但是就可以清楚看到
不是每個車廠一定就會主動注意汽車安全設計
只有靠測試規則和法規的修改
才能「喚起」車廠對安全的足夠重視
Cloudy Shiau wrote:
另外除了後撞外那側撞...(恕刪)


除此之外, IIHS的Side Impact Test也和Euro NCAP不太一樣

Euro NCAP只用標準的蜂巢鋁塊測試, 模擬轎車車頭撞擊

IIHS用更大更高的蜂巢鋁塊來執行, 模擬SUV及貨卡的車頭撞擊, 要求更嚴苛

這也是測試的部分差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